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科技”发展与西安市未央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9-06-08许华洪宏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许华 洪宏

【摘 要】 文章分析了西安市未央区存在的优势及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未央区传统制造业以“硬科技”转型升级提出建议:以“硬科技”推动创新发展,强化产学研交流建设;提升劳动生产率,强化企业人才引进;以新能源、新材料构建传统制造业绿色环保体系。

【关键词】 硬科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时代,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中国传统制造业以廉价劳动力、能源大量消耗及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的中国经济。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后进国家开始工业化的现代世界经济中,传统制造业如果依然坚持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势必会增加过剩产能,导致购买力外流、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与探索,创新是经济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经形成,科技发展水平成为评价国家综合实力高低的标准,运用高科技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成为最优选择,这样既促进了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培育了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又使传统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发展。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米磊博士提出的“硬科技”这一概念,是由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八大领域所组成的高精尖科技,是会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深远而广泛影响的革命性科技,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1]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其地理位置独特、人文教育资源豐富、拥有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可以作为“硬科技”发展的温床,西安市提出打造“硬科技之都”这一理念的同时,“硬科技”正在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这也为未央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撑与帮助。

一、传统制造业立足未央区,以“硬科技”转型升级的优势

1、未央区区位优势明显

2007年以来,随着西安城市规划修编和行政中心战略北迁、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设立,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已成为国家战略。未央区作为中国百强区,被定位为西安市主城区和行政中心,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主战场。作为行政中心,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在未来未央区将会成为交通、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及城市形象展示中心,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中走在最前列;在城市战略中心北移的政策下,政治因素、地理空间与发展格局决定了未央区的发展对全市乃至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承载和辐射作用;在西安建设文化特色国际大都市的战略格局中,未央区是历史文化大区,拥有“三宫一城”遗址以及众多文物古迹带来的文化优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未央区的文化优势,提高其产品文化附加值与品牌附加值,这些优势也为传统制造业立足未央区进行转型升级带来发展战略上的优势。

2、未央区科技资源丰富

西安市是全国有名的科技强市,是国内重要的科研与高等教育基地,其综合科技实力常年位居全国前列,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城市。作为其中心区域的未央区也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这是未央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辖区内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有多家技术实力强的大企业,科技基础雄厚。同时,得益于未央区“人才强区”和“科技兴区”战略,科技人才、科研平台众多、科技成果丰富。从研发投入强度、专利获得量上来看,未央区多年来也位居全市前列。

目前,未央区内有包括西安经济开发区在内的多个开发区和产业园,多家科技公司落户于未央区,各类“硬科技”培育计划与政策出台,多个科技服务平台相继建立,传统制造业如果合理地利用这些科研资源,可以为其利用“硬科技”进行转型升级提供长期的帮助。

3、“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带来的机遇

西安既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与沿线国家有着大量的经贸合作往来。借助“一带一路”的快速建设,西安市利用四条中亚与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贸易纽带和衔接中欧、贯通东西的国际物流中转点。这也是转型升级中企业产品输出的天然物流平台。

依托“一带一路”的建设,跨区域交流将会日益增多,未央区作为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可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政策支持,通过搭建国家级合作交流平台的机会,为区域内企业创造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机遇,实现同沿线国家的产能互补,以实现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转型来完成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同时,企业可以强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带动跨境服务,整合企业需要的资源与能源,开拓海外产品输出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吸引国内外人才与资金支持,加快企业国际化转型升级进程。

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1、传统制造业与“硬科技”融合度不高,技术创新弱

传统制造业相较于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只有少部分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其创新能力强,对新技术、新科技接触了解多。而更多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偏低,在生产过程中对高新技术的运用较少。传统产业想要快速高效的进行转型升级,如何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强化研发力度与产品的优化升级是关键。

2、人力与人才资源紧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人均工资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状态已转变为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态,曾经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在世界上最大的竞争优势,廉价劳动力成本已不复存在。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缺乏适合的技能型与管理型人才是影响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培养适合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与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型人才,引进创新型高端人才,以科学技术解决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的问题,是传统产业是否能完成转型升级中的关键所在。

3、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业快速扩张发展,除了廉价劳动力这一优势外,还有无限制的能源消耗以及不计代价的环境污染。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最严重的问题,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由于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人均拥有量低、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低,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除煤炭等少数矿产资源外,大部分矿产资源和能源需要依赖进口,生产成本不断上升。[3]除了能源的紧缺外,环境污染问题则要更加突出,我国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居世界前位。从西安市来看,大气污染与水污染较为严重,在2018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西安市排名158名;西安市区周边地区的水污染也较为严重,“黑臭水体”事件屡次发生。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及水污染的主要源头,这些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还会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健康与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4]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产业升级问题分析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刍议网络经济影响下我国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改革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