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救国 百年情怀

2019-06-10穆文瑛

文史月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救国太原平民

穆文瑛

平民中学全景

太原平民中学,这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在三晋大地上辉煌过,为灾难深重的中华大地撑起一面旗帜的学校,有一段怎样的历史?今天,翻过历史的尘埃,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平中,翻开平中历史,一起重温平民中学从1922年创办到1939年在山西的一段难忘教育救国史,感受那一段平中人如火如荼、教育救国、艰难办学的历史。

“五四”先锋    回乡办学,教育救国

1919年在中华大地上爆发轰轰烈烈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平民政治”。1922年2月,一批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礼,接受“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山西籍北大进步青年,决定回乡办学,推行平民教育,从狠抓中小学教育入手,改变山西落后贫困之状态,使目不识丁的工农子弟受到教育,体现“五四”精神;用教育救国思想培养大批爱国青年。

1922年4月3日,赵光庭、梁永泰等62位北大山西籍学子在国立北京大学礼堂召开发起人大会,经过大会酝酿,决定成立“私立太原平民中学校”,并组成筹委会,通过宣言及简章。4月30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29号,召开第一次董事会,通过董事会规则,决定当年招生计划。6月15日,各董事返并,全力以赴协助学校筹备事宜。6月18日,在太原纯阳宫召开第二次董事会,推选赵光庭为校长,确定五名职员负责校务。并租赁精营西边街一所民房为校舍,于9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5日正式开课。

1923年8月,改租太原西缉虎营三号一座较大的民房为校舍,办学初具规模。

1924年8月,在太原西二道巷后营坊街买到建校基地70余亩,并于1925年始,开工建校工程,到1930年年底,共建教室及学生生活用房355间。体育场地逐步完善,到1935年,共有篮球场11个,排球场网球场各5个,足球、田径两用场地1个。从此,平民中学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校舍整齐,教学设施完备,教风严谨、在校学生达七百多人,成為三晋大地人人向往的一所名校。

秉承北大精神:科学民主、兼容并包

1937年平中学生高中毕业纪念册

创办平民中学的诸位先生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他们秉承北大“科学民主,兼容并包”精神,用全新的理念来办平中,主张民主自由,倡导新思想、传授新文化、提倡新作风。在蔡元培先生“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先进办学思想影响下,首开三晋大地男女同校之新风尚。学校实行董事会集体领导管理,提出“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育人理念,同时,聘请一流名师,当时任教的老师毕业于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第一任校长赵光庭、第二任校长苗培成、教务主任李进贤,训育员刘同、体育主任田赞之等等全部为北大毕业。体育老师张武成更是北师大体育系第一班高材生,是当时太原体育界带领学生连续参加多届全国运动会的冠军教练,张老师当时还兼任国立山西大学及省立第一中学体育主任,名盛三晋。平民中学可谓人才济济,精英荟萃。一流名师,带起了一流团队。),立足平民教育,德才并重,尤重爱国,六育并举,文体兼长。先进的思想理念,严谨的教风学风使得太原平民中学一经诞生便迅速成长为享誉三晋大地的著名私立中学,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

平中创校目的是为国家培育革命青年、栋梁人才。学校领导、教师都热心教育事业和社会服务,老师们以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引领学生,形成了学生思想上的大解放。在太原办学16年,学校治学严谨,校纪严明、学生活泼健康、积极向上。学校成绩、教学质量在当时太原市位居前列,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特别是许多进步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少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平中培养的优秀学子更是不断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艰苦办学、教育救国、培育青年

平中办学初期,学校的办学经费是十分困难的,然而这却丝毫不能阻碍先生们立志教育的决心。校董事会成员不辞劳苦,白手起家,多方筹资,艰苦创业。开学之初共募捐办学经费一万余元,除一部分捐款外,全靠学生交纳的学费和新生入学时交纳的保证金来维持,毕业后返还学生保证金。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学校被迫八处迁徙,当年没有及时返还的学生保证金,也成了后来客居台湾董事们的一块难舍情怀,直到1995年太原复校捐赠回学校,兑现了承诺。

平民中学校徽

平中教育思想先进、教学质量严格,施行尊师重教,倡导团结友爱,尤其重视爱国教育的措施是有目共睹的。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制定了“勤、俭、忠、勇、亲、肃、诚”七字校训,为了振奋学生心情,明确学习目的,编制了校歌,歌词由老师刘耀黎撰写,歌曲由常苏民谱写,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

正是在学校浓郁的思想教育下,学生们的政治成熟,他们非常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心。原西安工业学院教授赵文蔚在回忆中写到:记得1932年考入母校,9月1日在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礼堂墙壁上悬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遗像,对他们的简短文字介绍,让人不禁升发出浓烈的爱国救民之情。这就是他入母校后接受的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培养了大批的爱国精英。从1925年始,太原平民中学学生中共有乔家才、赵清福等49名平中学子先后考入黄埔军校,有梁同生、韦宪文、刘协谦、张松青、王宿儒、崔渤六位平中学生考上空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国难之时勇赴前线,走上抗日疆场,浴血奋战、报效祖国。涌现出如著名抗日三烈士和打落日军5架战机的飞虎队队长等英雄人物。

抗战中平中师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无人失节,无人投敌,无数学生肩负民族大义,怀抱爱国忠心,投笔从戎,抗日救亡,这不能不承认是平中教育的成功。

六育并举、文体兼长、全面发展

1925年—1937年,太原平民中学励精图治,教育救国,开化人心,“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重,严谨办学。

当时之时,平中教育教学质量享誉三晋,历年的山西省初高中毕业会考,所有平中毕业生全部及格,是全省唯一。在1933年全省会考中,平中高一班的张尔基、张鏞荣包揽第一、二名。 1934年,平中十一名学生报考北师大全部被录取。1935年,高三班杨治泰等二十四人集体赴北京报考北大除一人因病缺考外,其他人全部被录取。1937年常士熙居全省第一,名震华北,创造了平中历史的辉煌。

不仅如此,平中体育教育也十分突出,平中给山西省参加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输送了不少优秀运动员。1932年在開封举行的第16届华北运动会,该校有王敬、韦宪文,关纫芝、张静慧、王廷弼、王道武、张彭龄、刘建星、齐云、阮学文、杜含英、常士熙共1 7名男女运动员参加。1934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第18届华北运动会及1935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该校女网代表刘建星、常士熙取得女网全国团体冠军,田径女运动员齐云、王俊英、阮学文均进入复赛,山西男篮代表队基本上是该校组成。

重视文娱活动也是平中的一大特色。在音乐老师常苏民的带领下,平中的歌咏团是三十年代太原市最活跃的歌咏团之一。利用歌声宣传抗日,唤起民众。歌咏团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轻骑兵,在常老师的影响下,一大批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教育救国理念的指导下,在平民中学这块红色土地上,1922年9月刚创办的太原平民中学就有革命先驱曹汝谦、张民觉、王廷弼三名共青团员,1923年9月平中就建立了学校团支部,1931年5月建立了学校党支部,培养出了像赵军、张云、齐心、齐云、王立岗、牛荫冠、贾玉慈、杨高明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培养出了共和国4位副省级干部、3位将军、12位科学家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

战争所迫、迁移办学,不改情怀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烽烟四起,省城沦陷,日寇铁骑践踏着汾水两岸,在这种情况下,平中被迫开始南迁。但是平中老师始终不忘教育,坚定着教育报国的理念。1937年9月由代校长刘同带领学生从太原迁移至徐沟县城隍庙继续上课,十一月又迁移到运城,1938年初又迁移到陕西西安,路越走越远,然而平中人却将教育的种子播撒向了中华大地,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抗日救国。

此后,平民中学在一路辗转飘零中几度艰难复校,1940年暑期在陕西城固复校,1942年暑期又迁往汉中继续办学,1947年4月于北京创办大成中学;1959年8月于台北县复校,直到1995年1月重回太原复校。

太原平民中学,随着国运沉浮,一路辗转,四度复校,走过了97年坎坷而辉煌的兴学之路,一路留存厚重的教育实践和优质教育的根基。

一路走来,平中人百年办学,教育兴国,历经坎坷,情怀不改。

猜你喜欢

救国太原平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常人等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