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9-06-11田甜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常规管理内科护理管理

田甜

[摘要] 目的 分析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该院58例内科护理人员为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和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对护理认知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对优质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态度、管理知识、管理行为的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危重患者护理等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用于内科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认知度及工作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科;护理管理;常规管理;优质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087-02

内科是各医院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涉及很多重要科室,接诊的疾病种类非常高多,且患者年龄存在很大差异,这对医护人员工作有很高的要求[1]。近年来,各医疗中心护理模式正发生改变,从以往“以疾病为中心”慢慢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2]。为探讨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该文对比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该院工作的58例内科护理人员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以及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工作的58名内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29人)和对照组(29人),实验组中男1人,女28人;年龄21~41岁,平均(31.9±3.7)岁。学历程度:中专14人,大专8人,本科7人。实验组中男2人,女27人;年龄21~42岁,平均(31.5±3.4)岁。学历程度:中专13人,大专7人,本科9人。两组性别、年龄及学历文化程度等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分级管理。结合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时间等情况,并考虑内科护理的特点及要求对护理人员实施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的三级分级管理模式。若职称为主管护师,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工作年限超过10年,应作为护士长。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工作年限超过5年,可担任组长。工作经验低于3年,可担任助理护士及责任护士。②职责划分。应根据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要求合理划分内科护理人员职位责任及其护理管理职能,明确划分每位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护士长负责协调、监管所有内科护理工作,随时指导;组长应积极协助护士长工作以及责任护士、一般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工作,还应监督、考核护理質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加强病房巡视[3]。责任护士应协助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工作,如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等,同时还应指导患者的心理、科学用药及日常饮食[4]。③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模式流程。科室应注重护理人员培训,如护理职能、法律法规、护理工作范围及护理方式等,每次培训后应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年终最后进行全面考核,培训考核结果应和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其次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制度。④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每周都应总结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情况,同时应组织讨论会,对于常见的护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3  评价方式

两组护理人员对护理认知度对比,主要包括优质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态度、管理知识、管理行为等,每项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对护理认知能力越强。由护士长、组长以及责任护士共同评价护理质量,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文书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等,各项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该次选择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 18.0统计学软件,护理认知度及护理质量等比较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组间数据差异通过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护理认知度对比

实验组对优质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态度、管理知识、管理行为等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护理文书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内科是临床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包括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等内科疾病,科室病种比较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5]。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该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对优质护理管理环境、管理态度、管理知识、管理行为等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文书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和相关研究者的[6]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可根据内科护理人员岗位、职称、工作经验等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的岗位职能,建立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的分级管理模式,整个内科护理流程更科学、规范[7]。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完善当前内科护理管理制度,改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监督护理人员养成优质护理意识,从以往的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8]。

综上所述,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内科护理人员对护理认知度,确保内科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月萍.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9):66-68.

[2]  王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34(8):154.

[3]  黄国霞.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1(33):153-154.

[4]  叶晓岚.优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8):191.

[5]  周丽萍.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4):215-216.

[6]  童春莉.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5,5(8):210-211.

[7]  索有桂,李秉秀.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探讨[J].中国会议,2015,8(5):148-149.

[8]  张伟.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3,8(21):238.

(收稿日期:2018-11-06)

猜你喜欢

常规管理内科护理管理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分析
常规管理中提升师德师能研究
让管理更有效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