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和模式研究
2019-06-05徐达
徐达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建设发展对于人才的能力及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教师作为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简要分析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论述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创新的必要性,基于以上分析内容,提出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旨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4-0031-03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对于社会的影响及渗透能力逐渐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平台的主力军,其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深受网络内容的影响。高校辅导员教师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管理者及教育者,其通过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将成为应对高校思政教育形势变化、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的重要路径。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
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是高等教育思想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及意义。首先,辅导员教师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的主要指导者,应坚持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创新思政教育。其次,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为出发点,确保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掌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规律及内涵,更新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最后,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及教学设备,转变高校传统思政教育的理念,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影响力。
2.基本原则
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坚持实效性、人本性、创新性的教育原则[1]。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辅导员教师应积极面对教育工作的客观实际情况以及教育的发展趋势,认识到思政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的影響力。借助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与技术,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及学习需求出现变化。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基础。最后,对高校辅导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式,应积极进行创新,拓展新型的教育思路及方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主要任务
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主要的任务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标。首先,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其次,高校辅导员教师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应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出发点,弘扬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人才。再次,借助思政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教师的主要目标为,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世界及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情感中的问题。
二、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1.主体意识淡漠,重视程度不足
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辅导员教师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工作的成效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战略教学任务,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的网络状态,已发展至每日必上网且实时在线的程度,这成为高校辅导员教师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于网络环境对思政教育主体地位的挑战认识模糊,尚未明确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改革的切实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教师教育主体意识淡漠、责任意识不强、重视程度较低、未发挥教育主体作用等问题亟待解决。
2.学科背景差异,教育能力匮乏
高校辅导员教师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学科背景差异,教育教学能力不足且内容重复的问题[2]。首先,高校辅导员教师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其思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社会学相关知识有限,尚未达到思政教育活动的专业水准。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教育队伍的年轻化,导致辅导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其次,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辅导员教师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相关能力,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内容。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网络知识及能力不足,思政教育层次较低的现实问题。
3.实践精力不足,工作内容重复
高校辅导员教师的工作涉及内容较多且任务繁重,高校辅导员教师作为学生工作开展的组织者及引导者,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由于高校辅导员教师需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并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问题,在思政教育工作上投入的精力不足。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活动,需要辅导员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及时间,高校应积极解决教师待遇较低且压力较大的问题。
三、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把握网络教育的机会
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将有利于把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教育创新机遇。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将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解决传统思政教育活动中资源局限性问题,将时事政治、理论成果、教育资源等结合至教学活动中。其次,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将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途径。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学的成效性及趣味性较低。教学模式的创新,将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及针对性。第三,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将有助于构建起师生互动交流渠道,促进辅导员思政教学活动的便捷化发展。教师与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保持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通过网络技术将切实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大数据技术具有分析及筛选的功能,辅导员可准确地获取学生的信息,继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2.应对网络环境的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辅导员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网络平台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将动摇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首先,网络技术及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产生冲击。高校辅导员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无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性,忽略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大学生的学习理想及价值观念不断受到网络传媒的影响。其次,网络环境将威胁思政教育的主体地位。高等院校辅导员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的缺失,将无法有效抢占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无法帮助学生抵挡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的消極影响。网络内容对于辅导员教师的权威性形成挑战,学生不再从辅导员教师处获得学习资源,辅导员教师的教学优势丧失,权威性备受挑战。最后,网络环境将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个体观念及行为,导致高校辅导员教师教学工作开展存在较大的难度。
四、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1.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认知
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深化辅导员教师的网络思政教育认知程度。首先,高校辅导员教师应加深对网络环境发展现状的认知。主要的路径包含学习明确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宏观要求、组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专题培训活动等。高校辅导员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明确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影响。辅导员教师要掌握学生网络信息接受的渠道及内容,明确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及目标。其次,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内化辅导员教师对教育主体的认识,调动辅导员教师思政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增强辅导员教师思政教学的主动性,高校应帮助教师完善思政教育工作的职能规划,引导辅导员教师准确认识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及严峻性,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主观能动性。最后,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能力差异性开展教育工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
2.提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
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切实提高高校辅导员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力。首先,高校辅导员教师应掌握科学化、系统化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网络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以教师的知识储备为基础,以便准确解决当代青年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辅导教师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及储备,熟练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知识。其次,高校辅导员教师应切实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使用能力,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及教育资源,提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高等院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教师的培训活动,提升辅导员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拓宽国际化发展视野,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组织能力等。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校辅导员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育形式,坚持对点教育、个性化帮扶等模式。最后,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增强高校辅导员教师的网络舆情研判能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预测能力及应对能力,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3.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现阶段,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3]。首先,高校应构建网络思政学习平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构建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优化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中有众多的思政教育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中,辅导员教师可在教师端口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效率,了解大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计划。其次,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应借助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向学生推送思政教育相关知识内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线上教育及线下教育相结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4.优化网络思政教育环境
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需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深入开展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争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性[4]。首先,高等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辅导员教师在网络空间中,应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确保教育的服务性与教学渗透性的统一,建立以班级、兴趣爱好、专业等为基础的网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学习的集聚。构建民主、开放的思政教育环境,给予大学生表达个人见解的空间,尊重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建设,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管机制,针对网络环境中错误的价值观念及不良信息内容进行筛选,避免大学生接触到消极的网络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加强对危害大学生思想健康的内容的监督及管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思政教育环境,发挥网络环境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对于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有着大量的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加深,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受网络文化内容的影响较为深刻。高校辅导员教师的思政教学活动开展,应结合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及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及针对性。高校及政府职能部门应发挥自身的职能及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66—68.
[2]王显芳,牛小游,安利利.论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视角[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18(2):157—159.
[3]谢群,徐建军.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基于网络语言视角[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1):148—153.
[4]尤琳,曾素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以南昌市5所高校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