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

2019-06-11刘玉莲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成因后进生

摘   要: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任之一。文章指出了后进生的特点,分析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并具体阐述了教育转化的策略:一要家校合作,双管齐下;二要給予包容,建立信任关系;三要表扬激励,树立自信心;四要耐心引导,逐级提要求;五要借助集体,重建信念。

关键词:后进生;特点;成因;教育引导策略;班主任工作

作者简介:刘玉莲,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广东  惠州  516100)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2-0132-02

后进生是指不适应学校生活,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处于困境中,急需得到更多关爱和帮助,却因此给班级带来麻烦的学生群体。后进生是由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共同影响造成的,在他们身上,存在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懒惰、欺骗、偷窃、寻衅闹事、情绪难于自控、易冲动、学习能力低、是非善恶观念模糊、自卑感和自尊心强,等等。该如何教育引导并转化如此棘手的后进生?下面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家校合作,双管齐下

要转化后进生,班主任不能单枪匹马,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感受到你是诚心诚意帮助孩子的,并与教师统一“战线”,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因此,每当遇到后进生时,笔者总是主动与家长联系,将计划、步骤告诉家长,哪些需要家长支持配合的,都明确提出来,做到教师、家长站在同一立场。

二、给予包容,建立信任关系

在后进生中,总会有道德品质较差,行为较恶劣的孩子,他们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抵触和怀疑的态度,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启问题生转化的第一步。对于这类学生,笔者秉持着包容和理解的态度,适度地接受其行为,以宽容之心教育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信任,让他们在自我反思中逐渐转化自己的行为,回到优秀的学生群体中。

陈某是一个相当顽劣的男同学,之前的班主任反映他喜欢偷东西、撒谎、吸烟、上网。在六年级刚接到班时,笔者第一次找他谈心,他就颇为排斥地眼睛一瞪:“我咋了?”笔者知道对于这样的孩子要特别耐心,要包容理解,就笑着说:“在老师面前你是一张白纸,我不管过去,只管未来。开学几天了,我发现你是个很有潜质的人,不知你能不能在这张白纸上画上绚丽的图案?”他眼睛一亮,继而勉强点头。看来,换一个新的环境,他有想改过的表现。谁知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几乎每天都犯事:偷同学的钱,买烟,抽烟,打架……笔者找到他,没有发火,也没说什么,只是拿张纸叫他罗列自己开学来所做过的违反纪律的事,并写清缘由。从他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也认为这样做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他恳求笔者不要告诉他爸爸。笔者借机跟他约法三章:每天控制自己,减少犯事次数,只要有进步,就不见家长。他连忙答应。笔者又在班里进行“理解与宽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全班同学都要用宽容之心包容他,帮助他。从此,他除了偶尔会与同学吵架外,再也没犯过其他事。

亲其师,信其道;亲其人,听其言。理解与包容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通道的钥匙。师生间只有建立信任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表扬激励,树立自信心

在后进生中,也会有部分学生自卑抑郁,个性相对内向,这类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愿意与人交流,同样,遇到快乐也不愿与人分享。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外壳”,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舞台,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信心,走出心理阴影。

林某就是这样一个自卑的女孩,她喜欢独处,不愿和老师或同学交谈,每次老师找她谈心,就是不说话。后来通过调查得知,她妈妈在她很小时就离家出走,一直没回过家,爸爸在外打工,一个月回一次,她跟奶奶住在一起,做事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笔者决定设法改变她,并留意到她值日来得特早,打扫清洁区很认真,教室大扫除也都积极肯干,于是在班里多次表扬她:“老师经过多次观察,发现林某劳动特能干,而且毫无怨言,让老师感动。相信她的学习也会特别努力的!”她先是惊讶,然后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接下来,笔者每天特意安排她帮着做一些琐事:把改好的作业本捧到教室;下午放学后跟班主任一起检查教室桌椅是否整齐;课前打开讲台上的电脑、平台……笔者发现她完成得挺好,不吝表扬她:“你真能干!老师有你真好!”她居然笑着说:“老师,你对我真好!以前老师都不理我。”笔者告诉她:“老师希望你能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一起分享你的忧愁与快乐,好吗?”她点头,首次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经过两年的努力,她的性格完全改变,变得活泼爱笑,跟同学相处融洽,成绩也从倒数几名跃到中上。

其实后进生需要的只是一个成功的机会,只要正面诱导,利用契机,抓住闪光点进行情感转化,给他们哪怕是点滴的鼓励,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设法让他们获得成功,都有助于他们重拾自信,坚信自己的独特,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发挥拓展,最终突破自我。

四、耐心引导,逐级提要求

每一个后进生都有自我肯定和积极向上的需求,只是由于在学习、纪律、行为方面的不良表现,使他们在自尊和成功等方面的需求被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歧视所压抑,所以他们错误的行为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有的是为了对自尊的受挫进行报复,有的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其实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远远超过一般学生。基于这一认知,从学生答应转变开始,笔者就对他们进行耐心引导,这些引导可以从一个个小要求开始,随后共同商定行为矫正的计划和步骤,逐级增加,及时总结,给予鼓励,树立信心。

五、借助集体,重建信念

由于多数后进生孤独感特别强烈,在班级中,他们没能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时常有被抛弃、排斥的心理感受。班主任要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使他们在与同学的合作与交往中获得同伴的支持。

林某,一个被称为打架大王的男同学。他身上还有很多毛病:上课坐不稳,爱干扰别人,从来不做作业,爱撒谎。但在他学习有困难时,笔者仍及时安排班里学习好的同学做他的小老师;思想有了症结时,请好朋友帮他解开。有一次,他又一次克制不住打了架,家长知道后,气急败坏地拉着他回家,不让他上学了。笔者在做家长工作的同时,在班内开了一个紧急班会:“我们大家庭是一个集体,任何一个同学都不能掉队,现在他遇到了人生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做?”随后,同学们纷纷给他写信:“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整个班集体,你是否想过,你的改变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惊喜!”“我知道你也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努力去做吧,相信自己!从而战胜自己!”看了信,他流泪了。集体的热心帮助如阳光照亮他的心灵,让他在面对困难时不再寂寞。

学生的命运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有时一句不经意的指责也许就会断送孩子的前程;有时一句温暖的话就会唤起失落孩子的激情。安全、积极的班集体氛围能为后进生自觉修正、改善行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和人际支撑,集体的有力支持则能帮助后进生重建信念,逐渐独立成长起来。

后进生教育转化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反反复复的过程,也是个艰辛的过程。班主任要有爱心、耐心、决心,永不放弃努力,对他们先拉后教,先扬后抑,先情后理,培养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建立其学习的信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俞 莹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成因后进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转变“后进生”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