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阶段引入“产业化管理”的研究
2019-06-11徐飞
徐飞
当前我国教育为九年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而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公益与市场双重属性。近年来,社会资本的进入在给予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引发了一些列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于学前教育产业化的探讨。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产业化手段繁荣学前教育发展,为社会提供覆盖面广、种类丰富的学前教育产品,为学生后续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提供更好的基础的同时,也应关注产业的规范发展问题。
一、学前教育阶段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概念及其双重属性
广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指的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而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特质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本文所研究的产业化基于学前教育广义概念范畴。
儿童既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阶段,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给幼儿自身以及家庭带来了远期收益。同时,也为后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提供了良好基础,进而给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改善带来正向影响。因此也就赋予了这个阶段的教育公益与市场双重属性。
(二)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有别于教育企业化、教育市场化、学校企业化等概念,更非将学生当做一种商品进行买卖。虽然目前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本质上,首先教育属于“专业化社会分工体系”,本身毫无争议的就是一种产业。明确教育产业定义,并不意味着将教育交给市场,这仅仅是明确了其自身的实质。严格意义上来说,“教育产业化”是指“建立关于教育活动的专业化社会分工体系”,其目的是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 ,而并不影响教育工作自身的属性。但是在本文中,教育产业化是指“改变传统的行政计划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 引入市场机制,让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从计划配置为主到市场配置为主的体制转型。”
学前教育虽然同时具备公益与市场双重属性,但是从目前全国的学前教育来看,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分布失衡、总体入学率偏低、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等因素,导致了学前教育的市场属性相较公益属性而言更为明显。换而言之,虽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投入公共资源来进行发展是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仅仅强调其公益性,采用义务教育模式的,统一财政支持,统一行政管理的方式,不仅没有实现社会教育的公平,反而是因为财政的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同时,经济学上也认为,市场对于资源的分配更为有效。尤其是在单独两孩”政策放开的情况下,虽然幼儿数量没有答复上升,但是对于学前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诉求。因此,学前教育引入产业化发展可以带来更好的公平性和高效率,有着其内在必要性。
二、学前教育阶段产业化发展的重点
(一)政府政策层面
一是落实非公立幼儿园法人制度 ,确保幼儿园办学自主权。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产业的细胞,是提供教育服务的基本生产单位。在产业化发展理念下,为了保证学前教育满足社会需要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幼儿园必须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但是现行制度在幼儿园法人制度上的含糊,无法保证独立法人的财产权,影响了幼儿园独立办学权,进而限制了幼儿园在产业化过程发挥的作用。
二是发展多元开放的学前教育产业投资环境。要实现学前教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就应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发展该产业,特别是针对产业投资模式上,应该积极利用一切合法合规的资金来源,实现产业的更为成熟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社会上不断爆出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北京朝花幼儿园、上海携程托管亲子园、西安市枫韵幼儿园一些民办幼儿园虐童时间,社会上对学前教育产业化产生了疑问。管理部门也认为是资本的过度逐利导致了这些问题。以至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限制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来源。而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政府财政补贴的不均衡以及对民办幼儿园办学模式的限制,反而是导致民办园资金来源短缺,进而导致其过度逐利的主要原因。只有搭建更为开放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探索产业基金、国有民办、民有国办、教育股份制、项目融资、中外合资等模式,丰富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才能逐渐缓解民办园对于上市资金的依赖,构建更为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明确公办园定位,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目前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短期内势必无法满足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需要,尤其是高端个性化需求内容。同时,满足这一部分需求,本身也不是财政政策的设置的出发点。财政资金与公共政策,重点在于保障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尤其是在学前教育薄弱的农村地区,尤其应当重点加大资金补贴,建立基本的资金保障制度。而以往的政策,过于关注城市中的公办园投入,造成了对民办园投资人和农村儿童两个群體的不公平。借鉴国外的产业发展情况,政策性资金应当重点保障入学的公平性,公办幼儿园应当定位于低成本、高覆盖面地提供标准化的基础教育资源。民办幼儿园应当将发展目标重点转移至向社会中部分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产品。政府制定的政策性资金的分配,除了重点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建设外,还应一视同仁地对待城市公办园与民办园。通过这两种渠道,同时向社会提供学前教育服务。
四是打破体制壁垒,实现资源高效配资,兼顾定对弱势群体的弥补措施。目前,学前教育的订单资源的分配实质上已经是完全由市场支配了,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资金、人才、科研资源仍然是由政府采用计划经济理念在支配。学前教育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有赖于打破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的壁垒,实现各种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的高效配置。于此同时,政府还应关注对弱势群体采取补救措施。消减经济和社会等外部性因素对学前教育公平的影响,守好政策底线。
(二)行业发展层面
一是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重视发展更为丰富的投资资金渠道。在目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分配不均衡的环境下,民办幼儿园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新的办学模式的探索,除了传统的公立民办之外,还可以探索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园,为特定企业职工提供幼托服务。在取得稳定市场的同时,获取新的办学资源渠道,降低对基金、上市等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缓解资金收益压力。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还可以探索PPP等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获得稳定订单,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低风险偏好的社会资金进入该产业。
二是加强课程研发。由于学前教育并非出于义务教育阶段,因此政府缺少对其课程审核、学籍管理、颁发证书方面的限制。这在带来行业发展更高的灵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幼儿教育小学化”、“课程开发无序化”等问题。课程作为幼儿园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基本功能工具,在提升幼儿园服务品质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重视课程研发,尤其是加强幼儿园之间的课程交流,重视国际优秀课程的引入,是进一步做好幼儿教育服务的基础。
三是重视配套产业发展。学前教育发展,不单单需要幼儿园自身的提高,同时也有赖于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应该关注相配套的幼师师范学校专业发展以及教学教具开发。目前由于产业的不规范,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的规范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低学历甚至是非专业人员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教学事故甚至是更为恶劣的虐童事件。因此,产业发展需要提高对上游幼教学科发展的重视,有条件的应当探索“订单制”等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阶段引入“教育产业”化管理可以不断优化教育产业结构,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实现教育资源投入的公平和高效。在完善教育产业的同时不仅给社会培养了优秀的综合型人才还给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云南云勤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