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思维,放飞自我

2019-06-07陈章和

教师·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陈章和

摘 要:我国当前已经要求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由于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思维建设能够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所以需要对思维体系建设方法进行深度探讨。基于对小学生思维体系建设中相关要求的了解,文章指出了培养框架的建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满足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思维扩展;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67-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对数学思维特性进行合理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思维体系并提升教育效果,最终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

一、小学数学中扩展思维的建设要求

(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对扩展思维来说,并不是要求学生进行空想,而是学生能够在深度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合理应用,达到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之间都存在联系,例如小学教学中的简便算法和数学公式,这两部分在教材知识结构中进行了合并,但是这种合并不能提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应用效果,所以还需要在分数、小数等计算中有所涉及。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综合应用思想时,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二)举一反三能力

无论在哪个阶段进行数学学习,要想学好数学,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举一反三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发散性通常较高,教师可以通过应用这种特征对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进行培养。当前的一些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为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联想到其余题目,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应试能力。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对这项能力来说,最好的教学目标应为学生能够通过对知识的深度分析,对相关知识进行联想。文章提出的举一反三能力是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角度进行定义,而不是从应试角度。

(三)知识的深度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对“精密度”要求很高的学科,必须防止学生产生“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思想。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必须具备对知识进行深度剖析和探究的思想与能力。但是这一要求与小学生的思维体系契合度极低。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另外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知识较为简单,不需要带领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度探讨。笔者认为这种思想存在片面性,原因在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基本素质的奠定阶段,是学生正确学习思想的树立阶段。对学生的深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有效指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整体培养框架的建设

(一)培养目标设定

培养目标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所以要想对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深度研究和探讨。文章提出的方法为先总体再局部后具体的方法。首先对培养的总目标进行确定。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对发散思维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用上文中的三个思维扩展建设要求对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其次为局部目标。局部目标是指在相关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例如对举一反三能力来说,学生要在对知识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联想到其余知识,所以阶段性的目标为对学生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知识体系建设能力的培养、知识融合能力的培养。最后为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指教师确定课堂目标后,在备课过程中探究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措施,最终实现学生发散思维体系的完整建设。

(二)知识融合体系确立

发散思维的核心指标为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各类知识的有效融合,能夠形成问题处理思想,并且能够应用更为简便高效的方法进行解题,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小学生通常很难自主做到这一点。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正面且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对自身的思维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模仿,逐步提升知识融合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授课方法优化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感性,这种特点为发散思维培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授课造成了困难。学生很难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一直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当教师采用传统的以精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时,学生很容易对教师的授课过程失去兴趣,这对学生的发展较为不利,所以教师需要优化授课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授课质量:一是对整个授课流程进行优化。由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分析,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达到这一效果,所以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方法替代传统的授课体系。二是重视课堂导入过程。课堂导入可以从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初始上课阶段,教师通过问题引出、讲解数学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阶段为授课的中期,再一次吸引学生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听课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比”这一章节时,给学生分发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学习。在授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将数学中“比”的概念与现实生活中“比”的概念进行比较,比如说出“现在两支球队比分为0∶0中的‘比和数学概念中的‘比相同”之类的错误观点,学生自然会找出教师语句中的错误,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中。

(二)知识深度剖析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数学中的各类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当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后,学生更容易找到各类知识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的剖析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对知识的剖析过程,或者通过对问题的提出以及讲解引出新的知识点。例如在“最小公倍数”部分的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掌握基础求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考虑“6和4”“7和6”“3和6”“9和6”等多组数字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求解。当学生解答完成后,教师提出另外一种计算方法:“(6×4)÷2”“(7×6)÷1”

“(3×6)÷3”和“(9×6)÷3”,学生会发现这些计算结果与其经过多步计算的结果相同。

此时教师让学生找到这些求法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很容易发现分子为两个数的乘积,但是分母很难确定。当教师发现学生无法找到分母的产生方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融合。由于学生之前学习了“最大公约数”的求法,一些学生在该过程中会发现分母就是两个数字的最大公约数。当学生发现这种规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带领学生考虑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在授课过程中对分数知识、约分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既提高了授课容量,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了培养。

(三)培养目标分配

为了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确定。上文的分析中已经提出了培养目标的整体构建框架,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目标体系进行填充。在具体的填充过程中,基础的目标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而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后续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按照之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这个目标体系进行完善。

例如在小学数学“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授课的开始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圆的相关因素,包括直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对圆进行逐步绘制以加深对圆相关因素的印象。当学生对这些知识充分了解后,教师需要设定阶段性目标,比如让学生探究圆这一图形与其余图形之间的联系。一些学生会想到椭圆,一些学生会想到球体,此时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作为学生的了解知识进行介绍,并不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出硬性要求,该过程更多是对学生知识联想能力的培养与建设。最后确定整体目标,各个阶段性目标达成之后,自然能够达成综合性目标。

(四)知识脉络梳理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一个现象,当学生具备较好的发散性思维时,学生的知识脉络通常更加清晰,并且能够实现对知识脉络的全面梳理,这为笔者的教学方法优化和完善提供了思路。要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让学生对知识脉络进行建设和梳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类知识的挖掘和整理,找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并修正对知识的讲解顺序,帮助学生建成更为全面合理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当前的教材中,將“圆”和“图形”部分知识分隔,事实上圆也可以视作图形的一种,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同时对这两部分知识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探究图形内接圆、外接圆的“超纲”知识。这些知识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学生只需了解即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逐渐获得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梳理能力。

另外笔者认为,通过对教材目录的应用能够提高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能力的培养效率。在目录的具体应用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观看教材目录的过程中,回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当学生发现遗忘了某知识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消耗更长的时间,所以笔者提出的构想是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发挥应有的子女教育作用。

四、结语

在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举一反三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深度探究能力。在具体的授课和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授课体系优化、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剖析、培养目标分配以及帮助学生构建和梳理知识体系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宝珍.浅析小学数学有效的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4(10):53.

[2]刘兆菊.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0):100-101.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