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免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9-06-11罗晓庆官杰孙济宇吴艳敏王琪王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系综合素质教学改革

罗晓庆 官杰 孙济宇 吴艳敏 王琪 王慧

[摘要] 目的 構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形成性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和能力的评价。方法 选取2015级全科医学专业5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 2011级全科医学专业48名同学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每一教学环节的考查,对照班沿用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及总成绩评价该体系,分别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班期末总成绩、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班(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46名学生(92.00%)认为形成性考核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帮助;44名学生(88.00%)认为提高了实验课教学效果;50名学生(100.00%)认为缓解了期末考试的压力;46名学生(92.00%)认为增强了平时学习的紧张感。结论 形成性考核体系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形成性考核;医学免疫学;综合素质;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142-03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其发展迅猛与多个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长期以来,该课程考核形式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形式单一,由于没有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造成学生普遍存在着“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不良现象[1];并且考核内容侧重于教材和配套练习册,不利于学生分析、运用、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当前的考核模式势在必行。教研室拟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效果及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评。

1  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1.1  考核体系的目标

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有效监控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效评价其学习状态和效果,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1.2  考核模式

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考核、实验成绩考核和期末理论考试3个方面内容。授课教师应在第一次理论课授课时告诉学生本课程的考核办法及考核方式。

①平时成绩:20%。考核内容多样包括课堂提问、随堂小测试、网络考试等占10%。TBL课堂讨论占10%。通过此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②实验成绩:20%。依据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几方面进行考核给分。③期末理论考试;60%。仍然是考核学生的主要部分。采取闭卷考核的方式。要求题型多样,试题内容覆盖面广,多角度全面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2]。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6年9—12月开设医学免疫学,的2015级全科医学专业5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另选取2011年授课的2011级全科医学专业48名同学作为对照班。

2.2  方法

医学免疫学在全科医学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开设,课程总学时56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每一教学环节的考查,课程结束后把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占40%)和期末理论成绩(占60%)结合作为总成绩录入教务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过程的效果。对照班沿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总成绩以期末笔试成绩和实验成绩相加。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年龄等方面的分布状态相近,两班授课教师相同,使用教材相同,试卷出题教师相同,因此考核成绩具有可比性。

2.3  成绩管理

学生须在完成形成性考核后才能参加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必须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向学生公示,不能随意更改。形成性考核成绩单存入考试试卷档案中。

2.4  效果评价

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总成绩及优良率有无显著性差异,设计调查问卷,课程结束后集中发放问卷,由学生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填写。

2.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总成绩分别(x±s)表示,进行t检验,对两个班级的期末总成绩优良率[n(%)]表示,进行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采用主观效果和客观效果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形成性考核的效果。2015级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期末总成绩高于2011级学生(P<0.05)。总成绩及格率亦高于2011级学生(P<0.05),见表2。

3.1  主观效果评价比较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共发放调查问卷98份,并全部回收。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形成性考核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帮助;提高了实验课教学效果;缓解了期末考试的压力并增强了平时学习的紧张感;与对照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客观效果比较

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总成绩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  讨论

医学免疫学课程在14级全科医学专业实施形成性考核后,显著提高了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热情和精力,由于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各占一定的分值,缩小了终结性考核的分值,使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及能力。在实施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平时学习的紧迫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松懈,有意识地随时进行复习,避免了“平时松,期末紧”,突击复习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

5  结语

实施形成性考核,是促进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全面、科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4]。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形成性考核强调的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和能力的评价。该次实施后将认真总结经验,反思整改,继续在其他专业开展形成性考核。在科学、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注重及时反馈与沟通,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方面的欠缺,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真正体现形成性考核评价的价值[5]。

[参考文献]

[l]  王晓艳,王麟.形成性考核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36-41.

[2]  曾瑾,李翠英,向征,等.寄生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设计与构建[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96-98.

[3]  彭艳霞,彭银,章宗籍.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医学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J].高校医学教育研究,2012,2(2):1-4.

[4]  卢方浩,程志,李光,等.形成性考核在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4):438-439.

[5]  袁丽杰,梁松鹤,王志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24-25.

(收稿日期:2018-11-09)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体系综合素质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应用驱动的“.NET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