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与多元评价推进
2019-06-09王昌景
王昌景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目标;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8-0019-02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为了促进社会产业发展与人才进化,加紧调整国家人才教育的目标与结构趋向。2019年1月,國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是针对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借鉴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提出的一个面向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中职与高职两类,其分类和学制设定较为接近普通教育,以职业教育的文化性、基础职业性以及部分延伸的实践性为课程设置的基础,虽然教育内容包含了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一般以课程实践、定岗实习为主),但实践教学学时的份额较少,校内课程比例过大。随着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性”逐渐得到重视,职业院校调整了课程结构和能力培养目标,以文化素养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实习与实训模块组合教学,重塑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应用能力,其中应用能力又可分为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但仍处于国家教育目标统筹下的学校课程主导之中,偏重单维系统性。
《方案》要求“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开放了学校课程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体系,把技术发展与职业规范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理念;形成灵活自主的专业设置生态,应用灵活的课程教材选用模式,推动对技术信息与产业信息的动态关注与教学动态评价;注重技术实践的职业定位,提高中职实践课程的比重与高职实践课程的学时投入,促进对学生技术能力的考查与评价。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多元教育形式与办学格局将会催生新型“工匠精神”,并逐渐形成多触角与多元性的评价方式。
《方案》的颁布是为了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及其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下,把好“教学目标”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双重关口。在此基础上,积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由此设立了多层多元的评价认证体系,其主要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国际流行的1﹢X证书制度的正式启动,鼓励学生在获得一个学历证书之后,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以满足现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第二,新型学分制的实施与推广,确立不同地区、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学分共享共认模式,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的路径,这是一个时代性的进步。第三,设立高效、多元、合理的评价机构与督评方式,由优质的师资团队、学校专家、培训机构组建成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对接国家与国际职业标准,进行相关技能考核、评价与证书发放等;提倡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有效地测评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与就业质量,以及区域、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效能。这些评价手段将激活职业教育各层面的依存关系,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1952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1954年出台《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实行全国统一的中等技术学校教育体制。“文革”结束后,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等职业教育得以恢复与发展。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召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除了进一步要求“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之外,更明确提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全国各地出现的“技工荒”现象,使得《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继续要求“坚持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努力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发展目标。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我国宣布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的办学方向,助推人人成才。中国职教在完成顶层制度设计和规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入又一轮提升质量、促进内涵建设的新阶段。
在中国职教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不仅再次确立了“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的发展战略,而且明确了走向职教改革发展深水区的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和行动措施。
从对职业教育发展顶层制度设计的梳理来看,国家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形成了“初步建立、调整发展、恢复发展、大力发展、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发展路径。 (徐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