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助产学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019-06-11贺艳宁郭红梅李晓亮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需求

贺艳宁 郭红梅 李晓亮

[摘要] 助产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孕产妇自然分娩率的提升和死亡率的降低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当前的医学教育实践中强调助产学专业十分的必要。就专业人才的培养来看,具体的培养规模和标准需要基于需求,这样,培养的针对性会提升,人才的质量会提高,培养中的资源浪费情况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基于此,文章就当前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具体需求与策略做分析,旨在为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 助产学;专业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c)-0122-02

目前,人们对于医疗实践的质量重视度在普遍的提升,所以在医疗服务中,医疗机构以及医学院校需要从市场需求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出发做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这样,醫学实践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助产学对于孕产妇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助产士对于孕妇围产期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的实际比例,且能从根本上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目前,我国老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通过助产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助产学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  助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近几年,在对国家综合国力以及社会进步情况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是非常关键的指标之一,而对于这一点,助产护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母婴健康成为了孕妇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在一份2020年妇女发展管理纲要文件中指出,要想科学化控制产妇死亡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死亡几率,就要积极提升住院分娩率,并且建立健全完整的产科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从各个层面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而对于助产技术管理工作而言,助产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队伍整体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充分发挥助产护士的作用和管理优势,才能在围产期为孕妇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提升自然分娩的比率,也为死亡率的合理性控制奠定基础。

2  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2.1  助产士人力资源不足

2015年的研究显示,不同医疗机构对于助产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且多数医疗机构目前依旧存在人才队伍专业化人员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整体队伍建设水平和工作效率。基于此,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渐扩招助产专业人员。有研究预测表明2016—2020年,由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会出现生育势能的累积,在育龄妇女人群中将集中出现生育规模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二孩政策”的全面开发和落实,每年人数将呈现出不断增多的状态,从2016年的2 183.62万人一直到2020年的2 043.31万人,增长率较高。相较于生育政策调整前,总人口将呈现出攀升的状态,甚至将在2020年达到14亿人以上,而我国助产护士的比例为1:0.03(每千人),这个比例要明显低于一些同类亚洲国家,整体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另外,在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还指出,正是因为人口的增长,社会对于助产护士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只有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建设机制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来满足累积生育势能释放效应和不断增长的产妇服务需求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2.2  助产士工作范围扩大

在对我国助产护士工作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分析其工作价值和优势,就要结合2011年ICM发布的助产士专业范围予以系统化分析。其中对助产士的基础工作要点进行了详细归类,不仅要从单纯助产操作延伸至孕妇的围孕期和围生期保健,也要整合孕妇围婚期及婚前领域等方面,真正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流程,并且进一步提升助产士的工作范围,甚至涉及产前教育工作和父母角色,一定程度上建立完整的妇女健康指导机制、性健康指导机制以及儿童保健管理辅助机制。

正是因为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妇对于分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优生优育的理念根深蒂固,使得产科服务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向着系统化、连续化以及全程监督的管理结构转型,因此,助产护士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真正建立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的一体化管理,切实提升孕妇的管理水平。正是因为助产士的工作范围在不断阔大,对于助产士职业范围的管理也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整合管理流程。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将有大批量的助产士投入到辅助产妇完成阴道自然分娩工作中。除此之外,正是鉴于生育政策的全面转型,“单独二孩”政策的开放带来的瘢痕子宫产妇增加,对产科及相关科室人员的工作量带来大幅提升,甚至可能在未来几年远远超过分娩医院目前的负荷能力,种种因素均提示助产人力资源将要面临巨大挑战。

2.3  满足高素质人才需求

结合WHO的相关研究可知,近几年护士的学历越高,越是能接受更加专业化的指导和教育,从而建立完整的护理工作规划,以保证能从根本上提高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安全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实现护理质量的优化升级。然而,在我国2013年对全国大专院校进行调研的数据可知,除了港澳台地区,我国仅有两所院校的助产专业为本科文凭,其余院校助产士专业依旧是高职(专科)层次。基于此,我国附属于护理教育的助产专业依旧任重道远,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重视。

2.4  满足地方助产士需求

2016年的据调查显示,甘肃省居民62.7%的人愿意生二孩,这与全国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结果60%接近,说明甘肃省也将迎来年均出生率12‰上升到15‰左右的“生育潮”。但甘肃省培养大专层次助产士学校较少,而平凉市就更少,只有甘肃医学院1所院校招收大专助产专业的学生,且每年只招100人,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医院人才需求。

3  助产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助产学专业人才在当前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为了满足需要必须要做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具体的培养策略有3个。

①做好市场分析和调查,确定助产学专业人才的缺口比例。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培养的专业性和综合效果才会提升,因此在助产学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根据各方的统计资料分析助产学人才的区域需求缺口和层次需求缺口,这样可以根据区域需要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并依据层次现状确定培养方案,有了区域需求和层次结构需要的基础数据,人才培养规模控制会更加科学。

②要改变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助产士的工作范围在不断的扩大,所以传统的理念和思想在具体培养中的影响会限制人才培养的能力扩展。基于此,全面性分析当前环境下助产士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并基于任务做培养方法和策略的讨论,以此实现培养创新,这样,人才培养的模式更加多变,人才的综合能力扩展效果也会有显著提升。

③要制定助产学专业人才的长期培养计划。因为时代在发生变化,患者的具体需求也在改变,而且人们对护理的标准和服务满意度也在提升,所以培养不能保持一成不变,助产学专业人才更要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进步与提升。基于此,医院就助产学专业人才的成长制定计划,包括培训、进修与考核等等,通过长期性和阶段性的培养与提升,助产学专业人才能够实现不断的进步,业务水平会不断的提升,这样,其专业性和实践利用效果均会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

4  结语

綜上所述,助产学专业人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我国,此类人才有着较为明显的缺口。而且当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助产士,其知识结构层次和能力对于当前的具体围产期护理而言也有着较强的不适应性,所以整个助产工作的效果表现不佳。基于这样的现状,在分析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有效的培养策略实现人才培养整体效果的提升,这对于满足当前社会需要而言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  华嘉志,王娅茹,霍枚玫,等.陕西省助产职业岗位人才培养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12):1417-1420.

[2]  金鹏.高校助产专业助产学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4):214-216.

[3]  张海丽.高职助产专业职业岗位对人文素质的需求现状分析[J].教育,2016(11):79.

[4]  张洁.浅谈咸宁市助产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科学中国人,2017(52):99-100.

[5]  黄晓峰,钟惠琴,廖晓燕.某市区助产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及需求[J].母婴世界,2016(16).

[6]  项轶燕.产科护理人员对助产专业知识培训的需求调查与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9):21-22.

(收稿日期:2018-10-18)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需求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高职学院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的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