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者视角下的创客教育研究现状及反思
2019-06-11王丽珠
王丽珠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一、前言
近年来,批判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人才缺乏创造力,很难适应时代人才需求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了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运动慢慢演变成了风靡全球的创客运动,教育模式改革与创客运动激烈碰撞,创客教育应运而生。换言之,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改革的产物。
随着教育改革呼声的增大,创客教育也引起了国内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自2013年以来创客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与创客教育相关的论坛活动陆续举办,创客教育机构也纷纷成立,但与此同时创客教育的发展也存在不少困境。为使创客教育进一步发展,找出困难,研究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十分重要。回顾创客教育的发展历程,其概念由一线教育者提出,回归一线教学能有些许启示。
在创客教育圈中,有“北俊杰南作如”的提法,他们分别是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和温州中学谢作如两位教师,他们也是创客教育最早的发起者,所以,笔者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这两位教师身上。本研究通过阅读两位教师的相关论文、博客和微信公众号文章,归纳出他们有关创客教育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文献研究进行必要的论述,以期为更多学者了解一线的创客教育现状、如何进行创客教育、如何建设创客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二、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育实践者对创客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创客、教育创客、创客课程、创客空间和创客教育的内涵五个主题。由此,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1.人人都是创客
“创客”来源于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创造的英文单词“Maker”,创客张浩在2011年将“Maker”翻译为“创客”,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谢作如认为创客是一群喜欢或者享受创新的人,追求自身创意的实现[1]。吴俊杰指出未来的创客是一个能够发现需求,通过有质感和品质的设计来满足这种需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满创意和创造的创新者。吴俊杰和谢作如两位教师是教育界知名的创客,也是超级创客。
对于什么是创客,迄今学界没有标准定义。百度百科将创客定义是“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2]。然而,中国创客文化教父李大维认为创客不是一个特定的族群,而是一个大时代的现象,是智能硬件制作的大规模业余化的产物[3]。那创客究竟是什么?一类人,还是一种现象?
创客的出现与西方早期的 DIY(Do-It-Yourself)文化密切相关[4]。西方兴起的DIY文化是人们因需要而动手修理自己的家具,慢慢演变成DIY任何东西。接着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创客们聚在一起,分工完成一个创意作品。同时他们也愿意将所做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同意他人在原有的作品上进行改造。由此,笔者认为创客创作的出发点是兴趣爱好,他们勇于将创意转化为现实,所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创新,不追求利益,而追求个性,追求自由,享受过程,乐于分享。简而言之,创客既指一类有创意、爱创造、乐于分享的人,又指创客精神、大众文化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在未来,人人都是创客,是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
2.敢于创新的教育创客
创客教育兴起之后伴随着出现了一个新词,即“教育创客”。吴俊杰认为教育创客是有志于服务教育的创客,或者期望将创客的作品转换为课程的教师[5];也包括从事教育类课程和案例研发的创客[6]。谢作如也指出只要与教育相关的创客或未来创客,就能被称为教育创客,他把教育创客分为三类:一是关注教育的创客,二是要成为未来创客的学生,三是希望把学生培养为未来创客的教师[7]。由此可知,教育创客不仅仅是指培养创客的教师,还包括关注创客教育的人。教育创客旨在保护学习者爱创造的天性,给学习者创造的空间。
目前学界更多探讨的是从事创客教育的教师,也称“创客教师”。毋庸置疑,创客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位创客。那么,为什么会有大批教师投身于创客教育呢?吴俊杰认为创客教育吸引教师的地方在于教师可以开设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课程,成为明星教师[8]。在创客教育中,教师不再是只运用知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知识的创造者。同时,创客教师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开设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强的驾驭感,也能将自己开设的课程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自己的课程。除此以外,创客教师不仅是成就他人,也是在完善自我,比如:王盛业同学向谢作如老师推荐过开源机器人控制器Arduino,谢老师利用Arduino开设了机器人课程,这对谢老师做创客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笔者认为创客教师致力于创客教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寻求教育改革,他们深刻感受到现有教育的不足,渴望教育有所变革,期望教育有更多的自由,以教育发展来实现强国梦。
对于创客教师来说,最大改变是教师角色的转变。Jackie Gerstein[9]总结到创客教师应该是领导学习者、促进者、资源建议者和提供者、两难问题或反复失败问题的标准化者、反馈者、学习导学、技术导师、关系网络使能者和环境安全管理者。在这种角色的转变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的引导者、共享者;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要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此外,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创意,引导他们完成作品,同时会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多给学生思考与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与空间。
3.开发丰富的创客课程
王佑镁提出创客课程是以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嵌入各种技术工具进行项目探究和成果表达,属于综合实践类课程[10]。笔者整理了吴俊杰和谢作如所开设的一些创客课程,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总结出创客课程的一些特点:开源、跨学科等,这符合创客教育的目的。就主题而言,主要包括开源硬件、机器人和物联网等。
表1 课程表
创客课程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看到学科之间、学科与现实之间的关联,从而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促进学生身体、智力、情感和品德的全面发展[12]。创客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是由创客课程群组成。它们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吴俊杰所在的北京景山学校致力于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创客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电子与程序、材料与结构、科学探究与数学建模、媒体传播与文案写作四大类八个领域[13],这个课程体系是目前相对比较完善的体系。吴俊杰和谢作如两位老师开发的课程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值得借鉴。创客教育研究者在创客课程实际开发过程中可以从现有的研究中吸取经验,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思考和判断,以发展和丰富创客课程研究。
4.创设有效的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一词译自Hackerspace,教育界对创客空间也没有统一的定义。王佑镁认为[14]创客空间是创客聚会、活动和合作的场所,是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是创客进行创新创意分享、转化与实现的物理空间载体。祝智庭教授创造性地提出[15],创客空间不光是实践者开展创客项目的实体空间,还应包含为实体空间的实践提供服务支撑的虚体。吴俊杰和谢作如则认为创客空间是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通过共享资源和知识,实现他们的想法,同时创客空间也是一个让学生找到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目标的地方。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创客空间不仅指物理空间,还包括在线空间,也包括创客教学资源、创客交流平台,人际关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应整合能为创客教育服务的一切资源,构建无所不在的创客空间。
中小学创客空间最为有名的应是温州中学的DF创客空间和北京景山学校创客空间,笔者简单总结了这两个创客空间的目标、功能、活动和特点,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知,创客空间的特点是开放、动态和实践,功能是资源共享、实现各种奇思妙想。
表2 创客空间表
创客空间是实现创客教育的载体,创建创客空间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创客教育。关于创客空间的建设,谢作如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6]:一是明确建设目标,不同学校的建设目标,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二是满足必要条件,主要包括:有足够大的场所,可提供足够全的工具,实现足够长的开放时间,开发一系列专门的课程来教孩子们怎么造物;三是制订运营计划。吴俊杰则指出[17]创客空间有三种类型,即家庭创客空间、校园创客空间、社会创客空间,校园创客空间的抓手是课程和活动,家庭创客空间的抓手是项目和爱好,社会创客空间的抓手是工作坊和孵化器,只有协调好这三种实施空间,才能够实现创客教育的美好愿景。这些建议来自创客教育实践,非常宝贵,值得研究者们借鉴。
5.创客教育的内涵
2013年,吴俊杰在媒体上发表文章,首次使用了“创客教育”一词。他从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认为创客教育是指以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行为:活动、课程和环境的总和[18]。谢作如则认为创客教育是以造物的形式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也是让学习和真实世界发生关联的教育[19]。对于创客教育的定义与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一样的见解。祝智庭认为[20]创客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创客教育应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狭义上的创客教育是一种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杨现民将创客教育概括[21]为旨在培养创客人才的“创客的教育”和旨在应用创客理念与方式改造教育的“创客式教育”。王佑镁把创客教育分为三个方面:有关创客的教育、通过创客的教育和为了创客的教育[22]。不同的创客教育定义只是视角不同而已,不管何种理解,都一致认为创客教育是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简言之,创客教育是全人的教育,蕴藏着巨大的潜在价值。
三、创客教育的反思
研究表明,我国创客教育在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创客教育现状进行反思。本文将从教育实践者、创客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1.教育实践者的反思
目前来说,创客教师短缺问题严重。其中的原因包括:部分教师由于现有的教学任务过重,无暇顾及开设新的课程;许多教师不理解创客教育内涵,处于观望状态,不敢尝试;另外创客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取得显著成效,教师们的信心不足。创客教师的短缺是制约创客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要勇于尝试,突破自我,寻求教学自由,同时也要认识到成为创客型教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动力,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多一些耐心与等待。
此外,教育实践者对于创客教育理解有所偏差。有些教育者将创客教育等同于建高大上的创客空间,创客教育经费仅仅用于创客空间的建设和运营,而忽视了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和活动组织[23]。这是对创客教育的极大误解。正如谢作如所言,真正发展创客教育,要实现活动、课程、空间三者合一。同时,有些创客教师认为创客教育的重点是“创”,认为学生所做的作品一定要有所创新。这就造成对学生要求过高,部分学生因要求过高而丧失了学习信心。这种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差。创客教师需意识到只有先有“造”才有“创”,创新是在制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来的。
2.创客教育实践的反思
创客教育的实践离不开创客空间和创客课程的支撑。创客空间的建设和创客课程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且是开展创客教育的前提。创客教育是否能够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客空间和创客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然而,创客空间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学校盲目攀比,认为创客空间设计得好,创客教育就开展得好。有些学校投入了大笔资金构建的校园创客空间,平时并不对学生开放,只在领导参观时使用,没有发挥出创客空间的价值。还有的学校创设创客空间时进行一次性巨资投入,后期就没有资金用于创客空间的运营维护和活动组织,这样也同样没有实现创客空间真正的价值。除此之外,创客资源整合工作也有待完善,交流平台建设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比较有名的创客交流平台是吴俊杰等人搭建的好好搭搭,而这样的“好的平台”却屈指可数。
创客课程的开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就目前而言,有些示范学校发动教师力量,研发适用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各大教育企业也纷纷加入创客教育,开发各类创客课程。尽管如此,创客课程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例如:现有创客课程只对当前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科技教育、STEAM教育等课程的“简单移植”,并未构建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案[24];创客课程之间也处于松散状态,不同课程之间无法衔接,部分课程还出现重叠现象。除了不同课程之间无法衔接以外,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课程衔接问题还有待考究。创客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未完善,因而没有课程评价标准,对已开展创客课程是否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创新性无从评判。
3.创客教育研究的反思
通过文献解读,笔者发现创客教育研究中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创客教育理论研究不足。我国学者认为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体验教育、情境教学、做中学、认知学徒制和大成智慧学等。但是在中国知网上以“创客教育”为主题进行搜索时发现大部分的研究是有关创客空间建设和创客教育实施路径探究,关于创客教育理论的研究非常之少。理论研究是实践研究的基础,如果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未建设好,那么,创客教育这座大厦势必会坍塌。
(2)多学科融合研究偏少。目前,国内的创客教育大部分着眼于信息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等领域,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工程教育、艺术教育的融合。总体来说,跨学科开展创客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偏少。
(3)创客教育与教学的融合不深入。创客教育要落地势必要与实际教学融合。然而,就发展现状来说,创客教育只走进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的课堂,更多的创客教育教学是以创客社团的形式开展,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教育研究者对创客教育教学法、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关注度也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创客教育的发展受阻。
四、总结
本文从吴俊杰和谢作如两位一线创客教育实践者的角度出发,具体阐述了四个创客教育核心要素的研究现状,即人人都是创客、敢于创新的教育创客、开发丰富的创客课程、创设有效的创客空间,并且对创客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进行论述和反思。通过本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创客教育的现状,也能知道目前存在的不足,可以窥探到未来值得努力的方向。
创客教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全面推广创客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创客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教育改革提供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对于创客教育的发展,一定要充满信心,坚信通过创客教育能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