浅谈戏剧文学的结构形式
2017-03-18黄桂艳
黄桂艳
摘 要:戏剧作品不仅要有情節,而且还要根据主题思想、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对情节进行精心安排。这种安排情节的艺术,就叫做结构。结构在戏剧中比在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中都更为重要,因为戏剧受时空的严格限制,在舞台上一分一秒都不能白白浪费,都必须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这就需要有非常严密、紧凑和巧妙的结构。
关键词:戏剧作品;结构形式;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10-01
任何文学形式都要组织好结构,但是结构对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小品)更为重要。它必须在有限的篇幅、时间和空间里)表演一段故事,塑造几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尽可能丰富和深刻的生活内容。所以运用结构技巧的能力至关重要。戏剧情景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人把它分为头(起因)、身(转折)、尾(结局)三个阶段。有人把它分为起(开端)、承(发展)、转(高潮)、合(结局)四个阶段。现根据“四分法”,对戏剧结构中每个阶段的任务、特点和功能予以说明。
一、开端
开端是戏剧结构的切入点,它的任务是在行动中介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定情境,补叙往事,初步展露人物性格并设置伏线,预示或展开矛盾冲突,造成悬念,指明剧情发展的方向,引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从急切地期待着剧情的发展变化。
二、发展
这是全剧份量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剧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冲突都在这里得到展现。一部戏是否能够紧紧吸引观众,在这一部分里,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戏剧势头越来越上升,人物性格越来越鲜明,这一部分有波澜,有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伏笔、有照应,八面来风,九曲回肠;有旁枝的穿插,有细节的点染,丰富、饱满;虚实相济,明暗对比,疏密相间,衍化出一场场引人入胜的好戏,为高潮的到来铺垫蓄势。
丁西林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剧情很简单: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气急之下摔碎吴另一只花瓶,并送她三块钱国币。这出独幕剧,“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起承转合,一样不缺。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高潮: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在开端与高潮之间的发展阶段,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铺盖该不该押,杨与吴展开了两个回合的冲突。剧作者采用“推波迭浪”的手法,形成层次,环环紧扣,又富于变化。尤其巧妙的是作者安排了成众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他不但以冷静幽默的性格与杨长雄见义勇为、易于冲动的个性形成鲜明对照,更重要的是他在结构情节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发展阶段,剧目就是要折腾,“折腾来,折腾去,折腾得满台都是戏。”几个回合的交锋,就把矛盾推上去了,把人物性格表现出来了,把戏剧的情调、气氛、韵味、意蕴升腾起来了。
三、高潮
如果说发展是剧中矛盾斗争的渐变过程,那么高潮就是突变过程。矛盾双方经过几个回合的斗争,力量的对比不断发生变化,到最紧张最急剧的白热化程度,也就是决定胜负、成败的转折点,那是赌徒的摊牌,是垂危者的获救,是球赛最后一分钟出现的平局,是难产中婴儿的呱呱坠地,是证据齐全后的突然逮捕。高潮虽然在全剧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这是揭示戏剧冲突意义,突现人物思想性格最集中最深刻的地方,也是对受教者印象最深,感染力最强,教育意义最大,使他们最难以忘怀的场面。千百双眼睛都盯在同一个对象上,千百颗心都在为同一种感情而跳动,千百个胸膛都在为同一个狂喜而喘息,千百个“我”在无限高尚、和谐的意念之中汇成了一个共同的、巨大的“我”,那样一种看戏情景,多半就出在高潮之时。
四、结局
高潮之后紧接着就是结局。它照应全剧,交代主要事件的结果,深化剧目的思想,引导受教者在三度创作中向更深层次掘进。
曹禺改编的《家》 瑞珏之死结尾。在这个结尾里,杜鹃不断的啼叫,唤起了剧中人关于婚夜的记忆,对观众则是唤起了第一幕的记忆。那时也有杜鹃在叫,是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