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
2019-06-10赵俭吕亚南姚竞杰张晓建郭利亚白跃宇
赵俭 吕亚南 姚竞杰 张晓建 郭利亚 白跃宇
(河南科技学院 453003)
生物种业是国家生物发展战略重要组成,畜禽种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在畜禽种业工作方面,国家高度重视畜禽品种培育、开发和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作,配套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投入力量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国家相继启动生猪、奶牛等主要畜种遗传改良计划,提出种业发展目标和路线图,利用财政杠杆撬动手段,开展畜牧良种补贴、畜禽良种工程、遗传资源保护、种质开发利用等工作,畜禽良种培育建设持续增强,畜禽良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为筑牢畜禽种业和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好评和影响。总体看,我国畜禽种业以及种质资源发展从立法层面到战略规划,从政策设计到技术支撑都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畜禽种业进步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
1 主要特点
1.1 立法上全面明确任务和保障
200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畜牧法》明确规定,其立法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1]。《畜牧法》从我国畜禽种业国情出发,参考国际畜禽种质工作经验,首次从法律层面,对我国畜禽品种和遗传种质资源相关工作进行全面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依法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畜牧法》规定国家应制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和措施,组织和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研究,撰写并公开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对外公示经国务院批准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研究发布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等级确定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立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商定并分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讨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畜禽遗传资源的进出境,及畜禽种质资源等对外合作研究与利用的审批办法[1]。二是明确依法实施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畜牧法》规定,国家积极支持畜禽品种的选育,推广优良品种使用,制定发布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办法和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办法,不断完善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种畜禽优良个体登记和推介优良种畜禽工作,严格要求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应当获得行政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国家鼓励畜禽养殖者开展对进口畜禽进行新品种、配套系的选育培育,增大品种的有效选择范围,并要求选育培育的新品种、配套系在推广前,需要经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1]。另外,《畜牧法》详细规定了惩处措施,对从事畜禽种业生产、经营、研究推广等发生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的相关处罚。《畜牧法》的条文规定是开展畜禽种业工作的前提,也是对畜禽种业工作的法律保障,国家的立法充分表明畜禽种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畜牧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畜禽种业持续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1.2 规划上持续重视与引领
继2006年和2011年之后,2016年,国家组织专家经过调查和评估,第3 次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规划。新制定发布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新规划”),是引领未来五年畜禽种质资源工作的总要求,既是贯彻落实《畜牧法》的具体体现,也是破解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难题的现实需要,对于加快推进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新规划,有3 个鲜明特点:一是工作原则上,突出保护利用相结合。新规划提出“以保为主,以用促保”的原则,以开发利用促进保护,推动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利用。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筛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挖掘优势遗传潜力和标记基因,研究培育相关畜禽新品种(新品系或配套系),扶持特色优良畜禽种业开发为主的畜牧种业公司或集团,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达到畜禽优良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二是工作指导上,突出层次有侧重有重点。我国的地方畜禽品种数量多、分步广,在财政财力、人力、物力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将畜禽品种保护和利用对象,分别列出主要和次要工作,突出重点品种和保护利用措施,有所侧重分步实施,有序有效开展工作。新规划进一步确定了不同省份不同畜禽品种的工作要求,制定重点品种个性化保护方案,确保重要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衔接《畜牧法》相关条文要求,落实《畜牧法》中的任务和责任,实施保护优先序列,建立完成国家层面和省级不同任务内容的分级保护利用办法,最终持续完善国家级和省级畜禽资源名单,切实做好畜禽资源保护。三是工作措施上,突出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科技创新与推广使用,是畜禽品种培育和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动力来源,科技发展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作用更加凸显。新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从国家和地方层面,要建立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畜禽遗传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和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等内容完整相互联系的3 个工作体系,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强化科技推动的作用,采用生物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传统手段与生物分子技术相结合方法,持续创新保种理论和保护方法,为资源有效保护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开展畜禽地方优良品种种质特性研究和挖掘,提高畜禽品种选育和培育新品种的力量和效率。
1.3 顶层设计上彰显与时俱进
在国务院明确种业为国家战略地位以来,我国种业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3]。在畜禽种业方面,2016年6月,国家农业部印发《农业部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意见”),目的就是实现全面提升畜禽种业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畜牧业强国奠定坚实的种业基础,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4]。新意见,在畜禽种业发展顶层设计上战略引领全局,有3 个突出特征:一是目标明确。国家明确了以育种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禽种业发展机制,实现到2025年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0%,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95%以上,最终目标是到2025年,国家在畜禽种业发展上,基本建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2]。二是路线清晰。国家将以培育自主品种、扩大良种覆盖面、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和打造民族品牌为工作着力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握高产高效的育种方向,细化落实国家各个畜禽品种的遗传改良计划和方案,不断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切实推动优良畜禽品种的推广和使用,同时,增强对地方畜禽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实现我国畜禽种业竞争力和质量效益的双向提升、同步提高,助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建设发展。三是任务具体。新意见对畜禽种业任务内容做了详细叙述,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畜禽种业将重点突出生猪、蛋鸡、肉鸡、肉牛、奶牛和肉羊等主要畜种,同时引入水禽类、蜜蜂等特色经济动物、特种动物品种,要求并明确提出实施地方品种原始创新和引进品种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把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结合起来,突出优良家畜和优质家禽品种优先推进,学习国外先进种品资源保护开发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商业化畜禽种业体系。
1.4 技术保障上分工协作力量坚实
畜禽种业以及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离不开科技力量和智力支持,根据畜牧法的规定,2007年国家首次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分设猪、羊、家禽、牛马驼、蜜蜂和其他畜禽等6 个专业委员会。国家第一届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先后完成全国性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编写,开展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实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技术评审及资源保护的技术培训和咨询等工作。其中,特别是开创性地完成国内畜禽遗传资源大范围普查意义重大。资料显示,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于 2004年试点,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2007年全面推进实施,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 各省区市。调查内容广泛,包括产区及分布、体型外貌描述、群体数量及变化、生产性能、品种繁育及评估等信息,联合科研院所和地方高校参与,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上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5]。在此基础上,2012年《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正式出版,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全国畜牧行业权威育种专家历经4年编撰而成,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果,是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全面概括和总结。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我国已发现地方品种545 个(表1),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2017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职责及组成人员产生办法》相关规定,第二届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期满,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成立。新的专业委员会分设猪、家禽、牛、羊、马驴驼、蜜蜂和其他家禽等 7 个专业委员会,对保障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工作顺利开展,推动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将发挥更大技术保障作用。
表1 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表(单位:个)
表2 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数量表(单位:个)
2 主要成效
近年来,国家畜禽种业及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相关法律法规、配套规章近20 多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5],在具体工作上,国家启动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等主要畜种遗传改良计划,不断扩大财政资金扶持,开展畜禽良种(实物和资金相结合)补贴、畜禽良种基础建设工程、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和利用等工作,推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持续完善,畜禽种业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6]。
我国畜禽种业及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畜禽育种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国家核心育种场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进展顺利,生猪、奶牛、肉牛等引进的品种,本土化选育选配利用速度加快;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方式,我国已培育出130 多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其中,国产高产蛋鸡市场占有率超过40%,打破了对国外种源的依赖。同时,国内商业化育种模式发展较快,畜禽种业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初步建立。另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通过原产地保护与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与遗传物质保存互相补充的方式,我国已建设国家级保种场158 个、保护区23 个和基因库6 个(表2),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得到不断完善[6]。
3 小结
畜禽种业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公益性。下一步,畜禽种业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应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推进为契机,以培育自主品种、打造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扩大良种覆盖率为发展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坚持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育种方向,全面推进各大畜禽品种的遗传改良计划,不断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优良品种推广体系,切实加强地方资源保护与开发,强化科技支撑和辅助,积极鼓励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畜禽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能力,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和坚实的种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