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应用于中职护生内科实习带教的探究与思考
2019-06-05俞荣
俞 荣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0)
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的、全面的整体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健康状态[1]。护理程序是护士运用批判性思维,挖掘自身创造力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是护士在医院环境中进行专业护理活动的核心思想与基本方法[2]。笔者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中职护生内科实习带教中,在实际教学中,选取案例应用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实施—护理评价),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护理方法;同时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内科实习带教管理中,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56名中职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名,年龄16~19岁,均为女生。两组护生在校基础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接近(P>0.05)。
1.2 方法
1.2.1 带教流程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临床内科之前均进行实习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医院规章制度、各种基础护理操作等,培训时间为一周。两组护生的临床实习时间与轮转科室相同,共实习28周,轮转7个科室(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每个科室实习时间为4周。结束每个科室实习前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实验组按照护理程序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两组每周举行一次讲座,出科室前(结束本科室实习前)进行一次科室实习总结,由护生总结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由带教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由护生对带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
1.2.2 带教内容 实验组由带教教师按照护理程序来管理内科实习:(1)评估护生:通过实习办教师及班主任,了解护生在校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操行等;通过带教教师了解护生在其他科室的表现;召开护生座谈会,了解护生的人际关系;每周进行一次理论和操作考核,全面收集护生资料,通过整理分析对护生进行评估。(2)提出问题:通过评估,提出护生存在的问题,指出护生理论知识掌握与技能操作中的不足,以及产生该问题的原因。(3)制订计划: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制订不同的带教计划,有目的地对护生实施带教。首先确定哪些问题是对护生最重要的,是需要最先解决的,将问题排序,为每一个问题确立一个预期目标,通过带教达到预期目标。(4)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预期目标,逐步实施带教计划,帮助护生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达到预期目标。有些护生是理论知识不足,有的是技术操作不熟练,还有的是自信心缺乏,针对不同护生及其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由于护生在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带教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5)效果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明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及带教效果。检查护生存在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若未解决,则要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实习结束,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
2 结果
2.1 实验组护生自我评价(见表1)
表1 实验组护生自我评价[n(%)]
由表1可知,实习后,实验组护生自我评价较高。
2.2 实习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基础护理理论考核成绩为(83.30±2.42)分,技能考核成绩为(92.60±2.15)分;对照组基础护理理论考核成绩为(75.16±4.22)分,技能考核成绩为(78.53±1.33)分,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生自信心和职业认同感
护生初到病房时,都存有自卑、胆怯心理,加之技能操作不熟练,患者多不愿接受她们的护理等,通过带教教师指导护生按照护理程序,即对病例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开展工作,护生大部分时间用在患者身上,密切了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信任,患者及其家属由拒绝她们变为喜欢她们,让她们认识到护士的责任和自身价值,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3.2 提高了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
临床教学是一个带教教师与护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临床实习带教不仅要求带教教师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而且要为护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护生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及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带教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规范护理操作,以提高带教质量。
3.3 提高了护生实习效果
按照护理程序带教,能使带教教师掌握护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巩固了护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使护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实习效果,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