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情景还原式《小儿外科学》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2019-06-05赵永祥吴向铭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科学基础理论外科

赵永祥,祁 悦,吴向铭

(包头市第四医院小儿外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小儿外科学》[1]作为儿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其诊疗对象主要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新生畸形患儿、适龄患童等。与成人外科相比,小儿外科医师除了必须具备足够的儿科医学知识以外,还需适当了解部分成人病理知识。因此,小儿外科学所涉及的医学知识,例如消毒、解剖、生理等专业知识较成人外科更加复杂多样。通常情况下,小儿外科诊疗过程中所需儿童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有别于成人,不仅需要医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也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医师的耐性和热心。然而,当前大部分小儿外科临床教学训练主要建立在成人外科的基础上,其教学过程也大多由诊治成人患者的外科医师完成,存在针对性差、理论脱离实际等诸多问题。

目前,许多医师学者针对以上小儿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工作[2,3]。例如,马达等[4]将交互提问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结果发现,该方法在培养小儿外科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具备明显优势,学生实习满意度由60 %提升到95 %;吴凯等[5]采用“翻转课堂”方法,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小儿外科的教学工作,结果表明,翻转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平均成绩由79.4分提升到84.2分;朱耀斌等[6]采用双主体教学方法,进行基层小儿外科医生的培训,学员满意度显著提升为94.32 %,且该方法极大增强了基层小儿外科医生的培训兴趣。

以上《小儿外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虽然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旧停留在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改革层面,其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挖掘。本文针对《小儿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迫切问题,对其教学理念进行了适当改变,突破了当前教学方法的限制,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过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

1 教学改革方法

《小儿外科学》作为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其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然而,实际诊疗过程中,其主要面对的治疗对象是儿童,幼儿的恐惧心理、紧张情绪以及哭闹等都会对病情的检测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该过程中幼儿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很强[7,8]。因此,《小儿外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需将专业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患儿突发情况的综合应变能力。

1.1教学方法 针对《小儿外科学》的特点,本文提出采用“类情景还原式”教学方法,进行《小儿外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该方法的核心思想为: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前期,教师进行简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阐释,剩余时间集中留给学生进行临床案例学习。临床案例设计过程中,教师需按照临床实际,结合小儿外科诊疗的特点,制定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常见的问题,营造诊疗场景。学生依据给定任务,作出诊疗计划和处理方法,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诊疗任务。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理论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并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确保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达到拟定教学目标。

为验证上述教学改革方法的实际教学效果,本文进行了传统教学方法和“类情景还原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对比实验。选取20名医学生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教学对象。其中,1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的学习,由教师进行小儿外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集中教学;另外10名作为研究组,采用上述类情景还原式教学方法。各组学生年龄和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学生性别和年龄分布

表1中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基本相同,差异较小,可作为对比组进行较小效果评价。

1.2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以上两组学生《小儿外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分别进行,互不干扰,分组分别考核,考核内容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满分均为100分。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及课程体验等进行评估,包含基础理论知识、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教学方法满意度5项,每项满分20分,总分100分。

(1)

(2)

式中,n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中学生数;

i=1,2,3,…,n;

xi为各学生的得分值。

2 教学结果讨论

2.1教学成绩对比 经过为期2个月的学习,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得分情况见表2,学习效果及课程体验得分情况见表3。

表2 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得分情况

由表2可知,研究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方差较小,即不同学生成绩波动较小。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类情景还原式”教学方法,《小儿外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积极性显著增强。

2.2学习效果及课程体验对比 通过表3可知,基础理论知识、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教学方法满意度5项评价指标中,研究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均显著提高。其中,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教学方法满意度4项指标提高尤为明显;基础理论知识提升较小,主要原因可能是“类情景还原式”教学方法所需实践教学时间较长,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时间主要体现在临床案例的学习过程中,集中学习时间较短,而对照组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效果却不明显。

表3 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及课程体验得分情况

3 探讨

(1)通过《小儿外科学》教学方法改革,引入“类情景还原式”教学模式,结合小儿外科诊疗的特点,制定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常见的诊疗场景,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医学知识干涩难懂的弊端,在主动有趣的学习中让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消化理解,为培养实际应用的儿科医疗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2)《小儿外科学》的教学改革应充分发挥以为案例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儿童医学

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让学生喜欢上《小儿外科学》的课,毕业想成为一名小儿外科医师。(3)在理论踏实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大量的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临床案例,通过讨论式的学习,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既让教学课堂变得活跃,又可以锻炼学生对临床案例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外科学基础理论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一定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专访CIT培训学院与清华建筑声学讲师燕翔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浅析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中医外科学实训课程
临床多站点考试法在全科医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