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2019-06-09胡青林
胡青林
摘 要 从技术本源角度简要解释区块链技术的内涵,从五个方面研究区块链技术可能给新闻生产带来的变革与发展,并对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业结合进行辩证探讨。
关键词 区块链;新闻生产方式;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7-0115-02
区块链技术被誉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可以重新构建整个人类社会的信任体系以及价值传递方式的底层技术,其应用已经从计算和金融科技领域延伸到了公共服务、供应链、物联网等诸多领域。新闻业也在加快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其在解决虚假新闻、产权纠纷等问题上的应用路径,重构新闻产业生态的可行性。
1 区块链技术内涵简释
区块链技术是融合了信息技术、数学、经济学、密码学等领域技术的一种应用技术范式。
1.1 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
区块链概念由日裔美国人“中本聪”于2008年在其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其原意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没有中介机构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之间交易的信用与安全问题。其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1.0时代”可编制货币阶段,以比特币、莱特币等为代表;“2.0时代”可编程金融阶段,加入了智能合约的概念;“3.0时代”可编制社会阶段,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都可以以信息代码形式被记录到区块链上[1]。
1.2 区块链的四项核心技术
1)分布式数据存储。即数据信息同时记录在多个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节点上,并且每一个节点都独立完整地存储着整个账目。每一次记录就会形成一个区块,区块会快速同步到所有节点上,在上个区块基础衍生的信息会被记录为新的区块,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不可篡改、不可逆转的区块链。
2)非对称加密技术。传统的网络交易是需要中心媒介的,比如在淘宝上购物,支付宝即为中心媒介,保证买卖双方的信用和交易的真实性。而区块链中信息的传输都是点对点直接完成的,这就有了基于密码学的非对称加密技术,有了公钥和私钥的概念,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3)共识机制。区块链需要激励来鼓励各节点乐于同步存储区块链信息,一般会对区块的记录人奖励以“代币”,各节点便会争抢记录区块的权利。共识机制的作用就是各节点在由谁来作记录人上达成共识,目前常用的共识机制有POW(工作量证明)、POS(权益证明)、DPOS(权益授权证明)、POOL(验证池)等。
4)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区块链平台上合约一旦签订,系统就会将其同步至每一个节点,并存入区块链。智能合约将自动进行状态检查,一旦条件满足达成共识后将自动执行,并通知相关方。
1.3 区块链的技术优势
基于上述技术,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不会被一个中心化的组织控制;信息被独立地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使其具有信息高度透明、不可篡改、不易丢失的优点;区块生成后的连续不可变性,使其具有全程可追溯性;合理的共识机制,使得节点自发地维护系统,具有高度稳定性。
2 区块链技术视野下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新闻生产从广义上讲,是新闻作为一种产品被生产出来的包括采集、鉴别、加工、编辑、发布、传播与反馈的一系列实践过程。区块链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对新闻生产方式产生根本性变革,但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这种变革与发展的趋势。
2.1 新闻生产由媒体驱动转向公众驱动
在传统新闻生产方式中,生产主体是中心化的新闻媒体,生产什么内容、怎么样制作、怎么样传播都是有中心化的媒体组织驱动的,新闻的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而区块链技术强调的是去中心化,在区块链新闻平台上,每一个参与者既是读者也是创作者,新闻生产往往通过众筹、共同协商、游戏化等机制实现,其驱动力来自普通公众。比如在去中心化的新闻网DNN上,公众想了解某一事件的新闻,可以通过公开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代币),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调查写作,平台通过共识机制选出写作人,作者提交的內容被审查、确定真实性并发表以后,便可以获得代币奖励。
2.2 新闻生产过程由封闭转向开放透明
传统新闻生产方式中,新闻生产过程基本上像是一个黑匣子,是一个封闭的内部循环过程,新闻素材的初始模样以及新闻生成过程只有其内部人员知悉,公众无从得知一个偶发事件是如何变成新闻事件的,之后又如何变成新闻的[2]。而区块链技术中,任何操作变动都会被打上时间戳,信息被记录到相应的区块上,并同步到所有参与者的节点上。这意味着,在区块链新闻平台上所有操作都是透明的,一条新闻从选题的产生、创作者的确定、素材和消息源的采用、文本的编辑、用户的评论转发等,每一次操作都有清晰且不可更改的记录,整个过程高度透明、开放。
2.3 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大幅增强
在区块链技术下,新闻一旦形成平台就会将相关信息记录为一个区块,并成为区块链上被永久记录不可更改的一环,并通过分布式信息存储独立地储存到每一个节点上,如果要篡改新闻内容,理论上说至少要修改51%以上的节点,而节点的广泛分散性使得这几乎不可能,这就使得新闻不会被篡改[3]。同时,区块链的可追溯性,使得任何一条新闻生产的过程也是可追溯的,意味着虚假新闻、歪曲报道这些行为的痕迹很容易被查到,大大提高创作者制造此类新闻的成本,降低创作者的信誉,遏制此类新闻的生产,净化新闻内容生产环境。
2.4 新闻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在智能合约技术下,每一条原始新闻生成后,区块链会给盖上一个时间戳,创作者可以通过区块链的版权注册交易平台,将相关信息记录到区块链中,成为一个不可修改的区块,这样产权信息将变得清晰明确,任何想要转载使用该新闻的用户都可以看到它的许可权、归属权以及与之相关的付费要求。并且,区块链平台会实时监控版权违法操作,一旦发现侵权行为,无需通过法院或仲裁结构介入,平台会快速递追溯侵权用户,并按照设定好的智能合约进行系统审判。
2.5 新闻生产的收益模式去广告化
传统新闻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即零售、订阅、广告,其中广告收入占的份额最高。在广告收入中,媒体将新闻卖给用户,再将用户卖个广告商,向广告商售卖的是用户的注意力,这使得在传统新闻中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干扰。区块链则直接连接创作者和读者,绕过了媒体组织和广告商[4]。比如在新闻市场平台Civil上为某环保组织写一篇关于某地河流污染情况的调查新闻,可以获得代币奖励,也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规定除该组织以外的用户转载使用该新闻需要支付一定代币,或者规定当该新闻的转载量超过一定数量时环保组织需要增付额外的代币,而代币是可以转化为现实收益的。在区块链技术下,新闻生产也许可以摆脱对广告收入的依赖,在用户之间形成自发的收益链条。
3 结束语
应当说,区块链技术对于新闻生产领域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甚至有可能构建起全新的新闻产业生态,共识创作、过程透明、智能合约等极可能成为新闻业未来发展的主流。但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范式,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在新闻业中的运用更多的还处于概念范畴,尚未有大规模的应用。就目前来看,如何解决区块链数据库巨量运算的资源消耗,如何平衡区块链新闻去中心化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如何打破读者习惯免费新闻的固定思维,如何设定区块链新闻平台代币机制等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相信随着观念的更新、技术的升级,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区块链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将不断得到深化,会对新闻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伦,郑勇华.技术逻辑视野下區块链对新闻生产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9,5(3):5-6,14.
[2]郭恩强,梁杰兵.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重构——以“透明性”为中心的研究[J].新闻大学,2019(2):33-42,118-119.
[3]袁帆,严三九.从“点式”到“链式”:区块链技术对新闻透明的再推进[J].中国编辑,2019(3):14-19.
[4]谭小荷.基于区块链的新闻业:模式、影响与制约——以Civil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传播,2018(4):91-96.
[5]赵云泽,杨启鹏.区块链技术推动新闻业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