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2019-06-05魏思灿
魏思灿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近年来,临床研究指出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效率,笔者以下就对降钙素原在这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设置三组患者,即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组,以下简称A组,共纳入2018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54例,共包含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8.9±4.6)岁。单纯心力衰竭组,以下简称B组,纳入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心力衰竭患者55例,共包含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5±5.1)岁。健康组,以下简称C组,纳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5例,共包含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0.2±5.5)岁。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分布情况相当,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本次研究已经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临床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对其进行降钙素原水平检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3ml作为检验样本,分离得到血清,应用全自动酶联荧光分析仪测定其降钙素原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A组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对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测定;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降钙素原水平,对比A组患者中不同病原微生物的降钙素原水平,及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据此分析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感染患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利用SPSS21.0进行,计量资料用(标准数±方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和C组,且各组间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情况
A组54例患者经痰液病原微生物检测共检测62株病原菌,其中格兰阴性菌33株,占比53.23%,检出率远高于格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变形菌属、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情况(n=62)
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中格兰阴性菌和格兰阳性菌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A组患者中格兰阴性菌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格兰阳性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中格兰阴性菌和格兰阳性菌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A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大,其降钙素原水平也不断升高,各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属于临床上的一种危急重症,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一旦合并发生肺部感染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2]。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需在其发病早期及时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以此来改善其治疗效果。但准确地临床治疗有赖于及时准确地临床诊断[3]。当前,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逐渐被临床认识[4]。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会出现显著升高的情况,且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的降钙素原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通过检测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对于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5]。
从以上研究数据可知,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治效率,为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