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诉求与实现路径
2019-06-05郭婧
郭婧
摘 要: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部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保证学生的就业。要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使就业指导从粗放型发展为专业化,必须要加强建设就业指导课程,抓紧师资力量的培养,坚持走专业化、职业化相互促进的“专职化”路线。基于此,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诉求与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4-0025-03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有责任心、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或者具有创新创业思想的人才,主要是让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参与企业实习,让他们体验到就业之后的风险以及管理制度。因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创业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创业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更是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人,创业教育要取得好的结果必须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由于创业教育师资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对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有所制约。
一、就业指导的含义和意义
1.适应了社会分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发多样,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原有的就业指导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工作岗位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更加困惑,所以,现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法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发展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
2004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良性结果,但是该阶段教育理念却没有进步,依旧停留在原有的教育模式,即精英教育模式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培养出许多具有丰富的理论性知识,但是却不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学生,这类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大学生结构性过剩的结果。所以,就业指导需要将高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
3.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
大学是个人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会面临许多的诱惑,不少人荒废了学业。因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思想更加开放,渴望自由,所以原有的教育模式会引起现代学生的反感,学生的自我成长很困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将要做什么,利用大学里的优势条件,实现自我发展,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
1.高校就业指导迅速开展与就业指导师资不足的矛盾
根据课程教育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即使不包括各高校需要承担的一些课时外,剩余课时相较于公共课而言,也是需要至少5名教师的教研室才能完成。然而大多数学校的专业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并且更多的高校还未设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研室和专业教师,即使是北京也没有足够的就业指导专业教师。所以为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大量以二级学院副书记等行政队伍以及辅导员为主的教师队伍兼职进行指导教育[1]。然而,这些教师工作繁忙,无法保证课时,时间久了容易产生应付的心理,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次,这支队伍的流动性大,很容易产生新加入的教师未适应工作,而有经验的教师资源又有流失的现象。因此,多方面原因导致就业教学教师队伍难以保证高数量以及高质量。
2.学生日益提高的就业指导需求与就业指导师资专业化不足的矛盾
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要求。而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专业教育与系统的培训。其次,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兼职就业指导的工作,大量的工作任务限制了教师的能力。因此,要联系社会力量给学生以便利,不定期举办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公共活动,还要为学生答疑解惑,而繁重的压力导致教师难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也很容易使教师产生疲惫感,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本身就不具有专业的背景,又因繁忙的工作任务导致教师很难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要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就业指导教师权责不对称的矛盾
综合看来,就业指导工作包含了大量的内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也进行着多领域的工作。从就业部门而言,进行就业指导的工作由于其长期性以及作用难以表现很明显的特点,使得与更加直接的就业服务相比就较为边缘,也会使得教师所处地位尴尬。在职称评定方面,教师多不具备专业的基础,课题研究方面也难以取得成果。而就业教育又是一门十分重视实践的课程,所以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欠缺理论知识,科研方面也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新型就业指导师资的建设不足,也耽误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进行。
三、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就业指导整体认识呈功利性,理念比较落后
现在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终结性毕业、和谐性毕业、发展性毕业。其中终极性毕业是最差的,学生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工作的好坏与所学专业是否一致不能得到保证;最好的是发展性毕业,学生可以根据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一直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而现在我国很多高校就业指导的重点都是以学生的就业率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就业质量,以指导学生可以顺利找到工作为理念,不考虑工作是否适合。以较低层次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工作效果低、差,也很难培养出专业化师资阵容。
2.就业指导定位偏差,存在缺位越位现象
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理念的变革,所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必须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理念,更加体现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就业指导在“就业联动机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是学校和社会的沟通点,是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沟通点。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高校把就业指导工作分配到几个部门或者几个人的工作中,由于专业课的教师就业指导能力差,无法对学生进行较准确的指导[2]。除了教师的原因之外,高校的就业部门也存在一味追求就业率,忽略就业质量的问题,更有甚者存在一些部门干涉就业指导工作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就业工作的进行。现在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从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对祖国的接班人进行培养,高等教育是改革的重点,所以高等教育要认识到就业指导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要切實发挥作用,促进我国精英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