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6-11刘鸿雁刘海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

刘鸿雁 刘海舟

[摘要] 目的 探究心内科护理中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心内科患者5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持续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的能力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文案书写及护理服务等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及对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同时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心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b)-0083-02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升高。而在医疗快速发展和进步的情况下,人们对医疗护理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由于心内科为医院内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其患者较多,且患者常复杂多变。此外,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者为中老年人,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较差,极易出现意外事件,如果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严重的将会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因此,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其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提高和改进,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中的各项工作能力,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减少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健康。该次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患者58例通过采用持续质量改进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取得顯著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心内科患者5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3.5±12.5)岁;实验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4.8±13.2)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选择患者标准:患者的疾病符合心内科诊断标准,且自愿参加该次研究。排出标准: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够配合者,自身患有器官病变,如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持续护理质量,具体方法如下。

1.2.1 患者的入院管理  科室可针对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一个完善的入院计划,计划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入院后多环境的熟悉、检查、入院须知、注意事项等。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加强对危重患者监护,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治疗的效率。患者入院后,可协助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为患者讲检查的意义和目的,对于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给予充分的了解,提前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针对患者入院病情和基础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对病情危重患者加强巡视,做好详细的交接班工作。

1.2.2 对护理细节的管理  科室护士长应具备责任心和管理才能,在护理工作中应以人为中心,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总结护理工作的经验和不足,针对护理中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应激能力,同时还可制定相应的护理质量测评表,根据测评结果,改进护理计划和方案,完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的治疗得到显著的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应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心内科护理中应注重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

1.2.3 对病房的管理  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病房管理非常重要,由于心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心血管疾病发病较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工作,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对病房的巡视应从多个方面着手,护士长可根据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病房的责任护士,这样对每位患者都能做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护士长应带领科室护士进行定期的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总结护理经验,制定能够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提高患者满意度。

1.2.4 加强对新入职护理人员的管理,由于新入职员工对工作环境不熟,掌握知识专业性较差,因此,应定期组织培训工作。可选取科室内资深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和训练,并进行考核总结,科室也可成立奖惩制度,以鼓励新入职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科室护士长应合理为其安排工作,使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的能力评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护人员能力评分

]

2.2  两组医护人员质量评分

3  讨论

心内科在医院中为重要的组成科室,由于收治的患者多数为高龄人,而涉及的疾病常为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理衰竭及猝死等,多数患者病情较重。对于这些疾病治疗常采用手术或药物的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不管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创伤,如果不给予完善、全面的护理管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并发症出现,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在医疗护理快速发展情况下,在心内科治疗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持续的质量改进是护理管理中较全面管理模式,其能够使护理人员针对性、细致性地进行工作,并在工作中总结护理经验和差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把握好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不断改进护理服务,尽量满足患者治疗期间的需求。在持续质量改进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发挥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标准,从而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有效改善和控制了患者病情,减轻患者在治疗副反应,为护理人员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康复,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该次研究观察实验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技术操作、文案书写及护理服务等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綜上所述,心内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同时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工作能力及服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万宝艳.心内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减少护患纠纷及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3):127-130.

[2]  蔡静湘.基于ICU住院好转转出患者及家属意见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2):221-222.

[3]  王丹,韩东月.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9):103-104.

[4]  万宝艳.心内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减少护患纠纷及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3):127-130.

[5]  张中香.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中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5):62-65.

[6]  李爱华.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7):3275-3278.

[7]  刘梅芳,张兰梅,刘婕婷,等.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9):113-114.

[8]  李小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3):166-172.

[9]  蒋青,周惠娟,邹建英.胰岛素笔注射技能合格率问卷的建立及对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评价[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4):205-208.

(收稿日期:2018-10-20)

猜你喜欢

心内科护理管理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