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2019-06-07邵花权

教师·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邵花权

摘 要:随着信息化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渗透,信息化素养已经成为中学生的一项必备素质。但在具体的信息课教学中,其教学地位不是很高,没有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很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也仅仅是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滞后;即便开展了一些实践操作,实用性也不强,滞后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此,文章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就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98-0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已经深入人们学习、生活、交际和工作的各个领域。所以在初中教育阶段,必备的信息技术的掌握,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在学以致用中实现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快速提升和长远发展。因此,对于身处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来说,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结合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应用有效连接起来。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比重过大

在当前的初中课程体系当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还是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语数外等升学科目的关注度更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则相对忽视。同时,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多教师的学习思想相对传统,习惯了开展理论知识的灌输、照本宣科,而实践教学的时间占比较低。至于实践,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实践,如果学生在课外不进行相应的能力锻炼,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此外,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比重过大,会浇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感到不知所云,学习效果比较差。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相对滞后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学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的思想仍旧占据大部分比例,导致很多学校和教师看重必考科目的课程学习,而信息技术课由于地位低,考核要求不高,因此教师和学生更容易懈怠,甚至有的学校会有意压缩其教学课时,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佳,在涉及具体的应用问题时更是困难重重。同时,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有的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为了赶时间,也只能是单纯地开展单向知识灌输,或者操作技能的简单示范展示,学生亲身进行上机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时间比较短,也就很难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或操作实践方法进行及时的消化和掌握,这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逐步提高显然有阻碍作用。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完善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发展不均衡,这与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如有的学校在微机教室的建设上缺乏充分的投入,教室内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在实践课上,常常出现几个学生共用一个计算机,或者计算机反应慢、系统经常死机等方面的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开展。此外,有些教师组织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基本还是依赖教材内容来开展的,没有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去开发更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些老套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在初中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并不是信息技术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甚至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教学的,这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就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热情和投入也就相对有限。如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同时兼顾数学、物理或者其他课程的教学,这样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精力投入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备课不到位,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科学导入,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热情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包含很多的理论知识,这些内容有的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同时信息技术知识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思维能力,加上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感觉比较吃力,学习效率也不是很高。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制订教案时,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科学设计,尽量通过趣味性、实践性比较强的、与学生基础能力相符合的内容来进行导入,以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同时,要想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与实践热情,教师在选择导入内容时,要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常见的素材,技术源于教材而实践于生活。例如,在“图文处理与编排”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导入一定的生活项目或实践任务,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应用热情进行有效的激发。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图文处理技术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个人简历”文档,学生实践如何插入个人头像、设计表格、对齐文字、分类设置字体字号等操作,每完成一项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逐步夯实学生的信息化实践技能。

(二)学用结合,激活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思维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涵盖面比较广,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采用灌輸性的说教方式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过多的理论知识灌输也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生无法建立对信息技术的全面认知和正确的应用思维,很难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有效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结合课程内容,建立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养成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思维习惯,激活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思维,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践行“学用结合”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地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应用相结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样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发展技能,形成正确的学科思维能力。如在“数据表处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成绩表、考核表等表格的制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建立表格、输入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乃至建立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强化学生对数据表的处理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思维与能力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巧借故事情境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