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30例
2019-06-04魏苇芃刘苏晔
魏苇芃 刘 丹 刘苏晔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十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痛经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上多服用止痛药为主,但止痛时间短、容易复发,无法根治痛经的症状。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中医内外治结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医者认可。温经汤是临床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的基础方,为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笔者临床观察内服温经汤加减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妇科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11例;年龄16~38岁,平均22.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11±4) 个月。观察组中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9例,重度疼痛13例;年龄15~29岁,平均25.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14±5)个月。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经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比较2组病例的疼痛程度、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2]中关于痛经的诊断标准:痛经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痛经相关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也叫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或者未生育的年轻妇女。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3]中寒凝血瘀痛经的诊断标准:主症:行经前或行经期小腹出现隐痛或冷痛、坠胀感,喜温喜按。兼症: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有血块,畏寒身冷,舌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紧。其中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项及以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经诊断标准者;(2)生化、妇科专科检查正常者;(3)无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者;(4)愿意配合完成相关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经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2)伴有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疗效的观察;(3)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止痛药,影响疗效判定者;(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所用中药过敏者。1.5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本组单纯内服温经汤加减治疗。方由吴茱萸15 g,麦冬6 g,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党参15 g,桂枝6 g,阿胶10 g,牡丹皮10 g,生姜3片,甘草6 g,法半夏10 g组成。水煎服,取汁300 mL,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服用,每次月经前7天开始服用,服用至月经结束止。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5.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先内服温经汤加减治疗,每次服用完后,让患者休息5~10 min,注意休息期间让患者避风寒,不要受凉,禁食生冷之品。然后使用中药封包热敷仪包绕在患者腹部,覆盖关元穴、气海穴附近,温度适中以患者自觉下腹部温热舒适,皮肤略泛红为度。每
次月经前七天开始服用温经汤及中药封包热敷,连续使用至月经结束止,每天2次,每次治疗20 min,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月疼痛程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1.7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相关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定结果 本组60例均获随访,随访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2、第3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1月对照组VAS评分为 (6.36±0.72) 分,治疗组 VAS评分为 (5.14±0.81) 分;第2月对照组VAS评分为(5.41±0.89) 分,治疗组VAS评分为(3.86±0.91)分;第3月对照组VAS评分为 (4.52±0.71) 分,治疗组 VAS评分为 (2.31±0.65)分。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2。
表1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注:2组治疗后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第1个月对照组 30 7.14±1.56 6.36±0.72观察组 30 7.31±2.23 5.14±0.81*治疗后第3个月5.41±0.89 4.52±0.71 3.86±0.91* 2.31±0.65*治疗后第2个月
3 讨论
痛经由于子宫肌痉挛性收缩,导致组织局部缺氧缺血刺激疼痛神经元而引起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痛经虽然无器质性病变,但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对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中医治疗主要有物理、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随着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内外综合治疗,将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使用可达到协同功效,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
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的范畴。原发性痛主要病因多见于寒凝血瘀型,中医学认为,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经发。治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主。古代医书记载温经汤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代表方,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祛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丹皮凉血清热;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养血柔肝止痛;麦冬养阴清热。党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祛瘀调经;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散寒止痛,活血祛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通过调整子宫组织局部缺氧状态,改善子宫功能,治疗妇科实寒证疾病[5]。也有研究表明温经汤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流通畅,有利于调节月经[6]。中药封包热敷法是通过热敏刺激经络穴位,激发经气,使气血运行通畅,祛湿驱寒。中药封包为本院院内制剂包含(益母草、丹参、丁香、细辛等),封包是通过温热加强透药的作用更好的传达药性,促使药物经皮肤毛孔抵达脏腑,以达畅通气机、缓解痛经的功效。主要敷在关元穴、中极、气海,其中关元穴是任脉与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壮阳气、补肝肾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痛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温经活血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温经汤联合中药封包热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内外治联合应用治疗痛经,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