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9-06-07苏晓锋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学篮球以赛促学运动损伤

苏晓锋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索与研究。首先,对“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论述。进而提出若干“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最后,指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运用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以赛促学;小学篮球;篮球比赛;运动损伤;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87-03

新课程改革以来,追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成为所有一线教师的共同目标。为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很多教师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赛促学”进入大家的眼帘。“以赛促学”并不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但一线小学篮球教师极少运用。相关文献研究屈指可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如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有效运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即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参与比赛,同学们不仅可检验所学技能知识是否牢固掌握,还能发现在学习方面存在的諸多不足,引导其反思与总结,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部分技能课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篮球课是技能课的一种,因此,篮球教师亦可尝试采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

二、“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需教师积极动用教学智慧。结合多年篮球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组织班内学生比赛

经过一段时间的篮球技能学习,小学生已初步掌握基础篮球技能和比赛知识。为帮助学生检验所学,激发小学生的篮球学习热情,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在班内开展比赛。班内篮球比赛可以课堂教学比赛的方式进行。在课堂教学比赛过程中,篮球教师可边组织比赛边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其掌握比赛规则,对其篮球技术进行纠错。例如,一次教学比赛过程中,班里有多名同学频繁出现“走步”违规现象。此时,篮球教师立即鸣哨停止比赛,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给学生讲授如何避免在比赛中出现“走步”违规现象:“在接到球前可跳起来,后两脚着地。此时两脚都可移动。如果接球后要做运球突破,就要提早下球,使球离手……”说完,篮球教师要求学生依据之前所说进行练习,巩固练习成果。

班内篮球教学比赛可采用男生、女生分别对抗的形式,也可采用男女混合比赛的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比赛形式,篮球教师均需谨记:教学比赛并不是单纯比赛,在此过程中应给予学生科学指导,指导其通过篮球教学比赛获取更多的专业篮球知识。

(二)组织班级间学生比赛

篮球课期间经常出现一个班级共用一片篮球场地的情况,此时由于教学场地极为狭小,学生很容易相互碰撞。对此,很多小学生及篮球教师头痛不已。事实上,此种情况的出现虽有不利之处,但存在有利之处。小学篮球教师完全可利用此机会,组织班级间学生进行篮球比赛。研究表明,每逢班级间篮球比赛,不仅场上队员参与积极性较高,场下为其加油的同学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他们不停地为场上队员呐喊、加油,受到场下队员的鼓舞,场上队员的比赛参与积极性更高。每次班级间篮球比赛结束后,篮球教师应组织学生谈谈比赛心得。

例如,一次班级间篮球比赛结束后,有一位参与场上比赛的同学说:“这次篮球比赛我表现得并不好,几次已经突破到篮下,且无人阻挡,但是我愣是没有投中。场面也几度非常尴尬。看来我回去一定要苦练投篮了。”还有一位场下观战的同学说:“这次我没能参加比赛,看来是我的篮球技能不够强。以后我会更加勤奋,努力学习篮球技术,希望下次班级间比赛我也能上场,为我班争得荣誉。”由学生比赛后的感慨不难看出,班级间篮球比赛对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积极性极有帮助。

(三)组织年级间学生比赛

年级间学生比赛是指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的篮球比赛。此级别的篮球比赛需要校方积极组织。学校可将每学期的某几天定为年级间篮球比赛日。首先,进行班级间篮球比赛,选出获胜队。在此基础上,组织获胜队进行年级间比赛。由于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可将一二年级分为一组,将三四年级分为一组,将五六年级分为一组。如此进行篮球比赛更有公平性。比赛正式开始之前,学校可通过发布海报让全校所有师生知晓,邀请其观看比赛。

各班班主任及篮球教师应积极配合。班主任应做好啦啦队的组织工作,篮球教师应做好赛前训练和比赛现场指导工作。年级间篮球比赛最好选择在下午放学后进行。此做法不仅不会耽误教学时间,也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周末娱乐与学习时间。年级间篮球比赛由于“高手云集”,观赏性更高,更能对学生的篮球学习产生激励作用。

三、“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运用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几点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上述“以赛促学”方式的运用是有效的,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为提升“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成效,具体运用过程中还应把握好如下几点:

(一)赛前热身,避免学生受伤

众所周知,篮球比赛一旦开始,想不激烈都难。在篮球场上,同学们你追我抢,很容易产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出现是小学生、家长及篮球教师均不愿看到的。因此,篮球教师在比赛之前应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通过准备活动让学生预热,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虽然如此,在篮球比赛中仍无法完全避免运动损伤。所以,篮球教师必须学习一定的急救知识,学习运动损伤处理知识,以便在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时及时、有效处理。

(二)控制频率,无需频繁比赛

运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固然有效,但无需频繁组织学生参与篮球比赛。小学篮球课以基础篮球技能知识的传授为主,比赛仅为“调味剂”。试想,如若篮球教师每次课均组织学生参与篮球比赛,那么必然会占据大量课堂知识讲授时间,占用学生篮球基础技能的练习时间。为达到“以赛促学”成效,建议篮球教师适度组织比赛,无需频繁组织学生参与比赛。

(三)赛后总结,促进学生学习

小学篮球教师无论采用何种篮球比赛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篮球比赛结束后,必须要求学生进行比赛总结,谈谈比赛参与或比赛观看心得。此做法是必要的,也是“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一环。比赛总结可采用自由谈话的方式进行,可采用书面总结的方式。比赛总结最后教师必须进行点评,以升华“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运用成果。

四、品德教育,优化学习成效

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或結束后,小学篮球教师还需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点同样是重要的。篮球比赛不仅是篮球技术的比拼,也是思想品德的比拼。试想,如若一名小学生为了获胜不顾同学死活,恶意碰撞对方队员,如若一名小学生在场上习惯于单打独斗,不会与队员配合,结果会如何?此种现象难道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篮球教师在比赛过程中或比赛结束后应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领会“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思想,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学会礼貌待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赛促学”是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可采取如下策略:组织班内学生比赛;组织班级间学生比赛;组织年级间学生比赛等。为提升“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成效,篮球教师应注意把握的问题有:赛前热身,避免学生受伤;控制频率,无需频繁比赛;赛后总结,促进学生学习;品德教育,优化学习成效。只要能做好上述几点,“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就定能取得更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赵锡华.比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课堂中的运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6,(2).

[2]程鑫磊.浅谈比赛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2).

[3]王永.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7)

[4]石磊.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8,(11).

[5]张海雷.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

[6]孟志国.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教育,2018,(3).

[7]陈岳祥.小学篮球教学游戏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09,(5).

[8]王绪跃,李洋.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7).

猜你喜欢

小学篮球以赛促学运动损伤
小学篮球教学的问题和方法
游戏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敢拼才会赢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