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改革
2019-06-06南通理工学院
■贺 鹏/南通理工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是一门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课程。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内容丰富和种类多样的鲜明特征。其中,制作工艺、保留纹样、专属色彩、使用方式、内含寓意,目前仍被当代设计师开发使用。
环境设计是在有限环境空间内,利用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提升空间的使用功能和艺术美感。当下国人越发注重在家庭环境中,呈现中国文化的艺术氛围,也使得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盛行。其中传统工艺美术为环境设计提供着外在素材和内在涵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实际作用,也就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实践不够充分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意在于全面展现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征和制作工艺。理论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掌握传统工艺的发展脉络。然而,凡事物极必反。过度讲解理论知识,容易出现“填鸭式”的教学过程,造成压抑沉闷的课堂气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环境设计专业联系性不强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涉及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有建筑、陶瓷、剪纸、皮影、木板年画、编织、染织、刺绣等等。繁杂的教学内容,与环境设计专业联系性不强,为学生感知和接纳传统文化艺术增添现实的难度。
(三)课程教学成果的实际转化率不够高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的最终教学成果,过去常体现在传统工艺美术的调研报告当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但是,设计调研的成果以及设计思考,无法转化成设计出产物,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传统工艺美术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改革的措施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1)调整课程框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今后设计成长的知识起点,理应梳理清晰的脉络框架。课程内容可分成二维平面部分(剪纸、皮影、染织)和三维立体部分(陶瓷、家具、建筑)这两大部分。从二维平面部分到三维立体部分,课程将前后有序展开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在关系。
比如,剪纸中常见的福禄寿图案,也常见于在陶瓷当中,却展现出差异化的纹样造型和编排方式。课程内容上,通过发掘传统工艺美术中二维平面部分和三维立体部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传统工艺美术。
(2)结合课程内容与设计实践。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利用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将实践的收获返回理论,这也是一条循环的发展路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大二的年级,考虑到学生当前设计能力尚在初级阶段的情况,可以在学生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学习经验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设计实践。
南通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大学二年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笔者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将字体设计作为实践方向,融入到理论知识的传授当中。文字的审美意义和象形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文字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字体设计,也将为学生今后店铺门牌设计与展馆展板设计等实践方面,提供设计经验上的辅助。
图1 “蒙古”字体设计,设计者:冯愉媛
图2 字体创意海报设计《立春》,设计者:冯愉媛
(3)开展专题性练习。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将建筑部分作为重点内容,开展专题性的练习。课程将引导学生发现中国传统民居之美,结合网上调研和外地考察的方式,总结传统民居的布局方式与地域特色。再根据课堂讲授的字体设计方法,展开设计上的创作。
南通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大二同学冯愉媛,选择北方少数民族民居蒙古包为调研对象,寻找到建筑中的动物图腾元素。冯愉媛提取出图腾元素,渗透到字体“蒙古”当中,创作出有着草原自然生命力的字体效果(图1)。文字形态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运用是一种多重的表意方式,不论是在结构还是在装饰上越来越引起建筑设计者的重视,并在他们很多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字体设计与建筑形态的结合,还需不断的开发与利用。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1)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尝试。相较于以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注重理论知识,改革后的课程中教师讲授核心内容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更多参与到传统工艺美术的调研、传统事物在当代的设计转化,以及传统文化气韵出产物的创作。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过程里,逐步对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设计创作。
课堂上还结合前沿的设计案例,展现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课程中刺绣部分,笔者播放李宁2018年在纽约时装周上走秀视频,表现中国刺绣和潮流服饰之间所碰撞出的美感。此次李宁服饰上仙鹤和飞天的刺绣纹饰,正是出自南通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蕾之手。课程以李宁服装走秀视频为吸引点,分析背后苏绣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名家作品,再过渡至传统纹样的元素提取与设计转化,使得学生认识到刺绣纹样设计开发的重要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工作坊和比赛。由于南通理工学院许多同学对于设计创作具有极高的热情,笔者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课程中,鼓励同学们参与更多的设计工作坊和设计比赛,提升个人设计水平的同时,获得更多业内专业人士的指导与认可,开阔艺术与设计的眼界。
2019年1月21日至1月29日,冯愉媛同学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通大学承办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创新艺术工坊”大学生万人计划学术冬令营。冯愉媛凭借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课程中所掌握的字体设计方法,加上“创新艺术工坊”专家老师们的细心指导,创作出字体创意海报设计《立春》(图2)。海报《立春》中将远山、大雁、耕牛的传统田园风光,融入到“立春”二字,表达出春意盎然的文化意境。
三、结语
笔者作为南通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一名教师,参与到此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的改革中,深刻体会到专业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中国文化艺术设计中潜藏着众多的设计素材,需要收集、整理、理解、转化、创作的完整开发过程,还等待着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呈现出更多中国韵味的设计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