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理学大儒的铮铮铁骨—新编蒲剧历史剧《铁汉公薛瑄》观后

2019-06-11谢永峰

戏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百户王振铁汉

谢永峰

万荣县蒲剧团创排演出的新编历史剧《铁汉公薛瑄》,不了解剧情,不了解历史,初看剧名——铁汉公,他到底铁在哪,硬在哪?看完戏,给了你答案。

该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铮铮铁骨、刚直不阿、一心为民,有骨气、有气节的明代大儒,艺术化展现了一位鲜为人知、淹没于史籍的河东大儒薛瑄形象,为山西戏曲舞台长廊中增添了一位崭新的舞台艺术形象。铁汉公薛瑄与历史上一些不畏强权的历史名臣不尽相同,他不仅是一位敢于和当朝大宦官、大权臣王振坚决斗争的硬骨头清官,还是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他是明代大儒,世称“薛河东”,是宋代程朱理学的主要继承者,明初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河东学派。他既继承程朱学说,又批判地发展了程朱理学,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命题。薛瑄在为学上坚持“以行为重”和“行为知之本”的知行观,他的“公论自在万民心”“我命在我不在天”“天下公理”“为学不大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等言论、思想和行为,为明清思想界推崇,时人誉之为“笃实践履之学”,黄宗羲称之为“实践之儒”。即使被陷关入诏狱中,他仍然卷不离手,诵读不已。他与明朝专权太监王振针锋相对,坚持“四不为”的凛然正气。面见权臣群臣跪拜,他独不拜;面对奸佞殴打恐吓,他不予理睬;面对同乡拉拢利益诱惑,他不为所动;大堂上,他岿然不动,大刑下,他依然不屈;押解刑场临死不惧,大义凛然,真乃硬汉、铁汉也。这些行为显示了他“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的正直思想,展现了他“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的行事准则,践行着他“行为知之本”的知行观。在宦官当权乱政、暗无天日的特殊年代,庆幸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勇于担当,扛起了时代的大旗,以浩然正气,矗立起一座座人格高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摄影 姚小勇

薛瑄始终坚持“为政以爱人为本”的思想,一生为官清廉。在36年的传奇官宦生涯中,他敢于担当,革除弊政,深受百姓爱戴,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本剧从他众多事迹中选取了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特征的故事,表现了他不畏强权,坚持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明英宗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是山西人,就是鼓动明英宗亲征瓦剌,最后全军覆没,英宗被俘,酿成“土木堡之变”的那位大太监。明正统六年(1441年),王振为了壮大朝中势力,拉拢同乡,特意调召同乡薛瑄回京师任大理寺左少卿。但薛瑄不趋炎附势,群臣东阁议事,众卿见王振俱拜,唯薛瑄不拜。王振从此记恨之。薛瑄秉公执法,平反冤假错案,赢得了一片赞誉。第二年,薛瑄平反了锦衣卫制造的十几起冤案。第三年,薛瑄又三次驳回了都察院审理的一起冤案。此案即剧中所叙之案,事由王振侄儿、锦衣卫指挥使王山引起。王山与锦衣卫某百户妾私通,百户病死,其妾欲嫁王山,百户妻不允。王山就唆使百户妾到都察院诬告百户妻害死其丈夫。百户妻被下狱屈打成招。薛瑄复核案件时发现有疑点,为其辩冤,引起王振大怒。王振欲置薛瑄于死地而后快,遂指引御史弹劾薛瑄受贿,故意免人死罪,将其下至诏狱准备处死。薛瑄被关在锦衣卫大狱中,百般拷问,始终没有屈服,弄得王振措手无策。这时众大臣又不断上疏皇上进行营救,迫使王振让步,才救得薛瑄一命,将其削职为民,放归老家。此后五年间,薛瑄闭门著书立说,研究程朱理学。薛瑄再次出仕,已是“土木堡之变”王振被杀之后,瓦剌骑兵迫近都城之时,被任命为大理寺右丞,参加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并在此役中做出重要贡献。

摄影 姚小勇

全剧主题突出、故事凝练、构思巧妙、结构紧凑、人物鲜活,既尊重史实,又不拘泥于历史,不受历史羁绊。全剧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手法,不是单纯就事写事,从始到终围绕塑造“铁汉公”形象展开。薛瑄与王振的斗争是全剧的核心,是一个小小的四品官员与权倾天下大宦官的斗争。众所周知,明代的宦官政治和特务政治是非常黑暗残酷的。薛瑄与王振斗争,可以说有点自不量力,但主人公坚持了,结果可想而知。剧中复核重审贺氏杀夫案只是引子,是构成薛瑄与王振矛盾的起因,是贯穿全剧的线索。作者没有把过多的笔墨用在案子上,而是用过场戏交待人物关系,推进故事,渲染敌对势力的强大。通过环环相扣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冷酷的政治斗争展现人物品德,通过复杂的人性、险峻的环境写人物,将人物置于极端情境中,或面临生死考验,或经历是非选择。在绝境中,在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中考验人性的美丑善恶。全剧九场戏:东阁议事、殴打恐吓、狱中审案、王府密谋、赏赐拉拢、夫人苦劝、进谏受阻、蒙冤受审、刑场流放,层层递进,逐步推进,让人物于两难境地中进行抉择。在张弛有度的场次,跌宕有伏的情节中,既有主人公视死如归的铁腕气概,又有其生死关头的内心搏击;既有诏狱叙亲情的铁汉柔情,又有出人意料的狱中祝寿;既是清廉刚正的清官、大义凛然的硬汉,也有为人父、为人夫的常人之情。塑造的是一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而不是干瘪的、毫无人情味、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英雄。编剧张宝祥老师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深厚娴熟的编剧功力,不愧为山西著名的老编剧。

本剧的道白、唱词通俗易懂,质朴自然,接地气,有时代味。既有慷慨激越、直抒胸臆的大段唱腔,又有含蓄幽默的潜台词;既有刑棍专治倔骨头的双关词,又有“你懂得”的时尚词汇;既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又活灵活现地将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显露出来。

这些年,导演王永庆老师秉持“新戏老排”的理念进行创作,尽可能的发挥剧种特色。本剧也是在这一理念下创作的。该剧舞台呈现尽量向戏曲艺术本体回归,继承了戏曲艺术抒情性和写意性的传统,彰显了蒲州梆子长于表现慷慨悲壮英雄史剧的个性特征。在人物情感上合理发力,用帽翅功、倒僵尸、髯口功等程式技巧揭示人物心理,用高亢激昂的唱腔塑造人物性格。舞台设计层次分明,简洁写意。用简约的“一桌两椅”为演员提供动作支点,再现环境,表现动作情绪,用紧密的锣鼓点渲染气氛,舞台调度有条不紊、干净利落。

可以说,这是一部近年来不多见的好清官戏,是一出非常精彩的廉政戏。万荣县蒲剧团抓了个好题材,组了个好班子,排了个好剧目,在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做出了成绩。河东大地自古出名臣、名流。前些年省晋剧院推出《巴尔思御史》,让全国观众了解了元代能臣稷山人姚天福,运城蒲剧团排的《枣儿谣》让人们知道了“大清义民”吴伯宗十八年坚持不懈寻找失踪了的兄弟,今年万荣县蒲剧团又排了《铁汉公薛瑄》,更让人震撼。其实,大家熟知的历史名人包公、曹操、诸葛亮、杨家将等无不是这样包装宣传出来的。挖掘本土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优秀剧目,让这些历史名人穿越时空隧道,从沉睡的史籍中鲜活起来,从陌生人成为百姓熟知的楷模。

一出好戏,传播一个好文化,培养一批好演员,锻炼一个好团队,支撑一个好剧团。这次万荣县蒲剧团的演出,整体风貌良好,演出阵容整齐,几位主演表演精彩,如薛瑄的扮演者杨银平、薛夫人王红妮的唱功、王振扮演者刘建军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刘建军饰演的王公公,惟妙惟肖,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当然,一部新戏要想走向成熟,成为经典,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不仅仅是主要演员进一步熟悉理解人物,把握人物的特征,还需要主创团队不断打磨加工提升,使其更精彩、更感人,成为万荣蒲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

猜你喜欢

百户王振铁汉
国家统计局:十年间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家电拥有量较快增加
CrAlGe: An itinerant ferromagnet with strong tunability by heat treatment
劫河
Unusual thermodynamics of low-energy phonons in the Dirac semimetal Cd3As2
电池热管理系统散/加热特性研究及保温安全设计
THE EXISTENCE OF A BOUNDED INVARIANT REGION FOR COMPRESSIBLE EULER EQUATIONS IN DIFFERENT GAS STATES*
“陇上铁汉”安维峻:有一颗无所畏惧的爱国之心
万荣县:首演廉政蒲剧《铁汉公薛瑄》
夕阳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