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脱贫从何抓起
2019-06-11张芷婧
张芷婧
【摘要】要解决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帮扶和内生的关系、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关系,就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着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构建长效的扶贫脱贫防贫机制,强化作风建设。
【关键词】全面脱贫 内生动力 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脱贫减贫之路。但是,扶贫工作的难度并未有所降低,剩下的贫困人口多分布于深度贫困地区,可以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脱贫的深刻内涵,既要注重脱贫的全面性、精准性,也要注重脱贫的持续性、稳定性;既要夯实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也要织密防贫的长效机制。
实现共同脱贫:必须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上下功夫
群众收入低、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弱、资金缺乏、位置偏远、观念陈旧、人才匮乏等,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特点,整体性、连片性贫困较为普遍。同时,深度贫困地区返贫压力较大,脱贫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弱。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全方位的扶贫格局,全面夯实基础性工作。
一是要夯实思想认识基础,克服松懈厌战的心理以及错误的政绩观。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因此,必须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二是要夯实财政支持基础。完全依靠深度贫困地区自我脱贫,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中央资金支持制度化、长效化,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三是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进一步发挥深度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等。同时,可以推广“入股+分红”的参与模式,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四是要夯实公共服务基础。公共服务基础较差是制约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长期性因素。因此,必须要健全完善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规划,加强水电路讯邮等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五是要夯实人力资本基础。一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注入动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等,培养本地人才。六是要夯实对口帮扶基础。要进一步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对口帮扶制度,为深度贫困地区输送优质资源。
实现持续脱贫:必须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随着各类帮扶措施的精准到户,一些贫困户却犯了“盲目症”“懒惰病”,“等靠要”思想使其不再有脱贫致富的动力和激情。事实上,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犹如鸟之两翼,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神扶贫既关乎扶贫工作的成败,也影响社会正能量的凝聚。一些贫困群众由于社会地位、周边环境、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原因,出现了自卑、孤独、无助等消极心理,使得扶贫工作的推进异常艰难。对此,我们必须要精准对焦、综合施策,强化脱贫意识,树立脱贫信心,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热情和内生动力。
一是要以文化筑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涵养农村的文化环境,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同时,要宣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典型人物及事迹,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要以氛围渲染鼓劲。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媒体,宣传好党和国家扶贫脱贫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坚定决心,激发贫困群众的干劲。三是要以人文关爱暖心。要充分发挥一线扶贫干部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定期开展各类送温暖活动。四是要以心理辅导拔根。可以组建心理扶贫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志愿者等的作用,摸清贫困群众的心理情况。对于存在心理依赖的贫困群众,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帮助贫困群众敞开心扉面对生活,脚踏实地奔小康。
实现稳定脱贫:必须在构建扶贫脱贫防贫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扶贫工作不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要用绣花的功夫做好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从而实现全面稳定持续脱贫。当前,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长效机制建设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有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初步尝试,比如,河北省出台了《关于建立精准防贫机制的指导意见》。扶贫脱贫防贫机制建设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总结成功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形成长效的制度。二是要补短板、重创新、求实效。要对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的各类帮扶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贫困群众服务。比如,产业扶贫方面可以采取以工代赈、劳务补助等方法,增强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健康扶贫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范围,解决贫困群众的看病难题;金融扶贫方面可以建立完善的审查制度,强化对口帮扶的针对性,等等。三是要健全完善防贫机制。可以将非贫困的低收入家庭、非稳定的脱贫户,以及遇到重大灾难、疾病、事故等的困难家庭,列为防贫对象,分别建档立卡,实施动态跟踪监测,防治因病致贫返贫。
实现廉洁脱贫:必须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
当前,面对上级密集的检查考核以及严肃的追责问责,一些扶贫干部不堪重负,出现了懈怠心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风气逐渐蔓延。作风问题解决不好,扶贫成效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是要强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通过开展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让扶贫干部深知扶贫事业的伟大,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要建立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使经常性教育与经常性谈心谈话结合起来,及时关注并解决干部的心理问题。二是要紧盯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要严格监管扶贫资金的流向以及扶贫项目的发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严肃追责问责。三是要纠正泛滥式的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泛滥导致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巨大,没有时间抓政策落实。对此,我们必须要贯彻落实《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精神,规范督促检查的频率和次数,减少基层工作压力。四是要坚决抵制“留痕主义”。“留痕主义”是应对督查多、考核多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形式主义,使基层干部负担沉重,因此,必须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五是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探索构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兼顾的考核模式,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领导干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作者为黃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袁金辉、汤蕤蔓:《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境及路径选择》,《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②程杨松:《心理脱贫是全面脱贫的重要考量》,《老区建设》,2017年第17期。
③徐令义:《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