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2019-06-09万勤
万勤
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首先要准确把握合作时机,于揭示规律、操作探究、灵活解题、释疑思辨时合作学习。其次要注意合作小组的组织,合理安排小组人数,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确保合作交流的时间。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质疑。
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曾经说过:“唯有具有强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才能创造文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合作交流作为一种学习形式,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也深受学生们的青睐。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些老师在安排学生合作交流时,存在着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合作交流徒有形式,没有内容,效率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准确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合作学习。只有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揭示规律时合作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是对数学规律的揭示。这类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思维难度较大,对学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操作探究时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要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来建构某一概念,证明某一结论。这时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操作的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如何完成仅靠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并且使他们懂得如何在群体操作中规范自我,最大限度体现自身的价值。
(三)灵活解题时合作学习。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一题多的解开放性题目,不同学生所列的算式往往不同。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倾听同伴的意见,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四)释疑思辨时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学生看法不一,出现认知冲突,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根本原因。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反驳,在这种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养成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分配律后,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99×62+99(第59页第8题)。班上学生形成了两种意见,争论不休。有的说可以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有的说不能,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必然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此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说出判断的理由,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组内交流,也可以组间交流,问题则会越辩越明。学生通过变式证明了这道题是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事实证明,经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比教师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二、有效组织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好可能会流于形式,造成少数人说,多数人听,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局面,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合作呢?
(一)合理安排小组人数。一般来说,分组时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成员应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每组以4至6人为宜,这样既可使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质量。还应选出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小组长。
(二)确保合作交流的时间。有些老师在安排小组合作时,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没有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造成了讨论交流得不深不透。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老师除了要积极参与外,还要细心观察学生合作交流的“火候”,让学生既充分讨论,又不浪费时间。
(三)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老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说的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好,各抒己见,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如教学判断一个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说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最后,再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最佳方法。
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但并不是安排几个学生围成一圈,坐在一起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必须以生为本,摒弃形式,注重实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的基础,要教会学生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理解发言的内容,掌握发言的重点,并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让学生学会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说完整话,学会准确、清楚、明白、简捷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能说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而不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合作交流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
总之,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要把合作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淮安渔沟镇韩圩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