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6-11王晓超
王晓超
摘要:经济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行政事业单位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其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和谐,加强内部控制,深化单位内部改革,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就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不断加快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监督体系;风险意识
内部控制的概念最初是由企业发展而来,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内部控制不仅仅限于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建设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协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以及日常工作,有效提升业务效率,对于提升政府形象,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形式化严重
意识决定行动,正确科学的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行动,内控意识不足,形式化严重,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整体化思想,以整体的思维对待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缺乏整体思维,不能站在足够的高度考虑问题,没有将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常态化工作当中,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接受前卫的管理方法,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仍然需要采用适应当前社会形式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其次,第二,在中央不断坚持反对形式主义的背景下,仍然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于形式化,虽然按照政策进行了所谓的内部控制,但没有任何监督与检查,纸上谈兵,光谈政策,不采取实际的行动,让内部控制建设措施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二)监督体系不完善,内控执行力不足
有序的管理来源于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体系不是挑错找碴,而是为了完善内部管理而实行和开展的一项内部控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单位的发展。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监督不力和执行力不足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又一关键问题。首先。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一言堂”的情况,主要领导一句话,让监督体系难以发挥作用,甚至部分单位内部根本没有监督部门,一旦出现问题,都是从各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监督小组,这种监督没有稳定化,也无法开展常态化的监督工作,更无法充分发挥监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监督的不足直接导致内控措施的执行力不足,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为例,对预算的随意更改以及随意变动完全破坏了预算的严谨性与权威性,而再没有适当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现象,让权力破笼而出,完全不受束缚,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抵御能力极弱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性质不同,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去,似乎与市场竞争毫无关系,也没有市场带来的各种风险。实则不然,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必面临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但也是市场主体之一,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而风险抵御能力直接影响到行政事業单位的正常生产运营。以财务管理为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拨款,但国家拨款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维持自身的生产运营,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而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必要的风险抵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实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而言,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抵御机制,没有充分的风险预案,一旦发生财务风险或管理风险,就会对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风险意识的不足和对风险控制的漠视让行政事业单位危机重重。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内控意识,落实内控措施
内控意识的强化,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意识才能促使正确行动的落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思想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接受新的思想和管理方法,充分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在单位内部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带领单位向着更加科学和进步的方向前进;其次,要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在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氛围,并且不断落实内控措施。而对于一些形式化严重的情况,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发挥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按照相关政策,不断落实中央政策,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
(二)完善监督体系,提高执行力
健全的管理来源与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监督体系是关键步骤。只有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才能实现执行力的提高,全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监督体系的构建,充分认识监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主管领导也要充分放权,让监督机构能够发挥监督的作用,带头严守规章制定,将权力关进笼子。其次,从组织架构上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直接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负责,而对主要领导的监督可以实行越级上报,给予监督部门足够的权力,让监督部门能够有效深入到单位各个其他部门当中,充分发挥监督应有的作用,督促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断强化。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体系的形成也能有效提高单位内部的执行力,仍然以财务管理为例,只要制定财务预算之处,监督部门就要充分发挥作用,严格审核预算,一旦形成,任何部门无权更改,只能按照既定预算开展工作,这样一方面保证了预算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让预算的制定更加严谨,更加全面,从而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执行力,实现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提高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提到风险意识,可能直接联想到盈利性管理,但就之前探讨而言,风险意识与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风险控制对于单位内部管理质量的重要性,风险不仅仅是指市场风险,也包括单位内部的风险,一方面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从内部管理角度提高风险意识,有效利用国家财政拨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就财务管理而言,可以引进具有预见性的管理会计,充分借鉴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经验,再根据自身单位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任何风险,能够迅速启动预案,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抵御能力,为社会管理的稳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事务管理的基础组织,其发展的优劣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形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改革过程中的阵痛,无法避免,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其中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同时,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断着眼于其中问题的存在,这对于完善我国国家事业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峰.新形势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研究[J].中国经贸,2018 (22):272-273.
[2]郅力.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模式优化措施分析[J].财会学习,2018 (22):243.
[3]孙会娟.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若干策略探析[J].中国经贸,2018 (2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