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序象似性畛域中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与抑制分布

2019-06-06柯于国

外国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潜势二语区段

柯于国

(江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0 引言

顺序象似性(sequnetial iconicity)起初作为语言架构学和训诂学畛域的一种认知路径而为学者所关注(Mollin,2012)。顺序象似性指语言架构可分析性与思维可分析性之同构关联,其主要表现为:感知觉类型、言语顺承性、行为本体和环境亲疏关系及意念潜势等(Cates,2013)。通过WebofScience对2007—2017年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国外核心期刊论文67篇、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论文41篇)爬梳发现,顺序象似性研究在方法设计和研究内容上较为新颖,但罅隙也不容忽视。

从方法设计看,鲜有研究运用inputlog、range和matlab等新技术量化写作教学过程,无法精准识解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潜势。文献统计显示,约有八成以上研究仅拘泥于采用叙事问卷或实验对比(Webster,2013),鲜有运用实时补缀策略考察二语写作构思修改过程。从研究内容看,顺序象似性逐渐应用于课堂写作教学,但仍有瑕玷。多数研究忽略了影响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功能(Gangle et al., 2015),或者局限于语言结构学等单一畛域。如二语写作修改的形态句法类型研究(Dingemanse et al.,2017)、二语写作修改的类比分析(Protoview,2015)、基于在线自我反馈的二语写作修改研究(闫嵘 等,2009)。这些研究仅偏重修改区段的某一维度,尚未从宏观角度探讨整个二语写作修改的补缀顺序,忽视了补缀顺序的影响要素,无法对学生进行补缀策略培训。

为深度挖掘学生在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难度,爬梳学生在二语写作修改的补缀影响因素,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以完整写作修改事件为单位的新型写作修改分析路径,本文拟重点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二语写作修改的补缀顺序有哪些影响因素?三个组别的补缀顺序有何差异?(2)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抑制区域分布如何?本文依托inputlog 7.0和matlab软件,并借此记录所有受试写作修改全过程,考察三个组别的补缀顺序研究及写作修改区段的抑制区位。

1 顺序象似性及补缀顺序研究

1.1顺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指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的相倚性,其认知基础是按事件顺序记事,即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与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思维中的概念时间顺序应相互投射(Ortega et al.,2015)。一般认为,顺序象似性有三个认知阐释,第一,感知路径象似。句法结构的线性描述 (linearity)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单位事件所呈现的顺序性;第二,行为顺承性象似。话语成分的线性序列反映事理发生秩序和发展所体现出来的逻辑关联;第三,意念潜势象似。这种意向经对社会的时空构想形成心理定式, 对语序产生强抑制效应。一般而言,顺序象似性分为时间顺序象似性、空间顺序象似性和标记顺序象似性(Itmeizeh,2017),其具有语义原则和处理原则兼容性,可处理文本修改的补缀顺序。

目前鲜有研究以顺序象似学为维度,探究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仅有的几项研究多囿于基于在线自我反馈的修改(胡学文,2015)或对语言纠错方法进行定性管窥(闫嵘,2010),此类研究仅以静态视角关注写作修改,忽略了其补缀心理顺序、补缀策略和补缀后效,尚未对其补缀抑制区域进行动态扫描和聚焦,故无法检测二语写作修改效度。鉴于此,怎样厘清顺序象似性在写作修改区段中的补缀顺序?补缀顺序象似性的抑制表征是什么?如何对补缀顺序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在国内外研究中目前仍无法找到答案,这也是本文研究创新之处。

1.2补缀顺序研究

如前文所述,补缀顺序在二语写作修改中至关重要,补缀过程与文本残缺质量、修改路径、修改类型、文本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关联。写作文本补缀指因某种需要,在文本完成后对文本进行认知加工及语义修补过程(Ahangari et al.,2015)。补缀顺序指在文本完成路向中修补事件单位的先后次序。在二语写作修改区段中,补缀内容通常包括句间联结、语义选择、句内糅合、句法复杂度与语法加工和结构优化。

一般而言,补缀顺序存在以下三个边界:不补缀边界、弱补缀边界和补缀边界。从补缀边界——文本补缀难度曲线图(图1)可以看出,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当补缀难度低于某一值时,补缀频次不因补缀难度而变化,即存在补缀压力,当补缀超过补缀难度值时补缀频次开始启动;(2) 补缀频次低于15次时,补缀频次与补缀难度为非线性关系;(3) 当补缀频次大于15小于47时,补缀频次与补缀启动压力构成线性关系,补缀难度呈线性增加,此时补缀频次与补缀难度可优化拟合呈直线样态。(4)当补缀频次大于47时,补缀频次与补缀难度构成垂直陡斜线性关系,此时补缀难度呈现激增状态。

图1 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层次(改自Gangle et al.,2015)

当前二语写作修改研究更多聚焦二语写作修改的教师纠错反馈(钟彩顺,2015)或在线自我反馈写作修改(Moradian et al.,2016),对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内容、补缀方法、补缀功能、补缀顺序等研究远远不足。二语写作修改区段是国内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常态化训练重点,而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是直接影响学生写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跟踪监控,以wordlog和idfx格式文本为研究语料研究二语写作修改的补缀顺序。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受试

本文有效受试为江西某高校2016级非英语专业33名大二学生,年龄均在19—21岁之间。前期对随机甄选的8名受试进行pilot test,试题难度等同于大学英语六级写作部分,测试结果均在预期范围内。前期调查显示,所有受试在大学低年级皆必修了计算机基础与实践技能课。学期初,笔者给予所有受试为期一个月时间,进一步熟悉应用计算机进行英语在线文本输入练习,同时受试在inputlog操作流程方面接受必要集训。

2.2实验程序和数据采撷

本实验全程共分四个层次。首先,实验前笔者在语音室所有计算机上均安装inputlog软件,并确认该软件的正常运行;同时为所有受试准备同一篇学生作文次品(大学英语六级学生作文,满分106分,得分28分);接着,准许所有受试进入语音实验室,对号入座,分发写作要求和提示,并向受试说明此次写作修改测评占《高级英语写作》这门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的30%,以确保写作修改测评效度;然后,测试正式开始,受试在inputlog软件打开新建文档,将统一分配的学生写作次品复制粘贴于软件文档中,开启在线写作修改;最后,所有受试将写作文本保存为wordlog与idfx格式(方便后续研究分析),统一发至笔者指定邮箱,整场测试时长为15分钟。Wordlog和idfx格式文档为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

实验结束后,笔者首先将所有受试的写作文本(wordlog)打印六份,交由六位评分教师打分,每份写作修改文本成绩均剔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再取四者平均分。收回后按成绩将受试分为高水平写作修改组、中水平写作修改组和低水平写作修改组(简称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下同),每组11名,便于后续分析与讨论。最后,笔者将运用inputlog软件对wordlog和idfx文本进行量化剖析。

3 结果

3.1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影响因素及三个组别补缀顺序差异

依据Itmeizeh(2016)和Sarie(2017)对二语写作路向补缀顺序特征描述,我们对收集到的33份wordlog和idfx格式文档进行分析,共统计出补缀碎片524个。进一步的量化考察发现补缀顺序内容主要涵盖刮磨润色、句间截口、词句嵌补、词汇去除、语义选择、句内糅合、句式复杂度和语言加工。不难看出,整体上,三个组别在句间截口(44/21/17)、词句嵌补(27/31/24)、句内糅合(14/37/14)和语言加工(28/13/23)方面补缀碎片最多,而在语义选择和句式复杂度上补缀碎片最少。另外,三者在词汇去除方面差距最小(16/15/17),而在句间截口方面差距最大,这说明与词汇去除类型相比,加大句间截口碎片补缀力度更为必要(见表1)。

表1 补缀顺序类型的量化

通过进一步量化分析和半结构化叙事性访谈,从图2雷达分层可看出,补缀顺序的影响因素主要囊括语言水平、感知路径、言语顺承和意念潜势,但三个组别的补缀顺序影响因素序列有所不同。大体上,高分组影响因素序列为语言水平>言语顺承>意念潜势>感知路径;中间分组影响因素序列为感知路径>语言水平>言语顺承>意念潜势;低分组则为语言水平>言语顺承>感知路径>意念潜势。另外,所有受试的补缀顺序影响因素从外到内依次为语言水平、感知路径、言语顺承和意念潜势。总之,三个组别均认为语言水平为强补缀因素,而意念潜势为弱补缀因素,故加强语言能力提升可助推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效度。

图2 补缀顺序的影响因素得分序列图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功能及补缀顺序研究,结合顺序象似学相关理论框架,笔者对三个组别的补缀顺序象似性展开考察。如表2所示。在补缀顺序象似性研究类型(人机交互、情感温度、空间图式、心理体验、意向构想和认知阀限)中,语言加工、句间截口、刮磨润色、词句嵌补和词汇去除基本上呈现正面积极研究;而句式复杂度、句内糅合、语义选择呈现负面消极研究,这充分说明,在英语写作修改区段中,一味追求使用晦涩难懂的复杂句式将抑制写作文本修改质量。相反,强化在语言错误加工、句间截口的衔接连贯、语言润色和词汇增减方面的补缀力度往往使写作文本焕然一新、通俗易懂、浑然一体。

表2 基于顺序象似性的补缀顺序研究

3.2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抑制类型与区位分布

基于行为抑制量表(BIS)和认知抑制量表(CIS)相关划分,结合受试在二语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过程分析,笔者归纳了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抑制类型(求助抑制、支配抑制、自信心抑制、拒绝抑制、亲密抑制和疏远抑制),如表3所示,这些抑制类型对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形成不同程度的制约。另外,通过对wordlog格式文本及回溯性录像进行数据统计,笔者进一步发现,求助抑制(8/19/24)、支配抑制(14/27/23)和拒绝抑制(9/13/26)对学生二语写作修改区段影响较大,而自信心抑制(8/5/2)和亲密抑制(16/7/2)效应并不显著,这一结果对二语写作修改的补缀策略具有一定的启示。

表3 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抑制类型

注:数量统计一栏依次为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的统计数量

从图3可看出二语写作修改的补缀顺序抑制区域,补缀顺序控制区即为强抑制区位(补缀脱落),主要集聚于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5min—10min和15min—20min;中抑制区位集聚于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0min—5min和20min—25min,而低抑制区集聚于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10min—15min和25min—30min,为补缀顺序松散区,对补缀顺序压力较小。

图3 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抑制区位

4 讨论

4.1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影响因素及补缀顺序差异

针对研究问题一“二语写作修改的补缀顺序有哪些影响因素以及补缀顺序有何差异?”笔者有两个重要发现:其一,三个组别在补缀顺序的影响因素(语言水平、感知路径、言语顺承和意念潜势)和补缀顺序内容(刮磨润色、句间截口、词句嵌补、词汇去除、语义选择、句内糅合、句式复杂度和语言加工)上有所侧重。其二,三个组别补缀顺序研究视角存在差异。

首先,三个组别补缀顺序的影响因素主要受制于语言水平、感知路径、言语顺承和意念潜势,但侧重点不同,这一结果再次验证了Ortega et al.(2015)和Winters(2017)的一致观点,即顺序象似性对写作修改的补缀作用,但这种作用受到感知路径轨迹、写作产出顺承度及意念潜势空间构想的阀限制约。顺序象似性理论认为,作为一种言语加工效能的制约因素,语言纠正识别的需求分析和对社会认知的自我防御意念往往受制于形式僵化的语言口径和感知路向(Wiechmann et al.,2016; Fulk,2017 ),而我国大学二语写作课堂中至今仍存在“万能模板或万能句式”,对学生写作修改区段和语言纠错识别能力关注甚少。国内较为权威的写作评分标准似乎过于聚焦于写作语言的句式复杂度和词汇选择。笔者认为,加强写作修改区段的需求分析,对学生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内外动因进行研究,有助于写作目标的局部实现。

另外,通过对补缀顺序内容的深入挖掘,本文发现,三个组别的聚焦点存在差异。高分组聚焦于句间截口和语义选择,中间组更多侧重句内糅合与句法复杂度,而低分组注重语法加工和词句嵌补。这一结果与Johnston et al.(2016)的研究基本一致。二者均认为,加强写作产出的末端(修改区段)对写作产出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不同水平的受试聚焦点散落在不同补缀类型上。这进一步说明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同伴支架分层活动的必要性(徐锦芬,2016),尤其在写作修改分层支架时,应多关注各层次学生所侧重的补缀策略和补缀类型,构建立体化、支架化和团队化的写作修改区段模型。

最后,对学生进行补缀顺序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补缀构思进程,这也是顺序象似性的重要原则之一。顺序象似性认为,写作产出的补缀顺序主要有六大研究标准,即人机交互、情感温度、空间构式、心理体验、意念构想和认知阀限(Ebling et al.,2016)。表2反映了顺承顺序象似性、空间顺序象似性和标记顺序象似性的补缀顺序研究。从研究结果不难看出,某些补缀类型(句式复杂度、句内糅合和语义选择)不利于写作修改效度,故在二语写作修改区段中需加以制约,在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过程中多关注读者的情感温度、心理体验和认知阀限等。

4.2三个组别的补缀顺序抑制差异

针对研究问题二“二语写作修改区段中补缀顺序的抑制区位分布”。本文也有两个重要发现,第一,三个组别在补缀顺序的抑制类型有所不同;第二,补缀顺序抑制呈现某种离散样态。

首先,不同组别补缀顺序的抑制类型有所差异。鉴于求助抑制、支配抑制和拒绝抑制对二语写作修改区段补缀顺序产生较大影响,分析认为,有必要加强任务资源集的不断积累、由“客主客支配模式”向“主客主支配模式”进行转变以及拓展认知阀限。这一研究与Fontana et al.(2017)的发现略有不同。前者认为,对这些抑制因素进行分类管控和分层解决可降低或消除补缀顺序的抑制效度;而后者认为出于语言社区的需要,加大混合式补缀顺序可缓解补缀抑制力。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前者从顺序象似性的视阈对抑制因素进行内向考察,而后者偏重从语言社区和语言迁移的视域对抑制因素进行外向考察。事实上,二者的最终目标均旨在缓解二语写作修改的补缀抑制力。在我国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可厘定写作话题的熟悉度、任务集与资源集的双重架构及支配模式的转变,从而提升写作修改区段的后效。

其次,补缀顺序抑制呈现一定的离散样态。图3显示,以完整的写作修改区段事件为单位,不同时间区段呈现三种抑制区位:强抑制区位(补缀脱落)、中抑制区位(补缀削弱)和弱抑制区位(补缀融合)。故补缀顺序控制区集中在强抑制区位(补缀脱落),即在写作修改区段的5min—10min和15min—20min两个区段。顺序象似性解释,语言架构与人的经验结构和意念结构存在自然关联。在二语写作修改区段中,语言结构的补缀顺序主要取决于话题的经验结构和认知阀限,将强抑制区位作为补缀顺序的优选方向符合顺序象似学的基本论断。正如Jääskeläinen(2016)所言,在写作产出过程中,共享认知范式和优选图式为注意偏向提供理据疏义。这说明在共享认知范式下降抑制密集区作为注意力资源的重点投射路向,符合写作修改的补缀顺序。鉴于此,在二语课堂写作修改过程中,我们重点聚焦补缀的强抑制区位,有助于整体布局注意力资源和提升补缀顺序后效。

综上所述,基于顺序象似学理论,探讨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自然环境的课堂写作教学下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对研究者和教师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补缀顺序内在需求的关注,并未形成写作修改补缀的步骤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厘清写作修改补缀的有效方法,加强写作修改补缀顺序的培训;第二,在写作修改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补缀顺序(情感温度、认知阀限和人际亲疏等),而不是一贯追求堆砌华丽辞藻或句内糅杂的复合句式(束定芳,2010),甚至让学生背诵写作范文;第三,细察学生写作不同时间距离的强抑制区位,有针对性分析学生写作修改效度,构建基于我国实际情况的二语写作教学补缀理论与模式,发展和丰富我国英语写作教学新方法,切实解决学生写作修改的实际困难;第四,国内二语写作研究更多关注写作结果或过程,而本文重点聚焦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过程研究,采用inputlog和matlab软件对补缀顺序进行量化考察。今后的课堂写作教学应重视写作修改补缀的顺序与抑制区位,写作教师应沿着中写作修改补缀这一连续体,提升学生写作修改补缀能力和写作文本质量。因此本研究为国内外二语写作修改畛域的研究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

5 结语

本文基于顺序象似性框架,对二语写作修改区段进行补缀顺序研究,探究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内容、影响因素及补缀过程的抑制区位。研究发现:(1) 补缀顺序主要受语言水平、感知路径、言语顺承和意念潜势四个因素影响;(2)在补缀顺序过程中,高分组聚焦于句间联结和语义选择,中间组更多关注句内糅合与句法复杂度,而低分组注重语法加工和结构优化;(3)对补缀顺序进行考察可提高二语写作修改效度,助推写作修改目标的局部实现。

基于顺序象似性的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尚属首次,期待本研究成果能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修改路向有一定的启发。当然本研究仅对补缀顺序研究进行初步考量,未来可在本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补缀顺序的语言心智功能和关联效应,厘定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研究机制以及构建中国二语写作修改区段的补缀顺序量表。

猜你喜欢

潜势二语区段
一种改进的列车进路接近锁闭区段延长方法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贺兰山沿山地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临涣选煤厂浮选效果评价与尾煤再选潜势分析
高速铁路设施管理单元区段动态划分方法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氨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影响的实验研究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铀浓缩厂区段堵塞特征的试验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