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自然与“敬”自然
——朴门永续发展理念在云南大墨雨村的乡村建设实践与讨论

2019-06-11胡文雪朱润云周建稳李园青

关键词:村民理念社区

胡文雪,朱润云,周建稳,李园青,路 遥*

(1.云南农业大学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 昆明 650032)

朴门(permaculture),来自永恒( permanent)、农耕(agriculture)和文化( culture)三个词的综合,它是通过对朴门理念的实践和朴门方法的运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学说[1]。如今的朴门主要分为朴门农业、朴门设计和朴门文化这三个部分[2]。人们在减少对自然环境干预的前提下,通过对某区域内动植物的性质和系统内相对无害能量的转换,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总产量达到最高是朴门农业的要求。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和环境科学的知识,充分考虑气候、水资源、土壤、人类和动植物的需求,创造永续的人类居所是朴门设计的基本遵循。解决都市文化与传统文化、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则可以利用朴门文化的内涵。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朴门永续发展体系,因此,从整体性的视角分析朴门永续的理念,不难看出,它囊括了生态农业、有机农场所注重的农业诉求和生态、有机的概念范畴。

大墨雨村的朴门永续发展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也有一个因地制宜的“新样态”,总的来说分为三个阶段:收集信息、综合规划、细节设计。新村民通过分析和评估大墨雨村的古宅、彝族文化、农产品种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需求,形成最终的“根植文化传统,生产无农药化肥的农产品,坚持使用可再生循环的能源,创造永续生活”的方案,最后根据方案的总体规划细化了老宅改造、庭院功能分区、无水堆肥厕所、间套种种植等各个部分的操作细节。

一、朴门永续发展理念的设计方法

朴门永续发展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类针对不同客观事物的改造上。与传统农业种植不同的是,永续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在关注农业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去分析系统内部各元素的特性与潜在关联,将技术、建筑、动植物等因素等组合成一个可自行演替的能量循环系统,致力于为所有生命生长提供永续的环境。而人类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动植物元素一样存在,没有优越特权,这恰恰体现了“自然”本位的思想[3]。不过度依赖现有的工业体系,凭借体系自身完成所有环节的更新与再造,摒弃过多的经济利益是朴门永续发展理念更深层次生态观的体现,也是设计过程的基本遵循。根据《实用朴门农艺》一书中对朴门永续设计的原则和具体方法的罗列如表1所示。

那么,如何评价某一区域的朴门设计永续性程度呢?1958年,约曼斯先生(P.A.Yeomans)在《来自地表的自然挑战》(Challenge of Landscape)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永续性程度分析法[4],如表2所示。

表1 朴门永续设计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从表2可看到,景观特征按照所受限制条件的多少进行排列,排在前面的是那些有较多限制条件的景观特征。采用此方法分析某片地块,可以帮助设计者找出那些影响重大的关键事情,优化整个系统的流程。

二、昆明大墨雨村的永续设计

(一)大墨雨村简介

昆明市西山区于2005年10月18日撤销团结彝族白族乡和谷律彝族白族乡,成立团结镇[5]。大墨雨村属于团结镇雨花村委会,隶属西山区。它是一个彝族村,拥有着浓厚的彝族风情,其国土面积1 999.1 hm2,海拔2 200 m,年平均气温13.2 ℃,年降水量920 mm,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植被以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林、芭蕉林、松林、乔木为主,土壤是典型的红壤土,因其得天独厚的森林绿化和有机环保的生活方式吸引无数市民来此休闲观光、写生采风、体验农耕生活。大墨雨村无草地、荒山荒地,村民主要种植玉米、苹果、桃等经济作物。目前大墨雨村新村民64户,常住新村民20户。

表2 永续程度分析的要点信息

(二) 大墨雨村进行朴门农业的实践

近两年来,由于新村民的进驻,原本以采石采砂为生的老村民们转变了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认识,他们和新村民一起进行朴门农业的生态实践,具体措施有:(1)寻求资金、引进技术共同治理村后的水库,防止水体污染。(2)根据地形情况规划集水沟,修复土壤肥力、保持土壤蓄水量。(3)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以提高生产力,鼓励老村民的菜园里使用有机覆盖物,比如,木屑、稻壳、堆肥等。(4)新村民请高校人才探索生物炭的低成本制备方法。生物炭本身不能为植物提供任何营养元素,但是它有很多微孔,这些孔洞结构非常容易集聚营养元素和有益微生物,可以“锁住”土壤养分不流失,间接起到帮助土壤保持肥力的作用,面对乡村土壤板结硬化、土壤污染的现象,生物碳的引入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

(三)大墨雨村的朴门设计实践

具有文化素养、践行朴门永续生活理念的“新村民”来到大墨雨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拥有百年历史但是残旧不堪的土基房租用下来,进而用永续设计的理念将其打造成特色民宿。在建筑上采用被动式太阳能设计,依靠乡土材料良好的吸热蓄热性减少能源消耗;用料方面沿用土木石的天然材料;厕所的设计摒弃了之前的旱厕,建造了干湿分离的无水堆肥厕所,利用锯末、木屑等炭质材料掩盖粪便,既减轻散发的气味又可以生产天然有机肥还田还耕;同时,设计者考虑到了家庭废水排放的问题,采用了五级过滤的废水处理系统;为了减少废水中化工原料的成分,洗衣粉、洗洁精等清洁产品用村民自制的皂角皂来代替;另外,由于他们注重节能减排的积极影响,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都不在设计范围内,反而是利用房顶种植一些耐热保温的植物,这样草皮屋顶的设计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除此显而易见的朴门设计原理外,在走访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朴门永续设计所强调的永恒、农耕、文化的内涵。

改造后的民宿不仅在对电能、风能的利用上缩减了开支,而且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然”。大墨雨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根据其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他们往往以门作为采光口,同时,为了抵御湿热的气候,窗户的设计一般都偏上,这就使得屋内的光线要靠电力维持。而新村民改造后的民宿,会通过装设屋檐、搭建棚架、安装通风对流窗、垂直绿化等手段加强采光与空气对流,不仅解决了采光的问题,还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对完善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设计方案,他们会铲除庭院内利用大面积区域却单一种植葱、豇豆等作物的设计,把花床和菜园分区分形,种上性质吻合的作物,这样的空间布局既可以确保各功能区的元素分配,也便于打造一个利于所有生命生长的近似自我闭合的系统。通过多次的调研走访,大墨雨村对自然的“近”和“敬”是对如今消费主义盛行的反击,它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连接了农村和城市,过滤掉了不符合持续发展的杂质,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大墨雨村遵循的朴门文化实践

朴门永续中的朴门文化概念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范畴,它不仅适用于农业生活、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对指导国际合作、国内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方面也有可行性思路,可以说朴门文化对解决乡村社会和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上都有示范。目前,大墨雨村常住的新村民有20户,他们的进驻为大墨雨村的永续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1)新村民依靠当地的民族文化优势开辟了民宿产业。把彝族的手工绣品、具有彝族特色的四合院、老宅里的木质家具当作营销卖点,并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多渠道宣传,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和观光者。(2)在新村民的倡导和努力下,大墨雨村现阶段每月举办一次农夫市集,市集中商品的交换方式是以物易物,并且拒绝出现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不可降解的废弃物,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同时,各种价值观和民族传统习俗的交织碰撞,不仅诠释了民族大融合的内涵,还利于减少人际交往中摩擦和矛盾的产生。(3)筹集各方面力量为大墨雨村发展社区支持农业作规划。新村民正与老村民构建共同的价值观,积极参加大墨雨村召开的居民会议,对大墨雨村发展规划的理念、发展愿景、建设宜居的乡村生态文明提出建议,与居民进行交流并收集反馈意见。(4)正在兴建的村学也是新村民响应国家产业扶贫的号召所做的项目,产业扶贫实际上是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大墨雨的新村民想借助村学推动当地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家庭妇女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涵养,激发“扶智”的内生动力。大墨雨的新村民是不以机构的身份进驻村庄的,他们只是想凭借一种永续的生活理念为大墨雨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催生活力。

三、 朴门永续发展理念助力大墨雨的村级建设

(一)朴门农业,改变农作物栽培方式

朴门农业的主要特征是有机性,注重保护生态性和改善生物多样性,它改变了以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增加产量的做法。大墨雨村的村民对朴门农业的实践侧重于庭院内作物耕作方式的转变、土壤培肥的技术培训、人类排泄物的利用等方面。通过新村民的指导,很多老村民在进行作物栽种时更多采取了间套种的模式,即利用植物间的互作来提高生产力的实用混合种植技术。当然,也有人认为轮作对减少土壤中病原物积累来说更适合当地情况,也会采取此种耕作方式。另外,菜园的分区分形也采用了朴门农业中的功能分区原则,这样既扩展了作物的品种,又增加了作物的多样性,有效减少了施肥量,病虫害的发生也没之前严重了。对于无水堆肥厕所收集的人类排泄物,新村民建议将其制作为有氧堆肥浸出液(堆肥浸泡在水中制成的液体肥),把优质堆肥放入滤网装入发酵桶内,待其发酵后提取和增加堆肥中的有益生物喷洒在土壤或植物上,以丰富土壤中的食物网并预防病虫害。新村民自身对朴门农业的倡导和实践,改变了大墨雨村以往的作物栽培方式。

(二)朴门设计,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典范

朴门设计的思路来自于实践者对永续生活的理解和体会,他们在设计时会充分考虑场地内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大墨雨的新村民在改造古宅时,注重节能和废物再利用的永续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内的资源,材料上就地取材,采用最传统的夯土做墙体,厚实的土墙更容易调解温度和湿度[6]。屋体的框架结构尽量采用木材构建,在进行屋内设计时保留了一些原有建筑的元素,墙体内侧悬挂着许多使用过的陈旧的农具,建筑整体基本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对建筑外部景观的设计上向自然学习,注重生态环境,种植的植物品种体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原则;有效利用土地,高效利用边界,边界区域设计成各种形状以增加种植的面积。朴门设计强化了彼此的功能与场地区域,注重保护本地环境。新村民对建筑和外景的设计打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在乡村建设中依据朴门设计理念进行系统考量将为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朴门文化,构建乡村生态发展共识

朴门文化植根于农业生产、永续生活中的可持续文化范畴,其“人与自然永世共存”的目标与中国农业哲学“天时、地利、人和”思想相呼应,均旨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达成协调发展的共识[6]。大墨雨的新村民积极参加村部召开的村民会议,传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与居民进行广泛交流、收集反馈意见,并对大墨雨村发展规划的方案、发展愿景、建设宜居的乡村生态环境提出可行性建议。当然,尊重彝族的文化习俗是新村民长久生存的基础。走访调查时发现,新村民会在举办村集时使用汉语和彝族话两种语言进行事务活动的广播通知,也会在修缮土主庙时尽绵薄之力,而老村民同样也参与到新村民所属的民族活动中去,比如五月初五插艾草、正月十五吃汤圆等。大墨雨村应用朴门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多元、共存的理念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归属感、人与村域环境的共存感,人与自然友好共处的责任感,这正是当下我国对建设乡村社区生态文明的示范。

四、朴门永续发展理念完善社区功能

(一)社区立体经济尝试

朴门永续提倡的“物物交换”实质上就是最简单的替代货币,替代货币指的是不使用政府发行货币或除了银行系统之外的其他交换形式[7]。社区内用苹果换牛奶、用家庭自制的篮子交换苗木等这样的物物交换形式将商业利润留在社区内,可以避免中间商的介入分取利润,种植者在价值链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保障产品生产的每一环节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增加家庭经营和产品附加值。社区内大家需要的钱越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土地上,自循环封闭圈缩小,对外界需求减少,更少地依赖大企业提供所需。朴门永续的设计要求设计出既能满足现实需求也能满足大家美好未来的经济需求的体系,在这种平行经济学理念下的经济体系可以避免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影响。

(二)乡土文明振兴

乡土文明的振兴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并非只有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才是这个社会唯一的发展方向。农民有了自信,农村就有自信,农业才有自信,只有让乡土文化在城市文化面前树立自信才能为农村社区留下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建设浇灌新鲜血液[8]。因此,用朴门永续理念将当地打造成生态优美、经济繁荣的社区,不仅留下了更多的年轻人,更加吸引了不少城市人进驻社区,年轻人的增多为乡土文明的振兴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年轻人能立足当地特色开发多种形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另外一方面加入的新村民凭借自身知识促进当地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社会结构优化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以扶持和重建农村社区的发展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是缓解“三农”问题、结构最佳的方式,同时是优化社会结构的重要突破点。朴门永续理念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它不是简单地以社区发展水平作为农村发展的衡量指标,更关注的是社区系统内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发挥社区整合的优势凸显社区特色,缩小城乡差距。另外朴门永续理念能够充分发扬社区民主。之前社区的民主是建立在以村两委管理基础上的,村两委的管理较依赖于两委班子的素质,而朴门永续设计下的社区加强了社区内个团体间、个体间的协调联系,团体间、个体间的信息和反馈更能及时传导,村民更容易地参与社区管理,有利于推动建设管理民主、治理有效的社区。

五、结束语

大墨雨村新村民利用朴门永续的发展理念从朴门农业、朴门设计、朴门文化三方面在大墨雨村的设计实践,已经成为当地对外发展的“名片”。利用庭院的地形优势,村民们根据家庭需求和地势走向将庭院分区分形,增强其边缘效应,并采用间套种、轮作等方式增加花圃或菜园内生物的多样性。设计围栏时减少围封区域的周长,使围封面积达到最大,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经过新村民对古宅的改造,大墨雨村保留下来的土坯房从原来杂草丛生的残垣断壁被打造成一座座功能型、高效型的乡土建筑:在房子的向阳面设计大小合适的屋檐去保证室内的冬暖夏凉;打掉房屋背阴面的窗户储存热量的同时,在房顶装上太阳能管为室内提供光线,减少对人工光能的需求[7];利用粘土混合稻草屑涂抹外墙墙体建造保温墙;干湿分离的堆肥厕所等朴门设计方式使这些房子成为当地发展民宿业的亮点,成功吸引大批游客体验观光,也成为昆明市各类学校自然实践课教育研学的基地。

朴门永续理念所崇尚的不是一味地倒退式发展,也不鼓励抛弃一切现代工具或摒弃全部的科学技术,它强调人类若要可持续地发展,必须脱离对工业化农业、石油农业的依赖。虽然朴门永续发展理念在大墨雨村的推广还未形成整体性的局面,但它是对“近”自然与“敬”自然的体现,更是当下人们对亲近、尊敬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才能保证社会永续发展意识的觉醒。可以说,大墨雨村朴门永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对我国乡村社区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各地因地制宜践行可持续的、生态的朴门永续发展观有利于该地区走出一条特色的朴门永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村民理念社区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社区大作战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