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学生运营自循环生态构建探析
2019-06-09房雯璐
房雯璐
摘 要 国内很多高校的官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立起了学生运营的自循环生态,即在高校微信生态圈中,学生扮演着两种角色:环境的建设者和生存者,或者说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文章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众号为例,从学生运营自循环生态的特点,探析其当前的发展困境,并总结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学生运营;自循环生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7-0053-02
2012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微信号,即“华中科技大学”(微信ID:ihuster)成为全国首个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平台。随后,其他国内高校的宣传部门陆续开通新媒体账号进行宣传工作。
1 学生运营自循环生态概述
目前,很多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模式为“师生共建”,即在老师的指导下,主要运营者为学生。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其官方公众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主要由校报新媒体中心的学生完成,校党委宣传部网络新媒体科的老师参与审稿等指导性工作。新媒体中心是隶属于党委宣传部的学生组织,分为项目部、业务部、内务部、秘书处、设计部、运营部。
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学生群体内部完成了自循环。因为在高校微信生态圈中,学生扮演着两种角色:环境的建设者和生存者,即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精准获取信息。信息获取后的积累加上主观能动的思考,可以逐渐改变学生主体的思维认识。意识的改变最后会影响到行为的落实。
学生从接受信息→改变意识→落实行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逐步完成信息接受者的使命。接下来实现角色的转换,作为环境创建者,属于“落实行为”的一种,发布信息后,又返回到信息接收,由此形成了学生运营的自循环生态圈。
2 学生运营自循环生态的发展困境
2.1 舆论监管困难
学生自循环的运营模式更加增加了监管难度。校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传达的同时,也提供了学生沟通情感思想、寻求认同感的平台。网络环境的虚假性既让人们有发声的勇气,也增加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学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缺乏理性判断的时期,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未了解事情全貌前,盲目从众发表言论现象时常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处理不当,可能会渐渐渗透到学生心里,不利于积极向上价值观和理性思維方式的形成。
2.2 内容同质严重
同一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众多,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其官方认证或权威运营平台就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人、志汇纪、cugsu、地大团委第四纪等多个公众号。由于地理环境的接近性、受众群体的趋同性等问题,导致传播信息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这对于点击率有极大冲击,用户黏性难以保证。
2.3 推文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微信推送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为主,这比单纯的文字传播更易接受,但是大量信息及模式的同质会导致用户的审美疲劳,尤其是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群体,使得受众关注持续性下降,严重影响其用户黏性。这就需要运营者不断探索创新推送形式。目前的运营模式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运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造成了信息内容的单一化。
2.4 运营稳定性差
由于学生受众的数量大、集中化的特点,所以高校官微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对连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工作也就尤其重要。但是在学生运营管理微信时,人员的频繁流动和更替一定会对工作产生影响。而应届毕业生和新生的交替也使得关注者难以集中和固定,导致微信公众号会出现工作交接的断层期,也会导致人气很难积累。
3 学生运营自循环生态的改善建议
3.1 内容为王,创新形式
形式上,针对目前公众号大多以图文形式呈现,从而导致受众审美疲劳的问题,应该重视形式创新,比如三维动画和H5等多种形式呈现。“标题党”虽然并不是一个好词,但不可否认,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至关重要。运营者可以通过采用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对比句、省略句等句式使题目内容留有悬念;把读者作为叙述对象,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适当运用娱乐元素,多使用大学生群体流行语言等方法体现创新内容。其实,不仅标题如此,要想保持用户黏性,正文的内容也应保证可读性和可看性,否则标题党可能会获得短期的效果,但很难长期保留住受众群。
3.2 完善体制,优选人员
在学生运营的自循环生态里,学生群体为主要运营管理的力量,所以必须重视运营团队的培养和发展问题。对团队成员的能力要求方面,应持续关注社会和网络舆论热点以及实时校园动态,并具备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素养和基础的信息整合、编辑和发布的能力。对此,学校相关部门应将培训做到规范化和定期化,可开设与新媒体宣传相关的选修课程及课外培训,邀请校内外新媒体导师做业务指导。此外,由于老师在自循环生态中起到把握大方向、审核指导的作用,所以指导老师的能力和水平也应该逐步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指导老师应提升前瞻视野及综合素养,引导学生群体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促进校园正能量的传播。运营团队尽量涵盖多学院、多专业,这样既可以保证思维拓展广泛,也可以一定程度解决时间冲突问题。另外,高校也可以尝试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体制,规范内容,减少同质化。
3.3 平等视角,去除鸿沟
对于推送内容,要体现人文关怀,平等视角传递信息或思想引导,避免冷冰冰的说教。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大学生在各类媒介平台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网络话语形式,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照抄照搬”的沟通方式无法引发受众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从而形成了“话语鸿沟”的困境。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转变传统的精英话语模式,把握青年一代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创新沟通方式,才能巩固思政话语权的地位。对于管理模式,年轻人的特点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但容易出现情绪的冲动等问题,所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创造空间的基础上,需要老师把握大方向,对学生运营自循环生态的适当介入。
3.4 重视反馈,把握需求
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够在受众身上产生议程设置效果是因为受众对于传媒有着“导向需求”。大学生关注高校官微,除了获得情感上的归属感,也有强烈的获取权威信息和便捷服务的需要。尤其是对于自身不确定的信息,如就业、考研等方面的咨询,高校的官方媒体更容易发挥导向作用。所以校园公众平台应深入了解受众群体特点,虽然受众群分布相对固定,但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批次的学生的需求和思想会发生变化,所以定期做问卷调查,重视反馈,才能更好地把握需求、服务学生。
3.5 线上线下,重视宣传
要想使校园的微信公众平台有好的传播效果,首先是要把公众号推广出去。这就要求运营者对线上线下的宣传互动活动有成熟的策划,建立良好的宣传口碑。线上可以通过拉赞助,与商家合作为同学们提供切实的福利,转发微信朋友圈集赞有机会被抽取获得火锅店代金券、晚会活动的微信墙技术等。线下的活动包括扫码领奖品、利用女生节等大学生感兴趣的节日节点进行摆摊等。总之,是要从同学中来,了解需求;到同学中去,线上线下,重视宣传。
4 结束语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生运营自循环生态中,学生具有环境的生存者和建设者两个身份,或者说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布者两个身份。这种学生运营的自循环模式具有便捷性、精准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目前面临着舆论监管困难、内容同质严重、推文形式单一、运营稳定性差等发展困境,本文总结了运营者应内容为王,创新形式;完善体制,优选人员;平等视角,去除鸿沟;重视反馈,把握需求;加强互动,重视宣传。
参考文献
[1]赵冬晶,胡军林.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话语权的建构——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8.
[2]薛忠祥,李春燕.高校官方新媒体的推广应用研究——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知识经济,2018(5):39.
[3]蔡依蝶.高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生管理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