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朱光潜与京派文人审美风格的差异性

2019-06-06仲娜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朱光潜差异性

仲娜

摘  要:朱光潜是京派文人的代表,但却在审美风格上表现出与其他文人迥然不同的特点,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的差异;社会功用与无用之用的差异;科学化和逻辑式批评的差异。从朱光潜与京派文人审美风格的差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朱光潜和京派文人,也可更清楚地看到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独特文学意义以及具有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审美视角;朱光潜;京派文人;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01

朱光潜作为京派文艺理论的旗手,他与京派其他文人虽同属京派,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文艺观和审美观,我们可由《谈美》对朱光潜的思想窥见一斑。文学是为人生的,文学也是为艺术的,文学更是审美活动,朱光潜在美学的造诣亦是和文学息息相关,所以从审美风格来看朱光潜与京派文人的思想不失为一种更好地了解朱光潜和京派文人思想的方式。

一、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

情趣主义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朱光潜强调的情趣在《谈美》一书中有所体现,在情趣背后是更深的“静穆”之感,至于其他京派文人,比如周作人,他更偏重以个人为中心的趣味主义。

朱光潜一直强调“情趣”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人生和艺术的重要纽带就是“情趣”,朱光潜所强调的“情趣”实际上一个创造与欣赏的过程,觉得有趣味,就是在进行“欣赏”的活动,朱光潜所追求的“情趣主义”有很强的严肃意味,背后透露出朱光潜自身的社会关怀。

而作为京派文人的周作人在审美思想方面则更强调趣味主义,周作人的趣味主义是指“冲淡平和”的趣味化,更多层面上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然趣味 。周作人的“趣味主义”思想源自公安性灵派的“性灵说”,又融合了严羽的“兴趣说”等观点而成的,趣味主义的重点在于“隐逸”和“娴雅”。另外,沈从文在审美趣味方面追求疏淡的“美”“恰当”与“和谐”,梁宗岱提出了重“含蓄”与“融洽”的“纯诗”理论等等,这与朱光潜的审美风格也是迥然不同。

二、社会功用与无用之用

自古以来就有“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一说,一方面强调了地域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也更能说明一个人的深层精神意识的追求,即逃避与面对的问题。京派作家普遍停留在文人士大夫隐逸的“无用之用”,而朱光潜却是自由而通达的,他始终强调“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也就是说,他的目的在于入世。

他虽然崇尚“静穆”,但却有很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想将传统科学化,美育救国。在此基础上,他才主张以艺术来美化人生。朱光潜认为现实之糟、人心之坏,主要在于人们“未能免俗”,而免俗的方法就是从艺术和审美开始。而“人生艺术化”也正是《谈美》核心思想之所在。

京派文人受古典主义影响,乡土观念极强,追求一种“隐于野”的闲适与自在。陶渊明把自己当作农民,而沈从文也是以“乡下人”的身份自居,他總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其实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边缘性文化价值的坚守,在文学商业化和政治化潮流的滚滚浪涛下,这种坚守值得肯定,但也暴露出弊端,美好的乌托邦永远无法实现,这种坚守也便是为乡土文学唱挽歌。

三、科学化和印象式批评

从审美批评的差异性来看,朱光潜由于受西方理论影响较多,整体而言逻辑性较强,更往科学体系方向努力,而中国传统的京派批评家则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整体呈现一种印象式的批评。

朱光潜说:“……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成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1]这种“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在世界”的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朱光潜极度重视移情说的原因在于移情说可以很容易在自己熟悉的心理学领域得到合理的解释,可以寻求到更多的科学性,另外,借助心理学领域的移情化,朱光潜试图想为美学建立学科地位的合理性寻求出路。归根到底,朱光潜在审美批评层面,是想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京派文学批评主要以李健吾的印象式批评、梁宗岱的象征式批评以及李长之的感情式文学批评为主。中国传统的审美批评模式讲求点到为止,含蓄而又蕴藉,诗意化成分很强,京派作家正是在这种传统里成长,而朱光潜的批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比如他在《谈美》里论及欣赏与创造的关系时认为: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欣赏和创造具有同一性。这类似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朱光潜在吸取了西方严密的逻辑性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属自己的美学体系,比如吸收了克罗齐的“创造性批评”理念,使其更趋科学化和严谨化。钱念孙认为,其实除克罗齐外,艾略特、瑞恰兹等西方批评大家亦对朱光潜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其批评“既达到相当的深度,又具有较强的学术张力,包蕴了一些属于未来的学术因素”。[2]

四、结语

从朱光潜与京派文人审美风格的差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朱光潜和京派文人,也可更清楚地看到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独特文学意义以及具有的审美价值。通过这三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京派与海派、左翼等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也可以看到商业化和政治化对京派文学的影响。另外,通过梳理朱光潜与京派文人在审美风格上的差异性,我们也可以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现代美学状况窥见一斑。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2]钱念孙:《朱光潜与中西文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29页。

猜你喜欢

朱光潜差异性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鲁迅与朱光潜有关陶渊明接受史的比较研究
怕站而不怕慢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意拳与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