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视野中的五四面相

2019-06-10李全平

文史月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面相个人主义

李全平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国家及社会各界开展了较为密集的纪念活动,学术界众多知名学者均撰文发声,对于五四的诠释方法和讨论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有关五四的新近出版物中,杨念群的《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将五四置于一个更为开放、多维和长时段历史空间中,从不同面相进行思想碰撞与对话,给人别开新面的感觉。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史与社会史的重要节点,对五四的纪念总能带来新的启迪甚至折射整个时代的思想型变。《五四的另一面》给出五四百年意义阐释的两条分泾线:一是将北洋政府欧战之后谈判失利和青年学生爱国抗议的事件赋予政治含义,强化其作为中共革命之开端和前奏的意义;二是五四孕育出一批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表达和深层诉求,使五四成为一场革故启新的新文化运动。作者指出,近年来围绕这两条线建构起的“五四解释学”存在较大局限。依前者而成的经典国史叙事,囿于将五四仅仅看作是一个政治事件或中国近代史末端的一个句号而略显单一与老调;后者借助自由主义史观兴起的所谓“新启蒙”,则把五四视为“个人主义”的思想培基,甚至以个人主义的压抑归責于五四,把五四解释压缩到“个人主义”的发现这个单一主题上,逼窄了五四的丰富意义。 该著颇具启发之处在于,把五四看作近代历史长程中的一环,在长线脉络里勾稽其被遮蔽的社会面相,主张五四研究的“社会史化”。作者运用法国思想家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精彩深刻地分析了具有“反清”和“留美”不同背景的知识群体如何组成核心圈,型构了五四的主题语境。杨念群认为,之所以强调“社会”,因为五四后期,面对动荡纷乱的局面,能否给出社会改造的具体图式并付之实践,成为淘选各种“主义”的试金石。无政府主义者试图打造出同传统组织和现实政治无关的领域而建立新的社会组织,结局只能是失败;“个人主义”虽应五四新青年从传统伦理桎梏中求解放的需要而风靡一时,但终因没有中国文化内部的支撑和无法应对现实的残酷而消融于团体主义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者虽早年亦受无政府主义影响,但最终奉行马克思主义,将世界范围的革命潮与湘区传统唤起相结合,成为五四后崛起的践履型知识群体,并诞生了新型的组织。

读罢掩卷,一个立体感的五四形象清晰起来。

猜你喜欢

无政府主义面相个人主义
一个人的面相 有他内心的模样
面相
面相大师
相亲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青年周恩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嬗变
论我国无政府主义者的表现及加以肯定的行为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