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9-06-10
在临床的检验工作中,对于化学检验质量的控制贯穿于全过程[1]。然而由于检验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检验科质量控制工作的中心更多的放在分析中与分析后,对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关注较少。随着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实际对临床送检样本进行处理的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再加之全自动分析仪器与商品化试剂盒的开发与使用,真正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更多的发生在分析前。实际工作中由于忽视了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而导致患者病情诊断出现失误的案例常常发生[2]。为提高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我院选取过去几年的部分临床化学检验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与对策,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送检的临床样本中,随机选择77例由分析前质量控制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的样本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同期送检的正常结果样本77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临床化学检验的结果与患者本身的临床表现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复检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其结果与第一次检查不一致;与负责采集样本的护理人员联系,确认采集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排除标准:没有经过多次重复实验以排除实验误差。送检样本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利用Microsoft VFP 6.0软件将两组共154例患者的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库[3],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管理系统分析所给出的结论,对影响临床化学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与对照组进行比对,以对比的数据为基础对我院现有的分析前质量质控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1.2.2 对检验结果异常的研究组患者样本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其异常的具体表现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组患者检验结果异常的表现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用Microsoft VFP6.0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据库[4]。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影响研究组患者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中,主要表现为患者没有按规定准备、样本采集不规范、样本延时送检、样本适量不合格,这四种因素对分析前质量的影响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研究组患者异常的77例送检样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表现为Na+、K+、Cl-异常低(n=15,n=16,n=23),CO2结合力异常低(n=23)。
3 讨论
伴随着全自动分析仪器与商品化试剂盒的开发与使用,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的提升,真正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更多的发生在分析前[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的对比 [例(%)]
患者没有按规定准备。一般情况下采集患者的血样本时会避开患者进行输液,如果不能避免,会导致结果出现与临床诊断不符合的现象,因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采血时需要在输液前后1~2 h进行[6],以避免输入的液体对结果产生影响。样本采集不规范。通常在临床工作中会要求患者头一天晚上九点以后禁食以保证次日早上空腹取血,这样操作的取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但如果空腹时间过长(甚至超过了24 h),将会导致血检中的血糖、血清胆红素、甘油三酯等指标会因为时间过久而导致显著性的变化[7]。
样本延时送检。血检中多项指标的结果可靠性都与送检所消耗的时间相关性很大。在实际工作中,伴随着样品放置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K+水平会出现升高的趋势,血糖水平则表现出显著下降的变化[8]。有研究表明[9],血液检查的近30项指标的可靠性会随着送检时间的延长而导致最终检查结果的异常。
样本质量不合格。在样本进行采集前,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手段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10]。人一天的新陈代谢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比如血液中的无机磷会在进食后表现出升高的特点,而血清中的铁在早上空腹时升高、夜晚降低[11]。患者的饮食同样会对样本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酗酒后患者的多项指标(7-谷氨酰转移酶、乳酸)呈现升高的趋势,酗酒后的患者其血糖表现出降低的趋势[12]。药物治疗对检验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控制工作是一个多方参与的系统控制问题,需要患者、护理人员、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医生共同完成。只有把临床检验的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对分析前质量的控制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并不断的完善质量控制机制与监管机制,才能保证临床样本检验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