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情境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2019-06-11钟冠波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情境小学教育

摘   要:随着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品德课教师意识到继续单纯地以说教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不断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生活情境入手,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钟冠波,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中心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广州市增城区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大队辅导员。(广东  广州  511300)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2-0026-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而学生道德素养最终是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去体现的。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看,从生活情境入手展开品德与社会教育,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可以防止因品德观念过于抽象而无法被学生理解与吸收的情况出现。从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展开教学,可以使品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调整与改进。从生活情境入手展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还能为课堂互动提供更多有实际意义的素材,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真正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小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生活情境入手展开教学,改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多所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可知,虽然该课程的教学已取得一系列喜人成就,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制约了我国小学生品德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依旧采取说教式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学生在课堂获得的互动机会少、频率低、深度不足,这使得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識点无法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落实到行动中更是难上加难。又如,仍有部分小学品德课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不认真备课、对学生道德培养重视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过于枯燥,对教师的说教存在逆反情绪,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唠叨”和妈妈在家里的“唠叨”是一样的,出现了“左耳听右耳冒、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道德品质树立的黄金时期,加强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运用情景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性。在课堂中通过情景创设,将生活情境带到课堂,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道德的重要性,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还能使学生将道德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获得对事件的生动形象而具体的体验,并随之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 实施案例分析,提升教学针对性。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与教育的针对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的方式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将学生的身边事、身边景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有效感知体验中,充分理解学习的内容;在对学习内容的具体感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素质等。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们健康成长”一节时,就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不诚信行为以小故事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听故事、看画面,展开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的后果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小组思考、小组交流、小组探讨的基础上明确诚实、守信等有意义的行为,并在课堂结束之前一起喊出与诚信“签约”,争当“诚信星”的口号与宣言。通过案例的形式将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展示出来,尤其是从真实的事件入手进行介绍,能够使学生对诚信问题更加重视,从而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以诚信来要求自己,并持之以恒。

3. 开展生活实践,促进教学生活化。从生活情境入手展开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品德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由此入手,教师能够创设一个为学生的品德实践提供机会的平台。

例如,在开展“地球真美丽——生活中的垃圾”的教学实践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愿进行分组,并找到自己喜欢做的班级清理工作以及校园清理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发挥“清洁小使者”的作用。学生共同努力完成清洁工作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清理前、后的图片进行展示对比,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并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了解垃圾的形成,学会分类整理。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投放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引导学生将其固化成自己的终生行为准则。教师因势利导,进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道德教育以及做一个为集体做贡献的好学生等道德教育,将这些内容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

4. 关注生活细节,注重素养内塑化。从生活情境入手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还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课上,更要关注课下,不仅要关注教学本身,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细节之处。从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学习生活环境入手,细心观察,及时引导,使学生逐渐在教师引导与自我约束的过程中,将良好的道德意识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并最终成为生活习惯,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将美好的品德行为融入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学生耳濡目染,会不自觉地形成向教师学习美好品质的思想价值观念。从细微之处进行引导开展品德教育,会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品德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从生活情境入手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需要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性;实施案例分析,提升教学针对性;开展生活实践,促进教学生活化;关注生活细节,注重素养内塑化。

参考文献:

[1] 丁少萍.生活情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教师,2018,(9).

[2] 陈佐裕.生活情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创设探研[J].考试与评价,2014,(3).

责任编辑   俞 莹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情境小学教育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