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愈性色素性痒疹一例

2019-06-10何婷婷陈忠业王丽金胡克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网状发际丘疹

何婷婷 陈忠业 王丽金 胡克壮

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颈项、肩背部皮疹、棕红色斑伴瘙痒2个月。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颈背部突发散在淡红丘疹、斑丘疹,皮损逐渐增多并累及肩和锁骨区,未出现水疱、糜烂及渗出,伴瘙痒,未作处理。近1周,皮疹增多,向颈后发际上扩散,瘙痒剧烈,于2018年8月10日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和慢性病史,亦无暴晒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患者诉2年前,同部位有过类似皮疹,稍痒,未予治疗,2个月后自愈,遗留网状淡褐色斑,约4个月后消退。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颈肩背部可见粟粒至黄豆大淡红色丘疹、斑丘疹,累及颈后发际内、锁骨区及上背部,周边散在棕红色斑,部分融合成网状;皮疹对称分布,无苔藓样变及表皮鳞屑,无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图1a)。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皮损处真菌镜检阴性,就诊当天切取颈部皮损活检。同时,予氯雷他定片10 mg日1次(共服3天),外用丁苯羟酸乳膏,日2次(1周),瘙痒未见减轻,即自行停药。1周后病理检查示(图2a、2b):表皮网篮状角化,表皮轻度水肿,基底细胞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诊断:色素性痒疹。患者拒绝任何处理, 2周后皮疹自然减轻变平,遗留网状褐色沉着斑,痒自止。1个半月后随访无新发皮疹,原网状色沉斑部分消退、变淡,上覆少量皮屑(图1b)。目前随访中。

图11a:颈后至发际淡红丘疹、斑丘疹,周边散在棕红色斑片,部分融合呈网状;1b:1个半月后皮疹基本消退,遗留部分网状淡褐色沉斑

图22a、2b:表皮轻度水肿,基底细胞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HE,×40;×100)

讨论色素性痒疹(prurigo pigmentosa,PP)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1971年由Nagashima等首次报道。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心理、环境、内分泌、感染、免疫、酮症、机械刺激、妊娠等有关[1,2]。也可能与成人Still病、过敏性紫癜、干燥综合征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相关[3]。以往认为本病罕见,国内仅有个别报道,但近十年来报道明显增多,可见该病并非少见,应该是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普遍提升有关。PP好发于青年女性,春夏季多发,易反复发作,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颈、背和胸部瘙痒性淡红色荨麻疹样丘疹(偶见水疱),融合成风团样或湿疹样变,皮疹消退后遗留网状或斑状色素沉着。皮损复发多局限于原色素沉着区,可迁延数年,一般-无特殊并发症。组织病理学示非特异性苔藓样组织反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特征性的改变:早期皮损可见浅层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病情的发展,中性粒细胞逐渐累及真皮乳头层和表皮,伴棘层海绵水肿、气球样变性、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基底细胞局灶性水肿变性[4]。充分发展期则以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有局灶性苔藓样变性。晚期特征有棘层增厚和角化过度,可见噬色素细胞和色素失禁。本病早期需要与湿疹、荨麻疹相鉴别,充分发展期和晚期需与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火激红斑、花斑癣等疾病相鉴别。

本例患者,年轻女性,病程2个月,夏季发病,皮损分布于颈、肩、背及锁骨区,以淡红色丘疹、斑丘疹为主,部分损害呈棕红色网状融合及色素沉着斑伴瘙痒;临床特点与PP的充分发展期相似,组织学表现类似于PP的早期改变,符合文献报道(即同一病理现象可存在不同时期皮损[2])的该病特征,予以诊断。但本例皮疹累及项后发际内,临床少见。值得一提的是,文献报道多数患者因诊误诊治而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病程较短者,其组织学表现呈充分发展期和晚期改变者较多[4,5],这是否与糖皮质激素有关待探讨。

针对本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多无效,而四环素类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成为治疗PP的首选药;其中米诺环素100~200 mg/d治疗1~2周即可获得良好疗效,还可降低该病的复发率[2],且局部外用依然有效[6]。虽然文献对米诺环素在该病各期的使用剂量不尽相同,但我们发现其疗效似乎并无差异[1,4,5],因此,如何更好的规范该药用量,避免副作用值得探讨。此外,Yazawa等[7]认为,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400 mg/d或罗红霉素300 mg/d)也可作为本病的替代疗法。采用氨苯砜治疗本病同样疗效确切,因不良反应多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但NB-UVB治疗妊娠期女性是安全有效的[2]。还有个案报道口服消炎痛、甲氰咪呱等治疗PP取得疗效[8],另有报道异维A酸治疗显效快,复发率低[1,9],但笔者认为育前妇女使用时应谨慎。迄今,国内外均有该病经2个月左右后自愈的相关报告[9,10],对照本例患者,确诊前口服氯雷他定片3天与外涂丁苯羟酸乳膏1周,瘙痒未减轻,2周后皮疹逐渐消退,痒自止。再回顾该患者2年前,相同部位曾发生过类似皮疹,未经处理而2个月后自愈,故本次起病应属复发。由于抗组胺药对本病无效,丁苯羟酸治疗亦无先例可循,而患者本次皮疹依旧在不到3个月内逐渐消退,其痊愈与以上治疗无相关性,考虑其自行消退,这也进一步支持该病确有自愈性。

综上所述,尽管文献对本病有较多的诊断标准论述[11],但并无统一的诊治流程。只要对PP有一定的认知,其诊断较为容易。为帮助基层临床医师正确诊疗本病,我们通过文献疏理与本例的诊疗经验认为:首先应分析皮疹形态与分布特点;再通过病史采集(包括起病因素、季节、年龄、姓别与自觉症状);PP具有短期内皮疹消退,留持续性网状或斑状色沉[4],有自愈性,原皮损区又反复发疹为重要临床特征。本病损害呈多形性和动态性,最好当天活检,获取2种以上标本以作比对[11]。治疗:①采用米诺环素,每日100 mg,连服2~3周,对不耐受系统用药者,可局部外用四环素类作为替代疗法;②物理疗法:应用NB-UVB,每周2~3次,LED红光照射[1],每日1次,连续2~3周,必要时可延长疗程。上述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可供同行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网状发际丘疹
高碳铬轴承钢网状碳化物的析出规律研究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SWRH82B热轧盘条心部异常网状渗碳体组织分析及改善措施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