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05宋诚诚周海艳罗长军
宋诚诚 周海艳 罗长军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广西柳州545007)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本次实验随机选取46例病人展开调查,取得比较满意的调查结果,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随机筛选4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 76岁,最小 36岁,平均年龄(51.22±4.89)岁。利用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将4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构成、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病人予以普通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病人进行24h心电监护。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指导病人正确吸氧并卧床休息,将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病人。
实验组病人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首先,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疾病缺少有效的了解,对手术缺乏信心,甚至持有怀疑、畏惧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根据病人文化背景以及职业的不同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让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1]。其次,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在对病人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对病人进行抽血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凝血功能、血常规、超敏肌钙蛋白、心功能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对病人进行碘过敏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消毒准备,在这个基础上开放病人的静脉通路并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出血倾向[2]。②术中护理。使病人的静脉通路保持开放状态,对病人的心电监护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心率失常情况要立刻报告。与此同时,对病人的呼吸情况密切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并且对病人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不断询问病人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呕吐、恶心等对比剂过敏情况,假如出现这类情况要及时对病人进行抗过敏处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对病人的心电图变化以及有无胸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要对肝素应用的时间做好准确记录,避免形成血栓,并且对病人的有无出血倾听进行密切观察。在病人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经常询问病人的症状缓解情况和自我感受,并且将获取的信息及时告知医师[3]。③术后护理。在病人结束手术后回到病房,护理人员要立刻给病人连上心电监护,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嘱咐病人尽可能减少活动量,避免病人肢体弯曲导致动脉鞘血管损伤,进一步引发大出血。对病人的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避免病人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情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鼓励病人多喝水,尽可能将对比剂快速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心电图变化、突发性胸痛等冠状动脉闭塞等症状。一旦发现病人出现这类情况,要立即报告给医师[4]。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观察病人术后是否存在输液针头拔针后是针眼不断出血、有无黑便、皮肤黏膜有无紫癜或出血等现象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适当地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病人冠状动脉血流,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SAQ评分情况比较
在两组病人出院之前,利用SAQ(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病人的心绞痛程度进行评定,SAQ一共包含五个维度,即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状态、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病人的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情况比较
在两组病人出院之后,对病人进行长达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为60.87%,显著高于实验组病人的26.09%。两组病人资料信息所显示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病人SAQ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病人SAQ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n)23 23疾病认知程度8.71±1.06 9.55±1.27 2.4.35<0.05治疗满意程度10.71±3.77 15.29±4.70 3.646<0.05心绞痛发作状态6.56±0.99 7.97±1.19 4.368<0.05心绞痛稳定状态2.17±0.49 3.21±0.56 6.703<0.05 31.99±4.71 43.71±5.18 8.038<0.05躯体活动受限程度
表2 两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情危重、发病急骤的疾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5]。临床资料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提升病人的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主要是根据病人的治疗方案以及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联合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干预措施,促进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病人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状态、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在出院6个月期间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为56.52%,显著高于实验组病人的26.09%。两组病人各项指标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绞痛程度,提升病人生活质量,还能降低病人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所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这一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