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6-11张杰李文艳马冬香
张杰 李文艳 马冬香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实用性不强,与市场存在脱节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更新相对缓慢,跟不上会计工作日新月异的变化需求,这样的课程设置中,容易导致教学内容落后,先进的会计教学理念以及会计政策不能及时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学生学习已经过时的会计知识,不仅会造成时间浪费,还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及时有效的融入到会计岗位工作中,人才岗位适应性不高,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降,影响学生高效就业。
(二)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
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中,实践部分的教学相对于理论部分而言相对不足,导致学生的会计知识不能在实践中有效的得以施展和应用,学生的会计实践工作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不利于更好的完成会计工作内容。
(三)人才信息化水平低,会计管理技术水平不足
现阶段,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而在会计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信息化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学生会计专业学习中无法及时学习先进的会计管理技术和理念,对于创新的会计管理方法掌握和应用不足等,都导致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中,信息化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难以满足现阶段的会计工作需要。
二、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有效培养的对策
(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做好市场对接
互联网正在逐步从商业转向服务业和金融业,如何运用互联网改变制造业,形成产业互联网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及财务管理的学生来说,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财会知识,而是要加强对新技术、新行业的了解,做一个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大智移云下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深刻剖析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对会计专业和会计人才需求的影响,从课程体系设计、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教学主客体、教学模式与资源等在内的信息化时代新教学体系构想,以及做好学科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提升人才的培养效率。
(二)开展校企合作,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最理想的方式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拓展,为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相关会计人才需求企业的人才合作计划开展,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围绕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企业资本验证、企业合并、分离、清算事宜审计,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业务,开展针对性的会计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会计工作基本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了解企业需求、人才需求,并表达与相关企业所开展深度的、全方位校企合作的意愿,并积极探索合作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校企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安排学生实习、就业的同时,也诚挚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学院开展就业实习指导及专业讲座,将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分享给学生,逐步实现校企无缝接轨,促进校企生三方互利共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推进下一步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方案,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校企双方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探索新时代财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新时期的会计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强化信息化教學,提升人才技术水平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要进一步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加强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比重,要切实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让学生能够对于现阶段会计领域涉及的相关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相关技术开展会计工作,辅助会计工作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提升会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促进会计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转变思路和方向,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促进会计专业学生自身的会计技能以及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更好的适应会计岗位工作,提升人才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立项编号:SZ1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