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及实践

2019-06-10赖强

速读·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协同育人实现路径

赖强

◆摘  要:“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探索、实践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的本质决定了任何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都要履行“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建立“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协同育人”工作主体、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索创新路径,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课程;协同育人;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备受社会关注。长期以来,中职思政教育工作过于依赖思政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中职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这就使得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也使得思政课程变革为课程思政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各专业、各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构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着实提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合力,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格品质、道德修养等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培养中职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一)“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

一般来说,“课程思政”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是实现协同育人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教授专业知识也发挥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其他专业课老师也要加强协同育人的职责,在教学中传授思政理论。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思政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是显性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传授思政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课程思政”是隐性的思政教育,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元素,间接地引领学生的“三观”教育。

(三)“课程思政”的独有品质

与“思政课程”相比较,“课程思政”具有潜隐性和渗透性等独有品质。其中,“潜隐性”是指“课程思政”不直接进行思政教育,而以隐蔽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知识渗透在专业课教学中,是“寓教于无声无息之中”。“渗透性”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使专业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二、“课程思政”的价值生成规律及其目标

(一)“课程思政”依托课程体系合力构建价值功能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就能实现,需要多门课程合力,也就是说需要合力构建课程体系,只有各门课程历经分工、配合、联动,才能使课程体系和价值教育同时产生效应,进而实现育人目标。

(二)“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是道德教育。思政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就务必要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也必须以课程体系为重要抓手。而课程体系也一定要以人的成长、成才需要为指向,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门课程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立德树人”。同时,各门课程也要根据特点、内容,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合力构建“课程思政”的价值。

(三)“课程思政”立足于多元性课程实现价值

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全面的、多维度的课程组合,但不同课程也存在价值差异性,不同的课程内容体现或反映不同的价值内涵,不同课程在价值指向、发挥力度、作用方式、实施途径等育人功能也存在差异。目前,中职思政课是育人的主要渠道,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政理论教育,为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以及中职教育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而中职学校其他专业课在育人工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及其策略思考

中职学校要扩大教育成效,实现育人目标,就务必转变思政教育观念,尤其要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掘和丰富各门专业课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构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合力育人的协同机制,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构建“大思政”體系:形成课程资源协同育人机制

“课程思政”是教育的常态任务,教师要形成高度自觉。第一,要全面发动。要让所有任课教师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是通过探索、实践后形成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要将思政教育融合在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及改革之中,从而合力实现“立德树人”。第二,要全面提高。要提高所有任课教师的德育职责、思想政治和教学心理学等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水平。第三,要全面渗透。要将思政教育工作全面融入到全部课程教学中,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都要最大程度地进行思政教育,尤其是专业课教学要促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统一,而所有任课教师都要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

(二)打造“立体化”格局:充分挖掘课程体系德育元素

中职学校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教育方式都不相同,都有着各自的价值个性。所以必须实现全面育人性和多元化课程的无缝对接,这就必须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特点极力挖掘和利用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实现中职课程体系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机统一,让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产生最大化的同向效应。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中,一方面作为主要渠道、主要课堂,发挥显性功能的传统思政课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从而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根据各专业学科的优势,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从而构建创新的课程体系,提炼各门专业课程中所含有的文化和价值元素,并将其升华为生动、具体、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载体,在专业知识教学之中实现与价值引导的完美融合,在理想信念层面对学生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从而实现学术教育和价值教育的统一。

(三)引入“创新化”教学: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所以就一定要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保障体系,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构建和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指标,使得德育基因成为“学评教”的核心内容。第一要创新教学设计,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具体落实所有任课教师的育人职责,最大程度地挖掘每一门课程所包含的德育元素和所肩负的德育功能,力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各种思政知识引入每一门课程教学之中。第二要创新教学方法,从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注重渗透与灌输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引入翻转课程、项目式、讨论式等先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实现理性、情感、认知和行为认同,在无声无息之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强化师资建设,加强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师日常培训体系中注重德育意识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打造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的知识型师资队伍,进而能够更好地教学和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改革是贯彻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的需要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确定了“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不能过分地依赖“思政课程”,要达到与国家教育政策的高度统一,从“立德树人”出发,最大化地发挥出各门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力求把思政元素贯穿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之中,从而实现全面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二)形成育人合力的必然要求

“课程思政”建设可实现合力育人的目标,而形成育人合力也更需要“思政课程”建设。目前,思政理论课作为中职学校的主要渠道,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功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思政理论课与各门专业课并没有真正有机统一,没能真正实现协同育人,从而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没有形成合力。而“思政课程”可以实现中职学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力目标。所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形成思政理论课与其它专业课的育人合力,是中职学校的必然选择。

(三)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迅速发展,但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亟须进行改革。目前,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成为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大思政”理念,促使“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最大程度发挥“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需要

“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需要“课程思政”建设。目前,中职学校的思政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度不高,影响思政教育发挥实效性,而思政理论课又过分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价值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而“课程思政”可以促使思政教育的“载体”从单一转变到全面,使得“載体”不再仅局限于思政理论课,而中职计算机专业各门专业课都是“载体”。这样以来,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就可以全面地融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五、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原则要求

(一)着力点:协同育人原则

目前,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合力育人、协同一致”的格局,这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也就是说要推动传统的思政课与各门专业课的有机统一,要把显性“思政课程”教育和隐性的“课程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门课程都能实现和发挥各自的育人目标和育人功能,最终真正实现育人的“协同效应”。比如,在专业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适当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国家经济发展中亟须解决的web页面、APP、手机终端等方面的难题紧密联系起来。

(二)根本点:政治方向原则

任何一所中职学校都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始至终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务必要不打折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政策方针,这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根本点。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方向和最终目标,务必要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根据专业课《电子商务》课程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5个方面设计课程思政内容。

(三)立足点:以生为本原则

中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潜能,促进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是中职教育的立足点,这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立足点。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定要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职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缓解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四)核心点:人才培养原则

中职学校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一定要紧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这一核心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要把握好教师和学生两个教育主体,利用好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教学载体,坚持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使得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推动点:改革创新原则

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始终要坚持改革创新,这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动力,这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推动点。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要遵循思政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因事而新、因势而进地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所有任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要从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并实施有差别、有个性的课堂教学。

六、基于“协同育人”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工作模式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作用

思政理论课是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特别注重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有效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要作用,从而坚定和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充分发掘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功能

专业课程是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辅助渠道,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转变“重智轻德”,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加强思政教育,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的契合点,从而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完美“嫁接”,最大化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模式探索

1.建立“协同育人”工作理念

作为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或方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构建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补充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第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程融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之中,将知识传授、培育能力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第二,要有效发挥思政理论课的核心地位,并将各门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相统一,使得各门专业课也能悄无声息地开展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在专业基础课《图形图像处理》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品德教育出发,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育点,并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课程育人,达到思政目标。

2.打造“协同育人”工作主体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思政素质对教学成效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实现“思政课程”专任教师向“课程思政”所有教师转化,构建全程、全员的“大思政”育人机制。第一,加强所有教师的政治素养;第二,提升所有教师的协同意识,构筑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融合机制,不断扩展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新内容。

3.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为了实现思政理论课与各门专业课的同向同行,更好地发挥协同效益,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必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第一要用好思政理论课这一主要渠道,创新教学改革,持续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第二要明确把握各门专业课的特点,推进“思政教育”转变为“课程思政”,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最大化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七、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教育主体:加强教师德育意识与能力

教师是思政教育活動的主体,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首先要注重培养和提升教师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第一要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包括了解和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的能力、理解和认同党的理论和历史的能力、关注和思考目前形势与政策的能力;第二要提升人文科学素养,包括扩大知识的渊博面、开拓认识的视野线、提高教育的结合面。

(二)教育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教材

1.融入双创理念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中职学生树立正确创业观的重要方法,是中职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载体。所以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优化课程体系时要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一是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比如在专业课《电子商务》中,构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课”实践模式,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2.构建立体体系

中职计算机专业构建“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课程体系,要将以往过分依赖思政教育课转变为其他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课合力育人的新格局。一是将思政教育寓教于各门专业课教学之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二是要将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体验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评价: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要构建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制定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形成多途径的评价导向标准,树立动态性的评价理念,坚持考核指数的全面性;二是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通过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引起学生对“课程思政”学习的重视度。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主要阵地,还是引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舞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所有任课教师要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与各门专业课程教育有机统一,实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5.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协同育人实现路径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