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梅果实主要病害发生危害及其病原形态鉴定

2019-06-05何海永吴石平谭清群陈小均王莉爽杨学辉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花溪区病果梅园

何海永, 黄 露, 吴石平, 谭清群, 陈 文, 陈小均, 王莉爽, 李 淳, 杨学辉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杨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水果,广义的杨梅是杨梅科(Myricaceac)杨梅属(MyricaLinn)的总称,为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于我国东南部。据资料记载,野生杨梅的生长历史已经长达7 000余年,人工栽培的历史也多达2 000余年[1]。狭义的杨梅是指杨梅种,其学名为Myricarubra(Lour.)Sieb.et Zucc。杨梅果实系核果类,食用部分为其外果皮外层细胞发育而成的囊状突起肉柱,果实柔软多汁、芳香浓郁、酸甜适度,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蛋白质,以及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如维生素、糖类、钙、磷、钠、铁和锌等矿物质[2-3]。营养价值较高,具有生津止渴、解酒解暑热、助消化等疗效;另外,杨梅果实中还富含花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可较好地清除人体自由基。随着人们对杨梅消费的需求大增,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种植杨梅的经济效益也日渐提高。但是,很多杨梅果园都存在栽培管理粗放、病害防治技术不到位、防治方法不合理和病害普遍严重发生等问题,导致杨梅果实质量不能有效提升,进而阻碍杨梅产业的发展。

杨梅果实成熟中后期病害是影响杨梅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王华弟等[4]研究了浙江省杨梅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饶汉宗等[5]对杨梅果实腐烂主要病害与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王振荣[6]对慈溪杨梅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病原种类鉴定与病害防治研究。明确杨梅果实病害的发生种类与特点是开展病害综合防控的基础,针对贵州杨梅果实病害相关研究较少的情况,在贵州省贵阳市相似生态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的杨梅主要果园对杨梅成熟中后期果实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明确其病原菌种类,以期为杨梅果实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7-2018年对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杨梅园、花溪区花溪水库杨梅园和小河经开区阿哈湖杨梅园的杨梅果实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杨梅品种均为东魁。3个杨梅园区的生态环境均为坡地,栽培管理措施均为果实采收结束后进行修剪、冬季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1.2 方法

1.2.1 病害调查每个园区调查4株,共调查12株,参照文献[4]的方法,每株调查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的1枝杨梅枝条上的全部果实,记录调查总果数和病果数,计算发病率。

1.2.2 病害病原形态学鉴定

1) 培养基制备。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即马铃薯200 g、葡萄糖15 g、琼脂粉12 g和蒸馏水1 000 mL。将马铃薯煮至成熟后进行过滤,取汁液,加入称量好的葡萄糖和琼脂粉,煮至充分溶化后,加入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分装至三角瓶中进行灭菌备用。

2) 病原菌分离和形态鉴定。利用75%酒精对杨梅病害标样进行表面消毒30 s,然后用121℃灭菌的无菌蒸馏水冲洗2次,将标样放置于放有无菌支架的培养皿中,进行28℃黑暗保湿培养24 h,制作玻片进行镜检、拍照。然后将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明确不同症状的病原菌种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杨梅园、小河经开区阿哈湖杨梅园、花溪区花溪水库杨梅园等3个杨梅园区杨梅果实病害包括杨梅炭疽病、杨梅白腐病、杨梅青霉病、杨梅根腐病、杨梅枝腐病、杨梅梢枯病、杨梅溃疡病、杨梅干枯病和杨梅赤衣病等,综合3个园区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是杨梅炭疽病和杨梅白腐病。

2.2 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及病原形态学鉴定

2.2.1 炭疽病

1) 发生危害。杨梅炭疽病主要侵染果实和叶片,贵阳一般在5月中上旬发病,期间恰逢杨梅成熟采摘期,染病则造成大量烂果、落果,严重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损失较大。调查结果(表1)表明,杨梅各个方位的枝条上都会出现炭疽病病果,病果率分布没有均匀性,发病率在3.25%~11.40%,其中,乌当区、花溪区和小河经开区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00%、5.62%和5.87%。方差分析表明,3个调查园区间杨梅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率差异均不显著。

2) 病原形态。感染炭疽病的杨梅果实表面开裂、失水,呈深褐色(封三图ⅠA和B),果实表面病健交界处切片镜检,在显微镜下能见带刚毛的分生孢子盘,并有较多的长椭圆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多数为单细胞,个别有2个细胞;部分分生孢子内有油球(封三图ⅠC和D)。菌落圆形,培养初期颜色为白色,后期逐渐变为灰白色,菌落底部为黑褐色或黄褐色(封三图ⅠE和F)。一些菌株在菌落上产生分生孢子(封三图ⅠC)。

表1 杨梅果实炭疽病的发生危害情况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5%水平的差异显著性(下同)。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h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respectively,The same below.

2.2.2 白腐病

1) 发生危害。杨梅果实白腐病主要侵染果实,被病原菌侵染的果实上有白色霉状物,随时间延长,白腐面积扩大,48 h内带白点的杨梅即落地(封三图Ⅱa)。病原菌的传播侵染速度较快,在杨梅成熟期会造成大量腐烂果实,严重影响杨梅果实的产量和品质。调查结果(表2)表明,每株杨梅都有白腐病的病果出现,病果率分布没有明显的均匀性,病果率在2.11%~29.87%,其中,乌当区、花溪区和小河经开区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85%、11.93%和12.13%。方差分析表明,3个园区间杨梅果实白腐病的发病率差异均不显著。

表2 杨梅果实白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

2) 病原形态。杨梅果实白腐病在杨梅园区较常见,又称烂杨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子囊菌核盘菌,主要以青霉菌(Penicillium)、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Pers.Ex Fr.)为主[5],在生产上杨梅果实被侵染发病后48 h内便会落地,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落地病果表面的病原菌经雨水飞溅,迅速在杨梅成熟中后期果实间传播,普遍发生在杨梅成熟中后期和贮藏期。主要症状:在果实表面产生灰白色的霉层,使果肉腐烂,导致果面凹陷(封三图Ⅱb)。经人工分离的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0 d,菌落便可长满直径为90 cm的培养皿,菌落表面成絮状,表面白色,没有色素(封三图Ⅱc和d)。

3 结论与讨论

杨梅成熟期果实病害是影响杨梅产量和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从杨梅果实炭疽病和白腐病的发病率调查结果看,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杨梅园、小河经开区阿哈湖杨梅园、花溪区花溪水库杨梅园的炭疽病和白腐病病果率分别为7.00%、5.62%、5.87%和5.85%、11.93%、12.13%,病果率虽都在13.00%以下,但由于果实发病后直接使其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且在贮运过程中病果病原菌会迅速传播再侵染,导致更多的健康果实受到侵染,造成大量的杨梅果实腐烂。因此,杨梅果实病害,尤其是常见的炭疽病和白腐病需引起重视。

有效降低病害发生与危害是一切研究的目标,而病害的准确识别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是建立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杨梅果实病害的识别和分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贵阳杨梅果实病害的病原菌分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主要为真菌病害,与饶汉宗等[5]报道的杨梅果实腐烂病主要由真菌引起的结果基本一致。为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应加强果园管理,科学进行树体整形修剪,合理施肥,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避雨栽培,通过一系列组合措施的应用,从而降低杨梅果实病害的发生。龚洁强等[7-8]采用杨梅罗帐覆盖的系统栽培技术,以减少果蝇等害虫产卵危害造成的伤口引起的杨梅果实病害的发生。当然,除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措施外,也可采用安全、高效的生物或化学防治药剂进行科学施用。

猜你喜欢

花溪区病果梅园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梅园春色渐显
本是同根生
作品赏析(3)
卜算子·游武汉东湖梅园
远方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梅园即景
花溪区委离退局走访慰问改制企业离休干部
花溪区老年大学参加舞蹈比赛喜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