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四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9-06-10刘强陶宏柳森刘舒于波
刘强 陶宏 柳森 刘舒 于波
摘要:目的 观察“项四针”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项四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ESCV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为(27.05±0.23)分,高于对照组的(21.23±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四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关键词:项四针;热敏灸;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8.050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8-016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item four needles"combined with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CSA).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CS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45 cases each.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tem four needles",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ESCV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SCV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27.05±0.2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1.23±0.2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椎動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CSA),是颈椎病常见的类型之一,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等原因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导致椎动脉血液循环或供应异常,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临床多表现为颈痛、后枕部痛、颈部活动受限、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症状。“项四针”配合热敏灸治疗CSA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调整经络气血调动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而发挥治病效果,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等优势。本研究采用“项四针”配合热敏灸治疗CSA,并与常规针刺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威海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45.64±7.41)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71±0.43)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34~50岁,平均年龄(47.52±8.74)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87±0.5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诊断标准[2]:①以往有过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多伴有头颅症状,如视力模糊、耳鸣等;③旋颈试验呈阳性;④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节段性不稳定;⑤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椎动脉彩超显示第Ⅱ段VA有局限性狭窄或扭曲征;⑥除外椎动脉Ⅰ段和椎动脉Ⅲ段受压引起的VBI供血不足;⑦除外眼源性、脑源性及耳源性眩晕。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诊断标准[3]:①反复发作性头晕目眩,轻者闭目即止,重者仆倒;②可伴有恶心呕吐、耳聋、耳鸣、耳闷、汗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颈椎X线摄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22~50岁;③患者病情稳定,能自主活动并积极配合治疗;④患者无精神性疾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未能接受针刺及热敏灸治疗或晕针的患者;②其它疾病引起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③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或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④中途因外界因素退出治疗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 ①“项四针”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项部,选穴为风池、颈夹脊、颈百劳、大椎穴,所取腧穴用75%酒精棉球局部常规消毒,风池、颈夹脊、颈百劳、大椎穴进针后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风池、颈百劳、大椎穴选取华佗牌0.3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风池穴向鼻尖处或下颌方向直刺1寸,颈百劳、大椎穴垂直进针1寸;颈夹脊穴选取华佗牌0.35 mm×75 mm一次性针灸针,采用平刺法针尖朝向脚跟方向进针2.5寸;②疗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天,共治疗2个疗程。
1.5.2对照组 ①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暴露颈项部,所取腧穴局部常规消毒,针刺选取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穴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5],所选腧穴选取华佗牌0.3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风池穴向鼻尖处或下颌方向直刺1寸,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穴垂直进针1寸;②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天,共治疗2个疗程。
1.6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ESCV评分。
1.6.1临床观察方法 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中的评分标准[6],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ESCV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全表满分30分,每项均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眩晕16分(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持续时间4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會适应4分,所得分值越高症状越轻。
1.6.2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CSA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眩晕及伴发症状全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和生活;②显效:眩晕及伴发症状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头晕等症状,能正常工作和生活;③好转:眩晕及伴发症状减轻,在工作和生活上仍有不适,生活基本能处理;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病情反复,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7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CSA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型,在中医学中虽然没有CSA的病名,但其临床症状与中医学的“眩晕”一病很相近,“眩晕”古称“眩冒”,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大惑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肢软眩冒”。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描述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外感风寒湿邪;②气滞血瘀,脉络受损;③内伤痰湿;④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中医在治疗CSA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医传统疗法具有多样性,可以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副作用少、方法简便,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CSA,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等优势。从西医解剖层面来说,风池穴下的软组织由多种神经共同支配,并且椎动脉在风池穴下通行,因此针刺此穴不仅可以缓解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还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度,从而增加脑部血供,改善眩晕。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两侧,此穴与督脉及足太阳经脉密切联系,针刺此穴能通调督脉之气,运行气血;直接刺激病变部位,可缓解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改善颈椎周围组织循环,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颈百劳穴为经外奇穴,位于后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针刺此穴可治疗颈项强痛,疏通局部气血。大椎穴为督脉的要穴,是手足三阳经脉与督脉的交会穴,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督脉向内深入骨髓,向上运行达到清阳之窍,大椎穴又为诸阳交汇之处,与头面关系密切,因此针刺大椎穴可以振奋督脉之阳气,使阳气能够上达清窍以养神止眩,从而改善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症状。热敏灸属于艾灸的一种,指运用热敏艾条采用悬灸法激发引起局部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施予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以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热敏灸治疗可起到双向调节、整体调节和提高机体自身调节能力的作用。热敏灸疗法更容易激发机体经气,从而达到气至病所的作用。
因此,采用“项四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穴少,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2):207-208.
[2]刘文超.仰头摇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7.
[3]王明明,蔡圣朝,魏宝强,等.针刺“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8,38(9):926-927.
[4]陈日新,吕志迈,谢丁一,等.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的研制与初步评价[J].中国针灸,2018,38(11):1233.
[5]石学敏,王玲玲,梁繁荣,等.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8.
[6]纪昌春,郝东岩,董友朋,等.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分析[J].现代中医药,2018,38(4):52-53.
收稿日期:2019-2-11;修回日期:2019-2-21
编辑/杜帆
作者简介:刘强(1984.1-),男,山东聊城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浮针配合针刺镇痛以及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通讯作者:于波(1965.7-),男,山东烟台人,本科,主任医师,纪委书记,主要从事针灸治疗脏腑性疾病的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