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视阈下“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路径研究

2019-06-05李春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李春霞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让“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深入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具体困难与问题,进一步明确了“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增强微时代主流价值观培养能力、建设微媒体信息传递和服务平台、完善微传播法律管理机制与体系、运用微文化来创新推广教育平台等方面,提出了“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路径,以期在把握微时代的基本要求下,更好地培育增强微时代主流价值观培养能力,增强“95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意识。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4-0095-03

引言

微时代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多样性客户端的开发中悄然到来,微时代主要以微信、微博等通讯设备为信息传播媒介,以精练的语句、真实的照片以及有趣生动的表情为具体传播内容,以筛选性、目标性的指定群体为传播对象。作为喜欢新鲜事物且具有较强时代感的“95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微时代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希望,是国家极其珍贵的人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广大青年又处在三观尚未完全形成与成熟的特殊时期,因此,高度重视这一时期青年价值观养成十分关键。”[1]对此,微时代视阈下,积极探索“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路径,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变革及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微时代视阈下“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1.教学模式改革滞后

高校是对“95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思政基础理论课程是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微时代下,“95后”大学生信息获得快捷化、资源共享多元化、主体参与广泛化等特征较为显著,高校思政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早已被广大学生通过微媒介所获得,在课堂中学生无法体验到新鲜感,进而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充分说明高校思政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严重忽视了“95后”大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特征,思政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对微时代下思政教育出现的各种变化不够重视,导致实际教学落后于微时代的发展步伐。以往教学模式无法激发“95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实效性也明显下降。过分形式化以及枯燥的政治教学活动,会让学生越来越抵触。

2.价值矛盾过于突出

新时期对“95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世界各国文化彼此渗透结合,国内外思想猛烈撞击。以微信、微博等多元化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为人们的思想沟通、情感汇聚提供了良好平台。此外,不同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社会思想等通过这些微平台开始进行多向交错性传播。由于中西方经济发展形态、文化结合方式、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西方国家运用多种微媒介,大肆宣传例如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思想,对当代“95后”大学生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网络世界中的负面信息广泛传播既影响了广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同时也阻碍了他们价值观体系的构成[2]。“95后”大学生接触媒介的时间、内容等都是影响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看法的重要变量,并且也是影响“95后”大学生个人言行、价值观念的核心变量。西方国家的做法让“三观”尚未成熟的“95后”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致使他们思想混乱、失去理想和信念,逐渐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轨道越来越远。

3.信息传播扁平发展

微时代的到来促使大数据出现,其运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根据对海量信息的全面分析,得到价值较大的产品及服务。处在大数据时代中,人们应仔细挑选、认真辨别个人日常接觸到的多样性信息,大数据引发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在以网络性、数字性为基本特点的大数据信息时代,对开放和个性的追求、对平等和自由的崇尚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单调的主客二分信息传播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信息主导者和追寻者的主客体以及多种交互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在微时代环境中,信息传播的扁平化形势变得更加鲜明,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来说,微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扁平化的传播形势严重影响了主流舆论方向的控制,传播主体媒介的素质水平高低不等,传播内容更是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求。

二、微时代视阈下“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

1.坚持构建与管理并行

高校开展“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应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和强大功能,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树立阵地意识,强化微阵地建设,拓展高校与“95后”大学生间的信息通道,开展业务强、专业优的基础理论探究,掌握现代媒体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95后”大学生心理和思想动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抢占微阵地的最高点,预防不良思想的入侵。与此同时,还要构建新媒体技术团队,及时升级新媒体阵地,进一步开发与“95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有关的教学软件,推动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保障培育工作向着正确方向前进。构建与管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高校不同部门之间,高校和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行业部门只有紧密协作,建设微平台,制定有关管理机制,才能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培养阵地始终具有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属性。

2.坚持严肃与通俗并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上层建设的根本属性的体现,其内容具有显著的严肃性特征。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崭新的信息传输形态,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思想浪潮。因此,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对此,各大高校在积极引导和培育“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确保他们核心价值观的整体严肃性,帮助广大学生分辨各种社会思想所引起的反社会、反人类以及反科学的现象,更好地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权和话语权。此外,也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化、直观化、日常化以及生活化。新媒体自身有着鲜明的草根性和大众性特点,这就决定着互联网时代下,教育“95后”大学生应使用他们喜爱的方式,必须要遵循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够提高践行教育工作的实效性[3]。

三、微时代视阈下“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路径

1.增强微时代主流价值观培养能力

微时代的来临,创造了一种以自由性、多样性、碎片性、信缘引导为基本特点的崭新社会形态。这样的社会形态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思想等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同的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把控社会舆论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作为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的高校而言,想要组织各个部门、思想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校内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等形成合力,就需要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95后”大学生的践行自觉性。具体来说,首先,高校广大教师应积极学习政治知识、加强专业探究,提高个人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日常课堂教学与学生各项工作,促进主流价值观培养能力的不断提高。其次,高校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微时代不同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技能,这是推动师生互动,提高主流价值观培养能力的核心所在。最后,在上述前提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专业教学以及学生各项工作当中,并与新媒体的优势和功能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刻感受到直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促使他们主动关心与积极参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能力。

2.建设微媒体信息传递和服务平台

近些年来,微时代下衍生的众多新媒体在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极大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诱惑转发、恶性刷信誉、散布谣言等许多不良现象,这让三观尚未完成形成与成熟的“95后”大学生思想受到了巨大影响,让他们逐渐丧失了判断力,越发追求个性、崇尚自由,距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轨迹越来越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作为“95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育及引导“95后”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全面精华微平台,主动占领微阵地。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高校应加大校园网络监管力度,加强对微信息的管控,科学设定微平台各个模块及权限,及时清除、屏蔽、筛选不良信息,将爱国、友善、敬业和诚信等方面的信息融入到平台中,在平台上广泛宣传正能量,大力弘扬主旋律。其二,高校师生党员、共青团员以及学生会干部是高校师生中思想道德素养高、自觉性强、执行效率高的可靠群体,是过滤微媒体平台的重要力量,高校应与这些人员紧密联系,实施线下沟通、线上交流,用点带面、以一带多,促使他们在过滤信息、净化服务平台中体现出自身的正能量和积极作用,努力建设一个全方位、透明化、持续性的净化系统。

3.完善微传播法律管理机制与体系

微时代下,各类信息均是随意传播的状态,信息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已导致舆论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烦扰等相关不良问题。为了保障微时代信息的真实、精品和优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以及各大高校应共同形成合力,协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例,确保微传播的健康发展态势。国家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信息监督与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净化负面、不健康信息,要始终坚持和拓展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具体法律规定,组织专项清理活动,严格规范新媒体技术工作人员、运用人员的实际行为,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4]。对于高校来说,不仅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条例,同时还要组织各个部门和校内师生对相关条例制度进行学习,加大校内法律教育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广大师生落实网络实名登记政策,推行微平台责任体制。并且,高校也可尝试性将教师和学生微传播与职位评测、职位晋升、成绩学分、综合评价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激发广大师生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热情和积极性,为“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利条件。

4.运用微文化来创新推广教育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抗战精神的有效传承,是整个社会的思想方向标,是必须要始终坚持且不能出现丝毫动摇的。但面对文化、政治、技术以及经济等众多方面的巨大转变和全方位转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应在微时代视阈下积极改革和创新,建设出微文化。在教学观念上,高校应充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探究和学习,进一步掌握微时代视阈下的各种知识能力,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媒体有机结合的路径与可行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实效性、有趣性以及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引导“95后”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随时学习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进而从根本上提高“95后”大学生对特色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积极践行。在教育方法上,高校应适当改变过去从上到下单方面灌输、强制性发送号令的教育形式,要更加注重“95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与他们在微平台中积极进行双向互动、平等沟通,潜移默化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帮助“95后”大学生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疑惑。与此同时,还要不断促使“95后”大学生提高自我服务及教育等方面的能力,锻炼他们在复杂多样性的信息浪潮中利用核心价值观辨别真伪的能力,以此来形成满足主流思想形态的价值理念。

结束语

高校开展“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夯实党员和整个民族的思想基础,直接关系到“95后”大学生信仰理念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因此,想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明确微时代下“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相关挑战,了解“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进而通过增强微时代主流价值观培养能力、建设微媒体信息传递和服务平台、完善微传播法律管理机制与体系、运用微文化来创新推广教育平台等有效路径,切实提高“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5(26):119—121.

[2]王雄,薛诚.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6—18.

[3]陈佳.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65—66.

[4]雷圓媛,朱迅成.微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培育路径[J].文化与传播,2017,6(1):53—56.

猜你喜欢

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