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韩中翻译研究

2019-06-06李姗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

摘  要: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是一种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实现交际成功,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使用的方式,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和翻译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利用关联理论来解释翻译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可以从认知关联的角度来把握翻译的动态特征,处理好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关联理论;韩中互译;认知语境

作者简介:李姗,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韩中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3

一、序言

1986年,法国学者丹·斯珀伯(Dan Sperber)和英国学者迪贝德丽·威尔逊(Deirdre Wilson)合作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正式提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简称RT),《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出版标志着关联理论的产生。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认知理论上去,所以在西方它又被称为“认知语用学”。[1]关联理论有两大重要原则:①关联的认知原则,即人类的认知总是以最大关联为取向(Sperber&Wilson,1995:261);②关联的交际原则,即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Sperber&Wilson,1995:158)。关联理论重新认定了语言的交际模式,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从认知到推理的过程,要认知就要找关联,要关联就要思辨、推理。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使用的方式,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和翻译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它能够从本体论角度来解释翻译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从认知关联的角度来把握翻译的动态特征。[2]第一位系统地从事语用翻译研究的是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Gutt),他的著作《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的出版标志着关联翻译理论的诞生。格特认为翻译可以用于交际和语际解释,并据此发展了对翻译过程的关联——理论阐释,强调推理和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3]关联论与翻译的结合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明确强调了对翻译过程:语内或语际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的研究。[4]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以韩中互译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韩中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解释了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各自的谈话意图是什么,一方的交际意图如何被对方识别和理解,交际双方如何成功实现交际,形成连贯交流等问题。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下面以韩国作家李光洙所著小说《无情》中亨植与申友善两个人的一段对话进行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情》李光洙著)

“你去哪儿?不急的话一起吃午饭吧。”

“已经吃过了。”

“那喝杯啤酒吧?”

“我什么时候喝过酒啊。”

“算了吧。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连杯啤酒都不能喝呢。少说没用的,走吧。”

申友善说完拉着亨植的手就要进位于安东派出所前的中国饭店。

(洪成一、杨磊、安太顺译)

亨植对于申友善邀请一起吃饭的回应,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读:

① 亨植已经吃过饭,不饿了。

② 亨植不喜欢申友善,不想和他一起吃饭。

③ 亨植有其他事情,委婉拒绝申友善。

要想推断出亨植话语的真正意思,并用最准确的译入语翻译出来,需要根据字面意义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考查。通过前文对亨植的介绍,以及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亨植是一个单纯、腼腆的英语老师,从未同女性交往过,一面对年轻女子就羞得满脸通红的人。这样一种性格的人一定不好意思当面直接拒绝别人。通过后文来看,亨植下午三点是要去给金长老的女儿做英语家教。因此,关联一系列已知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亨植那句“已经吃过了”是③的意思。通过分析,对把握人物性格和理解全文起了重要的关联作用,也为翻译时词语的选择和语气的把握提供了依据。接下来将分别讨论关联理论的几大基本原则。

2.1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

Sperber和Wilson提出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最大与最佳两者分属于不同领域:人们在认知领域追求“最大关联”;人们在交际领域却追求“最佳关联”。“最大”与“最佳”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5]格特认为,翻译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二是译文表达的方式“不要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译文必须表达清楚自然,不应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以便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充分的关联”。(Gutt,2004:107)关联翻译论认为“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6]最佳关联指的是受话者在理解话语时用尽可能小的努力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它取决于两个因素:推理努力和语境效果。推理努力和语境效果都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推理努力是读者在自身的认知语境中阅读译文文本时所付出的努力, 而语境效果则是读者在阅读之后取得的效果”。[7]按照关联理论,翻譯是不应让读者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8]也就是说,只要读者无须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就取得足够甚至额外的语境效果,正确地理解话语,那么译文就具有最佳关联性。概言之,处理信息时付出的努力越少,语境效果越好,关联性就越强;反之,付出的努力越多,语境效果就越差,关联性就越弱。即处理话语信息所付出的努力与关联程度是成反比的。请看以下例句:

A: ?? ??? ? ????

B1:?? ??? ?? ??? ? ???.

B2:60?? ????.

B3:? ? ???.

对于A的问题,有B1-B3三个回答。B3的回答最容易理解,B2、B1的理解难度依次提高,我们可以说,B3产生的语境效果大于B2,B2产生的语境效果大于B1,关联性上B3>B2>B1。由此可见,人们对话语及其语境假设的认识、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关联性就表现得越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进行的推理努力就越少,取得的语境效果也就越好。由此可以看出,语境效果对建立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起重要作用。翻译时,译者应把建立最佳关联作为翻译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寻找最佳语境效果,帮助译文读者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充分领会原文的含义。

2.2 明示——推理模式

交际过程不仅是单纯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更重要的对话语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9]话语理解需建立在听者对信息意图的识别之上。关联理论把话语的理解看作是一种包含有“明示”和“推理”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10]试举例来说:

A: ?? ?? ???? ????

B: ????  ???? ?? ??? ?? ????.

在A、B两人的对话中,说话人A给出了明示信息:一会儿想邀请B一起去逛街,而B也没有直接拒绝对方的邀请。我们就需要结合语境,根据B的回答进行推理,通过推理,我们可以判断B的回答“明天有一个着急交的报告”真实意图为“一会没空陪你逛街”,是间接表达了拒绝的理由。在整个对话过程中,A需要通过B传递的信息意图推导B的隐含意义和交际意图,从而放弃邀请,交际结束。如果A没有对B的真实意图作出正确的推理,那么接下来的对话内容可想而知会令双方比较尴尬或者有失礼貌。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行为,也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因翻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它的明示——推理过程是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一种三元交际,是用另一种语言(目的语)对源语进行阐释的双重明示——推理过程。我们通过“青年人要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个句子的翻译,来说明这两个明示——推理过程。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发生在发生在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译者需要对源语给出的明示信息進行推理,获得原文作者(话语发出者)的交际意图。“初生牛犊不怕虎”出自《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意为“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属褒义。由此,译者可以推理得出原文的意思是:少顾虑,敢作敢为的精神是一种好的品格,希望年轻人把这种优良品格发扬光大。在理解了原句意思之后,进入到第二个明示——推理过程,第二个明示——推理过程发生在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译者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将原文信息以正确的目的语形式向译文读者进行明示。汉语中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直译为韩国语为“?? ??? ??? ? ??? ? ???”,经常与韩国语中“?? ??? ? ??? ? ???”相对应。但实际上,二者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存在差异。“????? ? ??? ? ???”意为“经验少,见识浅,不知天高地厚”,属贬义。[11]译者为了达到向译文读者明示源语信息的目的,可以将上面句子翻译为:“?? ???? ???? ?? ???? ????? ??? ???? ??”。然后,译文读者再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得出对译文正确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为了与译文读者达成最佳关联,在原文与译文读者之间,译者应根据“最小最大”原则对译文进行相应处理和取舍,使译文读者从译文语境中获得最佳语境效果。

三、结语

关联理论角度下的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的解释是动态而辩证的,[12]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关联原则和认知语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大程度地增强语境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读者的推理努力,同时根据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接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判断,选择适合于读者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注释:

[1]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 现代外语,1998(3):92-107.

[2]朱燕. 关联理论与文体翻译研究[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

[3]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等. 应用翻译学[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350.

[4]曾文雄. 语用学翻译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56.

[5]莫爱屏. 语用与翻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56.

[6]林克难. 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 中国翻译,1994(1):7.

[7]吴莹. 从关联理论视角审视翻译中的读者介入[J]. 山东外语教学,2007(1):106.

[8]Gutt, 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 2004:148.

[9]张晓红. 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69-273.

[10]贾文波. 应用翻译功能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71-272.

[11]Naver????. https://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3397449&cid=47303&categoryId=47303.

[12]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41-142.

参考文献:

[1]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等. 应用翻译学[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贾文波. 应用翻译功能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 现代外语,1998.

[4]林克难. 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 中国翻译,1994.

[5]李占喜. 语用翻译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6]莫爱屏. 语用与翻译[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7]冉永平,张新红. 语用学纵横[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吴莹. 从关联理论视角审视翻译中的读者介入[J]. 山东外语教学,2007.

[9]曾文雄. 语用学翻译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0]张晓红. 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1]朱燕. 关联理论与文体翻译研究[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2]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3]Sperber&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1995.

[14]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0%B4%E9%9E%8B/2161661?fr=aladdin.

[15]Nave????. https://terms.naver.com/entry. nhn?docId=3397449&cid=47303&categoryId=47303.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与旅游翻译的关联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对网络热门词汇“任性”的探析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TV Series Sherlock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英隐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