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2019-06-09庞天龙

大经贸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

庞天龙

【摘 要】 共享经济的诞生、发展无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这种便利是共享经济提供给我们的,还是互联网的发展提供给我们的?共享经济的繁荣是产业的重新洗牌,或者只是一时的病毒入侵?本文从理论与现实入手,通过对共享经济实例的剖析,探究当今社会对共享经济体应该表现的态度。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产业变革 经济行为 市场规则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以上是百度词条对共享经济作出的定义,结合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在1978年做的对于分享经济的总结,我们可以把今天盛行的共享经济作出如下归纳:特点一、通过互联网为媒介进行交易,是因特网技术不断进步的一种衍生市场行为;特点二、所售商品或服务具有社会闲散性,基本上是没有被整合的经济资源;特点三、平台由第三方创建,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公司,也可以个体,也有可能是政府官方。

通过定义筛选,我们很容易举出一系列目前世界市场上流行的共享经济案例,有如airbnb、Uber、滴滴打车这样成绩斐然的共享经济型上市公司,也有自营民宿、小区域内的共享汽车、单车等民间式个体经营业者,这些共同构成当今的共享经济体。(上述公司数据分析另附一章)而本文的讨论也将从这些具体案例入手,试着分析共享经济的经济学意义,探索共享经济的今生来世。

从文章题目,就不难看出本文的核心立意,即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而非社会实用角度,从经济产业意义,而非社会意义去看共享经济。

前文中,我们将共享经济分成了两类,即类似Uber的大型共享经济型公司和个体经营业者,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以相应的分类为规模经济和零散经济。而整个共享经济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无疑可以归类于第三产业当中的服务业。

共享经济的诞生、发展无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这种便利是共享经济提供给我们的,还是互联网的发展提供给我们的?共享经济的繁荣是产业的重新洗牌,还只是一时的病毒入侵?这些问题无疑应该被深刻地探讨。

首先,共享经济是一种市场行为,就脱离不了市场规则,和一系列社会制度的约束,脱离了实际就容易落入灰色地带。在一系列流行的共享经济类产品里面,我最感到便捷的就是民宿类的。因为留学在外和常年外出,我经常用到Airbnb。作為全球共享民宿的发起者和如今的领头者,Airbnb给房东无疑带来了收益,也为旅人提供了便利和实惠,但其对传统酒店行业的冲击也不言而喻。新兴事物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不应该被批判,但也不能被盲目赞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有必要究其深层次的得失。首先是公共利益方面,Airbnb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所具有的共性之一就是容易形成税收死角,平台运营公司的税收虽然处在可把控的范围内,但是对于房东们的征税难度就变大了,在房租之下形成的宿泊品交易等更是计算困难。在税收不平等的情况下,传统酒店行业被冲击就变得不那么公平了。其二是私人利益方面,我们都知道,Airbnb上面的房源有在闹市区的,也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在私人居住区,安静的居住环境中,无端闯入很多外来房客,安全问题暂且不说,本来安静的生活已受到严重的侵扰,在社会学中有这么一个观点,为了满足少数人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行为就是站不住脚的。去年日本NHK新闻曾报道,京都于2018年将颁布新的民宿经营法,其中核心就是不得在纯居住区经营民宿,并且必须具备一定规模,才可以申请经营许可证。服从当地住宿酒店业规定,按明文规定交税可以看做是 Airbnb 走向合法化,摆脱争端为 IPO 铺路的重要举措。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今后出国旅游住 Airbnb 的价格更贵了。

其次,共享经济是一种经济行为,就在经济规律的运行框架之内。这里要说的一个规律就是产业的自我集中效应。相比Airbnb,在我看来,共享单车都算不上共享经济,其只能称得上是租赁公司。车子是法人所有,使用者支付押金和租金临时使用。与过去一些城市的租赁自行车相比,摩拜单车等只不过是将过去的区域化产业,推向全国化,垄断化。这不是共享经济的特点,而是产业的垄断效应。所以我们对待这类新兴公司时,应该按照正常行业规则进行监管,不能在金融、税收方面留有漏洞,最终让消费者受损。

综上两点,我们不难看出,共享经济是逃离不了市场规则的,也是逃离不了相关产业框架的,而且,民宿经营集中化,赋税化,那与传统酒店行业相比,又有什么异处呢?以后的Airbnb又和携程网、去哪儿网有什么区别呢。同时,共享经济最终还是产业经济,会逐步走向重组、垄断,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的监督,都是其健康发展的轨道。

因此,在我看来,共享经济并不是产业的重新洗牌,而只是一时的病毒入侵。就像真正的病毒一样,治愈之后,给我们身体带来的是更健康的免疫系统。首先,共享经济的确会更加合理一些闲置资源的配置,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其次,共享经济是互联网不断进步的一种衍生市场行为,其实也为传统行业敲响了警钟,线上线下的整合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不能抓住这个趋势,势必是要被市场抛弃;最后,共享经济符合信用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信用交易即将迎来的春天里,我们的所有交易都应该信用化,因为它符合效率。

但是,既然把共享经济比作一时的病毒入侵,我们就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疫苗。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包括金融部门和税务部门,政府要做的不是像日本政府的严防死打,也不应是中国政府的充分放手,应及时出台相关法律,让市场行为始终处于公平发展的轨道上,同时也要包容接纳互联网社会所带来的变革。其次是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在契约社会与信用社会并行发展的今天,讲究诚信,爱护资源。

【参考文献】

中小企業庁(2002)『中小企業白書』 ぎょうせい

マルクス(1969)『 資本論』(向坂逸郎訳) 岩波文庫

瀬口清之(2009)「中国内陸部における産業集積の形成」キヤノングローバル戦略研究所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
论共享经济模式的规制路径
共享经济环境下空间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规制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