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05李飞艳
李飞艳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2015年,笔者有幸被遴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3年时间在全国18个省(市)的19个培训基地学习。培训基地中药优势特色技术培训涵盖中药栽培、中药资源保护及利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制剂、医院制剂开发研究、调剂等方向的中药特色技术理论和实践内容。根据工作需要,笔者主要选择中药栽培、中药资源保护及利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内容进行学习;听医院、药检部门、高校、饮片厂及药材市场的行业专家讲座,了解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常见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鉴定、中药材品种变化的历史沿革等;考察中药材市场,了解各地特色中药及市场管理特点;了解当地中药特色资源,参观饮片加工厂及中药栽培基地等。
笔者承担着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中药鉴定技能是反映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现就中药特色技术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1 中药材市场考察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国家正式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有17个,其中10个历史悠久、行业影响力大的被称为“全国十大中药材市场”,笔者考察了它们中的6个,分别为(湖南)邵东廉桥、成都荷花池、广州清平、河北安国、广西玉林、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考察中药材市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中药材商品质量、行情,二是了解市场经营模式。
1.1 了解中药材商品质量、行情
中药学专业毕业生作为社会药房或医院药房中药调剂及质量验收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对全国各大药材市场有一定了解。学生在生活或实践中对药店或药房工作已有些许认识,但对中药材市场的认识不足,因此在讲解某个中药的基源鉴定及产地时,引入中药材主产地、市场行情及当地中药材市场建设情况,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市场交易实况、中药材实物及价格的图片等,让学生对该中药材市场有初步了解,为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向家人、患者提供货真价实、高性价比的中药材商品打下基础。
如在川贝母的教学中增加相关内容的学习,该药材是四川道地药材。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为全国十大中药材市场之一,市场内有专营川贝母的商家,店内展示的川贝母有3种规格(松贝、青贝、炉贝),主流商品松贝母等级多。在学习川贝母的鉴定时,分别展示松贝、青贝、炉贝的规格、等级及价格标签图,让学生了解不同等级川贝母的等级划分方法、不同规格与不同等级商品的价格差异。
1.2 了解中药市场经营模式
笔者考察的几个中药材市场中除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外,其他市场的经营模式都大同小异,大多为商家在店内或摊位上陈列自家商品,客户看中商品后进行交易,购买量少者当场付款提货,量大者付款后由商家打包发货。
亳州中药材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具有独特的经营模式,不仅吸引全国各地药商前来交易,也是中药鉴定实践学习的好地方,市场内设“小量样品展示区”,展示区内展示商品的商家经营的是大宗商品,品种不多,但规格齐全,方便客户选购,如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及山银花、木瓜与光皮木瓜,郁金的原药材温郁金与桂郁金等,该区所展示的药材仅作为样品,不可交易,客户可任意挑选、货比三家。像这种可以以学习为目的,进市场只看不买,还能看、摸、尝、闻、带样品走的市场仅此一家,是初入行人员最合适的学习之地。
2 中药材种植基地或野外中药识别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
各地有其独特的野生植被资源及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实地考察,亲历采收、加工过程,获得中药鉴定的第一手资料,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混淆知识点,如罗布麻叶与白麻叶、木瓜与光皮木瓜等的辨别。以下为上述两个易混淆品种中药的鉴别过程。
笔者在新疆基地野外实习时,于同一地点发现了罗布麻与白麻两种植物,将其拍照、采样保存,经过对两种新鲜植物及标本的对比研究,得知之前在教学中使用的以及湖南大部分药店出售的罗布麻叶并非正品罗布麻叶,而是白麻叶,两者的主要区别为:罗布麻叶先端钝圆,有小芒尖,平行侧脉明显,白麻叶先端急尖,侧脉不明显(见图1);质地方面,白麻叶比罗布麻叶厚,罗布麻叶为纸质,白麻叶为革质。教学时将两种植物图片以及干燥后的中药标本图片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展示两种标本实物,通过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罗布麻叶与白麻叶的特征。
图1 罗布麻叶(左)与白麻叶(右)
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1]记载,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加工方法为将鲜木瓜置沸水烫至外皮成灰白色,纵剖为两半,干燥。药材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内卷,果肉红棕色。湖北是木瓜主产地之一,位于湖北恩施的华中药用植物园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山植物园之一。笔者在园内考察学习时采得贴梗海棠近成熟果实一枚,纵切成两半,置于沸水中稍烫至表皮变灰绿,取出,切片,晒干,得中药木瓜片。木瓜片在干燥过程中,切面边缘逐渐内卷,外表面逐渐皱缩,待完全干燥后,切面边缘内卷明显,表面可见细密横皱纹,果肉由白色变为黄白色,色泽逐渐加深,最终成为红棕色(见图2)。因量少、无需久藏,故以上加工方法是在《中国药典》方法的基础上稍做调整,即烫后立即切片,所得木瓜片切面边缘均内卷明显,与《中国药典》中的描述一致,而药店(房)所售的饮片,切面平坦者与内卷者兼有,应为鲜切片与干药材润透切片不同所致。通过图片展示与讲解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木瓜的鉴别特征。
图2 木瓜
木瓜又名皱皮木瓜,常见的混淆品为光皮木瓜,两者的主要区别除了木瓜外表面皱缩明显而光皮木瓜表面无皱外,还表现在木瓜剖面边缘内卷而光皮木瓜剖面饱满。可通过两者的饮片图片对比让学生掌握二者鉴别要点。
3 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别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各基地授课教师均为医院、企业、高校、药监部门的中药鉴定专家,授课风格各有特色,有的长期深入全国各地药材市场考察,经验丰富,从多角度展示药材鉴定要点,有的擅长专题研究,从介绍某药材的古今演变到现今的种植、加工、鉴别,有深度、有广度。
在济南的培训中,原济南市药品检验所主任药师为学员介绍了常见中药的性状鉴别及真伪识别,松贝与青贝的关系,即同一植株不同采收阶段的产物。松贝的采收时间较早,其外层两瓣鳞叶中的一瓣尚未长大,因而大小悬殊,形成“怀中抱月”特征。之后,小鳞叶逐渐长大,最后形成了大小相近的外层两瓣鳞叶,即为青贝。此次学习使学员知道松贝商品中混入部分青贝并非人为,而是植物生长发育快慢、采收后商品规格分档不彻底所致。
在黑龙江基地的培训中,药检部门的前辈为学员介绍了常用中药材的鉴别,海藻为重点内容之一。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和羊栖菜的藻体,前者叫大叶海藻,后者叫小叶海藻,市场上少有小叶海藻商品,主为大叶海藻及其混淆品。识别大叶海藻的4个要点:主干为圆柱状;主干、主枝及侧枝上有圆锥形或刺状突起;叶腋有气囊,气囊先端钝圆或有短尖;叶为披针形或倒卵形。海藻为临床常用品,在此前的教学及临床应用中笔者从未怀疑过其真伪。崔征等[2]在20年前对海藻市场做了调查后发现,除正品外,尚有11种马尾藻在市场流通。董焱等[3]也对中药海藻及常见的几种混伪品进行了药材性状和组织构造方面的研究。笔者在一批海藻的鉴定中发现混伪品与正品的主要区别在“叶”,叶略成镰刀状,两侧明显不对称,外侧自基部至顶端呈弧形向外弯曲,叶缘有刺状锯齿,长约2 cm,宽约1 cm,与董焱等报道的半叶马尾藻类似,具体品种尚待进一步鉴定。教学中,不仅要介绍海藻的上述4个鉴定要点,还要让学生明白混伪品的表现往往多种多样,但正品特点相对稳定,要以不变应万变。
4 中药饮片公司考察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3年的学习中,笔者考察了樟树市天齐堂中药饮片公司、广州至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河北百草康神药业有限公司、湖南衡岳中药饮片公司、安徽济人集团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等,了解饮片加工、包装、检验等环节,个别公司建立的“中药炮制传承室”是学员的必考察之地,如樟树天齐堂的“樟帮中药炮制传承室”。樟帮药材的鉴别、净选、加工、切制、炮炙等技术,均具有地方特色,其饮片加工方法精致,素有“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枳壳丹凤眼”的美誉。据报道[4],樟帮老药工能将一寸长的白芍,切成360片,片片薄如蝉翼,飘如飞雪,因而有了“白芍飞上天”之说。樟帮的这种传统饮片加工方法,与《中国药典》标准不同,因而并未在全国流通,主要供当地一些中医馆或药店使用。学习期间,笔者体验了樟帮的独特加工方法,观察了陈列的饮片标本,发现如果没有标签,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面对所陈列的常用中药品种也要经过反复辨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笔者在“樟帮中药炮制传承室”拍摄了大量特色饮品图片用于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常见中药饮片鉴别特征的基础上见药知名,明白由于各地用药习惯的差异,饮片外在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各地用药习惯差异除了表现在饮片外形上,还表现在药用部位的不同。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公司生产的饮片供出口与内销,品规丰富,在该公司的成品仓库,可见供各省使用的中药饮片,如“仙灵脾”(其淫羊藿的别名广为人知)。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淫羊藿药用部位为叶,但在协和成仓库见到的“仙灵脾”为根茎,标签上注明其执行标准为2015年版《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关于“仙灵脾”与中药淫羊藿用药部位不一致的现象,有专家做了相关研究[5]。笔者在为学生介绍淫羊藿的药用部位时,也将这种现象做一介绍,让学生明白实际工作中除了执行《中国药典》标准外,各地中药炮制规范也是执行标准之一,部分《中国药典》未收载的品种执行地方标准,工作中既要掌握国家标准,也要熟悉地方标准。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让教师“走出去”,了解各地中药特色,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了操作技能,个人专业素养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收获了大量视频以及图片等第一手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学课件的制作、网络资源课程建设提供了素材,为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