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模式下的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2019-06-08郑聪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

郑聪霞

【摘 要】 文章介绍了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的主要模式,分析了这几种支部设置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教师党员参与学生支部建设的建议及其制度性保障需求。

【关键词】 学生党建;支部设置;教师党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高校基层党组织“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2]高校党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在育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堡垒和组织保障。“90后”思想行为方式有“思维活跃、崇尚个性、功利性强”等特点,在数字信息时代里,该群体的政治素质、价值取向、思想意识容易被社会不良言论所左右,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学生党支部建设亟需加强。

一、学生党支部设置的主要模式

1、“横向”支部设置模式

这种建设模式一般是在院系内部,相同或相邻年级的学生党员组建学生党支部,[3]一般命名为“某年级党支部”“某班党支部”,或“高年级党支部”“低年级党支部”,一个院系可有多个学生党支部。其主要优点是:教学进度相对一致,便于组织集结,开展集体性、针对性教育培养活动;思想成熟程度一致,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可比性,对于学生党支部更加深入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掌握同年级学生思想动态,对加强本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有较好的作用。

该种模式优势明显,但往往也受各年级尤其是低年级党员数量限制,支部建制不稳定,也缺乏支部内新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2、纵向支部设置模式

在院系内部,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单位,[3]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党员,组建成学生党支部。其主要优点是:党员专业相近或相同,党员教育、培训、考核的可比性比较强,支部活动能更多地依托专业建设进行,专业特色明显,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党员涵盖了学制内各个年级,新老党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发挥比较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较为明显;以专业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其党建工作相对稳定,工作传承和换届比较平稳顺当。其主要的不足在于各专业和专业群的发展不平衡,学生党员数不足以组建党支部。

3、其他支部设置模式

有些院系规模小,党员数更少,或者因多校区办学的影响,只能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组成1个或多个院系学生党支部。这种模式具有组织架构稳定,组织统筹作用强,工作效率高等特点,但也存在较难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压力大的困难。

另外还有基于校园活动组织或创新创业团队的支部设置,如团学、社团等学生组织为基础的党支部,或基于生活圈为基础的公寓党支部,或某某竞赛工作室党支部等等,目前作为支部设置的一种有效补充模式存在。

二、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无论是“横向”的年级型党支部,还是“纵向”的业缘型党支部等均存在以下三方面困难:

1、支部建设力量不稳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党支部的主体学生,需面临着升级、实习或毕业离校等变动,支部主要工作力量一般一年必须替换一次;同时,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精英,均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骨干,一定程度上影响支部工作方面的精力保障。

2、党员培养力量不足

大学生入党意愿强烈,其中以新生年级为最,班均有50%递交入党申请。经寻访调查,在杭高校党员比率约7-10%,其中正式党员约2-3%,待培养预备党员为5-8%,待培养积极分子比率20%-26%。按党章要求,由2名正式党员担任培养联系人,正式党员人均需承担的联系和培养对象15人以上,再加上50%以上待教育的入党申请递交者,其压力不言而喻。

3、党支部书记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担任学生党支部工作的主要是学生辅导员或高年级学生担任,具有年轻、有热情、有干劲的特点,但也存在政治和党性修养不够、业务不熟悉等问题,尤其是学生党支部书记,自身仍处于政治素养巩固阶段,要做好学生支部的党建工作其挑战可想而知。

三、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

学生党支部设置到底采取哪种模式,需结合院系、专业、力量配备等实际情况,但比较上述模式,基于专业的为基础的纵向支部设置更为合理。增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学生党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之一,同时,增强学生党支部党建力量配给也是重中之重。教师党员力量补充和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是一个良好的对策。

1、师生支部共建

师生各自归属于教工和学生支部,采取支部共建的方式,由教工支部通过党员服务日、党员谈心日、党员结对等方式向学生支部建设提供分析调研、支部决策、积极分子考察培养等工作的支持。[4]该方式不打乱师生支部设置的相对独立性,既能有效利用教工支部的成熟稳重、素养高、业务扎实的优点,又能充分保证教工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师生有别的需求。但该方式教工党员的参与仅限于辅助培养、答疑解惑、发展参谋的角色,一般不跨支部参与党员发展表决,合作主动性、能动性、互动性要求较高。

2、师生联合支部

根据学生支部建制需要,选取热心于学生工作、专业相近、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工党员直接整编进入学生党支部,作为支部成员或担任支部书记等角色,全程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培养发展、支部活动等工作。该方式直接解决了学生党支部力量不稳定、力量不足等问题,又能凝练基于专业为特色的支部创新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但该方式必须基于教工党员的较高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较高的个人素养和政治修养。

3、师生合编支部

有些专业教工党员、学生数量均较少,可以考虑同专业师生合编成一个党支部。该模式能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是无可否认的。但也会存在民主生活不便,極少数教师素养不够、政治形象不佳等顾虑。

四、教师党员参与学生支部建设的制度性保障需求

1、激励政策需求

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培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基本需求,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需要制度保障才能形成长效机制,参与工作的激情、热情、工作效果也需要有长效激励机制。

2、党员质量标准化需求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党员发展程序提出了细致的指导,对党员发展质量也提出了纲领性的要求。但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具体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发展标准方面的指导,这会给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推行带来顾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合理布局支部设置,以专业集群为立足点,建立“专业+”模式的基层党支部,积极引导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切实保障支部建设指导力量,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才能让高校学生党建真正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的主要阵地。[2]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2014-5-28.

[2] 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Z].2010-8-13.

[3] 苏国晖,李江.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0.80-82.

[4] 李彤,彭建国.高校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途径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13-115.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
大数据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研究
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等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研究
学生党建与动漫创作相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浅析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问题所在
创新农业类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