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研组建设的“四落点”

2019-06-09

中国音乐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研组公开课教研

吴 婷

正所谓“教不研则枯,研不实则空”,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引导教师开展工作的必要基础,其在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研究合作的纽带,音乐教研组可以通过构建严谨、深刻的教研文化,从而提升教师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而且,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与教研组的建立及教研组文化的构建密不可分,因为只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造就优秀的音乐教师。那么,专业素养从何而来呢?自然是依托音乐教研组的合理引导、教研组文化的浸润,以及教师们的共同努力。由此可见,唯有创造积极沟通、共同合作的教研组文化氛围,才能逐步形成具有学术执行力的教研组系统,最终激励优秀教师成长,促进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及学生的发展。

一、确定教研主题,优化教研模式

(一)基于教学问题,确定教研主题

音乐教学是音乐教研的最终服务目标。要想确定音乐教研活动的主题,前提是要确认研讨什么样的教学问题,一些常规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哪些错误或不足之处。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往往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但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教研活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教研的首要任务在于精准筛选出关键问题,并进行解决。

以笔者的经验,当前小学音乐教研主要面临的问题有:1.教研课题。教研组长在确立教研课题时要在综合考虑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听取一线音乐教师的建议。2.教学方式。要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沟通及自主实践等能力,针对特定的学生类型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3.教材使用。小学音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需要注意教学呈现方式的不同,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4. 教学常规问题。对于其他一些常规问题及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需要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经验总结,将各个问题汇总分类,把握关键问题集中 解决。

这样,以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为教研主题,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更具有现实 意义。

(二)更新教研理念,优化教研模式

教育理念在时代的车轮中不断前行,当前小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很丰富,途径更是多样化。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跟上学生的步伐,跟上时代的脚步。落实到音乐教研活动中,便是要优化教研模式,让我们的教学主阵地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小学生活泼好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是枯燥的。教师要想吸引住学生,就必须多学习,而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学习、改变的最直接的途径。这就要求教研组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尤其是要解决音乐教研活动单调、乏味的问题。而由于小学阶段音乐教师人数众多,像现场展示课这种模式,很难满足每位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突破老套的教研模式,比如结合直播课与录播课等形式,从全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优秀案例上汲取经验,甚至可以进行校际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这样教师可以接触教学的前沿动态,优化音乐教育理念,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丰富与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借助多种策略,形成教研文化

(一)出台相关制度,开展“规矩”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的建设除了上述要求外,还需要建立相关制度,包括备课、观摩、专题讨论、书写教学随笔等方面,关键是要凸显小学音乐学科特征。目前我们的教研组建设普遍缺乏制度性的约束,这让具体措施的落实及管理都缺乏执行力。若想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制订相应的制度,以规范教师教学,提高教研意识,保障教研管理的落实。

虽然制度的约束总会带有强硬的色彩,比如要求教师“必须听课”“必须学习”“必须研究”等,但是在这些“规矩”的引导下,他们会逐步进入“自主听课”“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良性循环中。这种循环状态有利于减轻教师教学工作的负担,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推动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借助榜样力量,形成“领雁”文化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离不开教研组长的引导,教研组长就像是大海中航行的舵手,组织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教研组长要助力于工作进程的提前开展与有序进行,积极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还要统筹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推进。教研组建设对教研组长的要求相对较高,教研组长不仅需要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服务教研工作的饱满热情,以及不断提高自我专业素养的意识,更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与服务群众的精神。

例如,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有关微课的研讨时,当所有教师完成发言后,教研组长对相关的修改建议进行梳理和汇总,小组成员基于建议和其他教师展开讨论,进而得到更好的微课教学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调整和丰富微课教学设计,还可以在下一轮实践设计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研组长需要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接下来的研究做出说明。

(三)突出和谐民主,形成“平等”文化

通常情况下,职场中的教师都会互相分享与教学相关的经验。如,在课堂上采用某种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时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分享给其他教师;备课时想到某种具有感染力的活动时,也可以分享;当发现某位学生较难管理时,可以与其他教师探讨教育方式;需要某种资料时,可以向其他教师寻求帮助。此外,还可以互相交流演出信息,相约共同欣赏等,这些行为皆有利于办公室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换个角度看,这种交流可以看作是教师们的集体备课,区别于刻板的开会讨论,而且形式更为自然。

在教研组中,如果大家旨在提升教学水平,互相督促与进步,那么教师之间就不只是同事关系,更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友爱的家人,在教学中共建温暖的大家庭。

三、转变传统形式,推进教研交流

一线教师通常会不定时地进行交流,但大多采用线下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这种形式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一个地区有多所小学,一所学校中又有多位教师,将所有教师聚集在一个地方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第二,在教研活动中,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所有教师都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同校的教师之间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出于平时的感情,一般不便做批评、指正;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因为互相并不了解,也不便过多讨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偶尔的一次交流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认真准备教学的教师无法得到中肯的评价,同时也浪费了很多教师的宝贵时间。因此,营造良好的教研交流氛围就显得很有必要,以下是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的些许思考。

(一)分层次与阶段进行点评

授课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前,教研活动的负责人应当提前对其需要评价的内容进行规划,其他参与教研的教师可以分阶段进行评价,细致地对各个阶段进行分析,这样大家都可以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汲取经验。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

授课教师在上公开课前要先为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其教案,使大家提前对整节课的流程安排有所了解,而参与评价的教师可以据此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在公开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评价,更好地参与其中。

(三)增加更多交流形式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情况已十分普遍。“线下”交流虽然有助于当面直观地交换意见,但这种形式在教师之间容易出现尴尬的情况,导致其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可以使用“线上”的方式,避免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公开课结束后,教师们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对相关课程发表看法,这样既有助于教师们做出中肯的评价,又可以避免耽误活动中当面交流的时间,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参与活动的教师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进行“线上”交流点评

如前文所述,当前正值信息时代,有很多可以替代“线下”交流的新形式,如可以将公开课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直播,教师无须舟车劳顿,在办公室即可参与评价。同时,由于时间上更灵活,“线上”的教研活动可以适当增加活动次数,教师可按需参加。若教师当天无法参与,还能通过回放功能进行学习,为普通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提供更多渠道。

正如费尔巴哈所言:正确地认识自我是至关重要的,要对自己有一个整体的评价,不能局限于自身,应放眼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刻参照优秀的榜样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活动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相互指正,不断地改进,形成良性循环。

四、基于活动目标,优化教研评价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教师的教研评估,学生亦是重要的一环。教师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应当通过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体现,否则便只是空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有时会出现授课教师更注重评价教师的感受,进而使公开课只能算是一种表演课,待评价教师离开后,课堂上便不会出现如公开课般展现的情况,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近年来,已有不少教师意识到这种现象,因此有人提出“以学论教”的理念,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不仅能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也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上课感受。

与此同时,对教师应当给予一个长期的观察过程,公开课的结束不是真正的完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也是为了防止教师课上认真、课后放松的情况发生。每一位教师都不是天生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改善教学方式。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采取“磨课”的方式,即第一次上公开课后评价教师,对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待教师改善之后再次开课,让评价教师观察其是否进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以一次公开课评判教师的整体水平,即用发展的眼光看授课教师,最终帮助其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为了对小学音乐教研组进行完善,我们不能盲目地对其进行改革,而应细水长流地、渗透式地对其进行改变,以此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建设属于其独特的教研组文化,这样不仅能改善教师的教学素质,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创造更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

猜你喜欢

教研组公开课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