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冲市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技术应用

2019-06-04柳树国马艳清杨占刚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烟苗烟株种源

柳树国,马艳清*,杨占刚

(1.腾冲市植保植检工作站,云南腾冲679100;2.腾冲市团田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腾冲679113)

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农药防治,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害虫抗药性增强,造成农药使用成本逐年增加,农药在土壤及农产品中残留,环境污染日趋突出。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腾冲市就如何减少农药的使用,引用烟草开发的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于油菜蚜虫防治,通过大量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蚜茧蜂防治油菜蚜虫技术体系。以此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害虫的抗药性,降低农药使用成本,减少农药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残留,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护好环境。

1 蚜茧蜂养殖技术

1.1 相关术语

蚜茧蜂:蚜茧蜂是膜翅目姬蜂总科蚜茧蜂科的通称,是蚜虫的体内寄生蜂,是蚜虫生物防治中重要的寄生性天敌[1]。

蚜虫的寄主:蚜虫喜爱的农作物。蚜茧蜂的寄主:蚜虫。寄生蚜:被蚜茧蜂产卵寄生的蚜虫。僵蚜:蚜茧蜂的卵产入蚜虫体内后生长发育至蛹的阶段所表现出的形态。僵蚜苗:携带有寄生蚜、僵蚜、成蜂、未寄生蚜虫的蚜虫寄主幼苗。种源:不带任何病原物可以进行养殖和扩繁的蚜虫或蚜茧蜂个体。蚜虫和蚜茧蜂的种源来自于天然野生种人工选择后确定。

1.2 蚜茧蜂养殖的基本原理

在控制设备内种植蚜虫寄主,满足蚜虫和蚜茧蜂种源最适宜的生活繁殖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蚜虫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时(每株烟苗达到30头以上),接种蚜茧蜂使其寄生,每个蚜茧蜂可产卵200粒以上,每粒卵在蚜虫体内正常发育后就成为一个蚜茧蜂。

1.3 蚜茧蜂养殖设备

养殖设备能控制蚜虫和蚜茧蜂在固定场所进行生活和繁衍,不可任意迁飞的设备,具体就是用60目以上的防虫网箱建成的全封闭式网箱(棚)。

1.4 蚜虫与蚜茧蜂的种源培育

1.4.1 蚜虫的种源培育

在养殖设备内建设宽3 m×长8 m以上网箱(又称脱毒观察棚)8个以上,第1次使用2个棚,种植蚜虫寄主(可用烟苗)。一个棚用于蚜虫的繁殖和选种,培育蚜虫源种,另一个棚用于接种蚜虫后再接种蚜茧蜂培育源蜂。第2次继续使用2个棚种植蚜虫寄主,寄主的播种时间离第1次30~40 d。一个棚用于继续保留繁殖从第1次选择出蚜种,另一个棚继续繁殖保留选择下来的蚜茧蜂。第3次继续种植蚜虫寄主2个棚,但是寄主材料与以上2次种植的有所不同,需种植异科作物,常用材料是萝卜。第3次种植寄主作物的目的主要是选择蚜虫生活能力和利用不同作物对病毒病抗性的差异性进行彻底脱毒。第4次继续种植蚜虫寄主,一个棚将脱毒后的蚜虫进行繁殖,这个棚生产的蚜虫为蚜虫的源种,源种才可进行大规模的扩繁用于大面积的农业生产;另一个棚保留蚜茧蜂的源种。不论农作物需要防治的面积是多少都必须具备以上规格和标准的8个棚。培养方法:应用盆栽法,待烟株在花盆中有6~8片完全叶时,将盆栽烟株放置到小春田或烤烟大田中,让蚜虫来寄生繁殖,然后将花盆搬回脱毒观察棚内养殖观察,观察烟株和蚜虫的表现,如果蚜虫的繁殖力强、烟株无病毒感染症状表现,说明蚜虫生活力强并且不带病毒,这盆烟株上所寄生的蚜虫就可以作为预选种源。如果被寄生的烟株有病毒病的症状表现,就不能作为预选种源,发现一盆清除一盆。这一过程称之为种源初选。初选的蚜虫还不能确定是否带有病毒,还需进行第2次、第3次的接种繁殖观察选择,只有经过3次以上的观察确定烟株无病毒感染才可以作为正式应用的种源。

1.4.2 蚜茧蜂的种源培育

原理与蚜虫种源相似。蚜茧蜂在自然界中比较多,不需要脱毒,只要将蚜虫种源放到自然界中,蚜茧蜂就会自然来寄生,将被寄生的僵蚜移动到观察棚内羽化后就可以作为蚜茧蜂的种源。

1.4.3 蚜虫和蚜茧蜂接种的时间和数量标准

烟株在花盆中有6~8片完全叶时开始接种蚜虫,当蚜虫繁殖到1 000头/株以上时开始接种蚜虫蜂。

1.4.4 蚜虫与蚜茧蜂种源培育流程

寄主种植:播种至蚜虫接种50 d,烟苗有6~8片完全叶,蚜虫接种至繁殖蚜量达标1 000头/株至蚜茧蜂接种20 d,蚜茧蜂寄生至成蜂出现7~10 d。蚜茧蜂生活寿命 10~15 d,全程 87~90 d。

2 蚜茧蜂扩繁

2.1 高密度扩繁饲养

指应用蚜茧蜂养殖专用大棚培育烟苗,在烟苗上饲养蚜虫进行培养蚜茧蜂的养殖方式,可以获得烟苗单株有较高的蚜虫密度和蚜茧蜂数量,被称为高密度扩繁饲养。

2.2 扩繁设备

蚜茧蜂扩繁需要的设备是用60目防虫网密封建造的全封闭式钢架育苗大棚,每公顷需0.18 m2进行预算建设。

2.3 大棚高密度规模饲养点的选择

饲养点应选择在交通便利、通风条件好,水源清洁、环境条件好的育苗点。育苗棚具备完善的隔离、遮阴条件,能够满足蚜虫、蚜茧蜂繁衍的温湿度要求。

2.4 育苗时间的确定

根据蚜虫始发期的预测预报信息进行调查确定。油菜一般在2月31日以后,饲养点根据气候条件推算好蚜茧蜂饲养用苗的播种时间,确保所育烟苗在最佳接蜂蚜苗时期,达到2叶1心的要求。

寄主播种至蚜虫接种35 d,烟苗有2片完全叶,蚜虫接种至繁殖蚜量达标30头/株至蚜茧蜂接种15~20 d,蚜茧蜂寄生至成蜂出现10 d,全程60~65 d。

2.5 育苗数量的确定

每公顷大田投放僵蚜苗量为150~180株,每株烟苗有60~120头的僵蚜,饲养点依据推广面积推算所需育苗数量。

2.6 蚜虫接种时间

在烟苗(寄主)2叶1心期,每株烟苗接蚜2~3头。

2.7 蚜虫接蚜方法

蚜虫接种有接蚜杆换位接蚜法和人工接蚜法(挑接法)2种,接蚜后36 h内适度降低棚内光照,及时清除接蚜材料。

2.7.1 接蚜杆接蚜法

将源种的蚜虫苗插入接蚜杆绳上,每隔10 cm插1株蚜虫苗,插好后绑在PVC管上,然后整杆放到备接蚜的烟苗上,这种接蚜方法称为杆接法。接蚜后每10 min换位1次,有70%左右的蚜虫发生转移,蚜虫分布均匀度达到70%以上。

2.7.2 挑接法

应用小号排笔将蚜虫从种蚜苗上接种到另一株烟苗上的方法称为挑接法。

2.8 蚜虫繁殖数量标准及接蜂时间

饲养20 d后,蚜虫可繁殖达到每株100头以上,这时可进行蚜茧蜂接种。蚜茧蜂接种的数量与蚜虫接种的数量比为1∶50~1∶100,以蚜虫发展速度确定。当接种后的烟苗达到25%~30%的僵蚜时可投放大田使用。

蚜茧蜂生产工作流程见图1。

3 蚜茧蜂放置防治技术

田间投放僵蚜苗的最佳时期为蚜虫始发期,一般在2月中旬。具体技术要领如下:

3.1 大田虫情检测

油菜移栽大田后每隔10 d对田间油菜蚜虫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调查1次,结合监测调查结果确定放蜂时间。田间油菜平均蚜量达到5头/株时开始投放僵蚜苗。

图1 蚜茧蜂生产工作流程

3.2 放蜂前的准备

在蚜茧蜂放蜂前,对放蜂区的农民要进行宣传培训,不可喷施防治蚜虫的农药,做好标识牌插放。

3.3 僵蚜苗运输

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投放时拿住茎基部避免僵蚜、寄生蚜脱落。

3.4 投放技术

3.4.1 僵蚜苗投放技术

僵蚜苗要放置在湿度相对较高、有虫源的地方,僵蚜苗投放在田埂或地埂上,投放后应用油菜的底脚叶将僵蚜苗盖上,以保持僵蚜苗的水分和僵蚜、寄生蚜不被雨淋、日晒。

3.4.2 蚜茧蜂移动网箱投放技术

蚜茧蜂移动网箱由盖帽、网箱架、网筒、网盖、营养盆、营养液、漂盘、僵蚜苗7个部件组成,是一种养殖与释放并举的微型设备,属专利产品。与直接投放方式的区别及优点:一是通风条件好,接近于自然气候,温湿度变化不大,是蚜虫和蚜茧蜂繁殖的理想生活环境,蚜茧蜂投放过程中不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如,烈日、暴雨、大风、干旱、高湿等;二是蚜虫在网箱内繁殖快,产仔率高,蚜茧蜂产量高。在单位时间内同比大棚增加22%;三是安全性好,不论蚜虫是否带病毒,有翅蚜虫无法飞出。使用农药时对蚜茧蜂没有影响;四是蚜茧蜂放到大田后成活率、产卵率高;五是使用时间长,蚜茧蜂供应时间在20 d以上。

3.4.3 成蜂收取防治技术

收蜂时间在每天早上9:00-10:00时,收蜂时用遮光布覆盖小棚,使用收蜂袋或吸蜂器进行收蜂,成蜂收集后2 h内必须投放到大田。

4 保种技术

4.1 蚜茧蜂越夏

腾冲市7-9月高温高湿,蚜虫易感染白僵菌死亡,当温度达到30℃以上,空气湿度达到90%以上,持续2 d,蚜虫就会死亡,导致种蚜种蜂毁灭[2],因此要将空气湿度调整到70%以下,种蚜种蜂棚应四周揭膜降温,有条件的应安装空调调节。

4.2 蚜茧蜂越冬

蚜茧蜂越冬主要以僵蚜虫态进行,空气湿度影响不十分明显。当气温在-4℃时僵蚜就会死亡,0℃时下年羽化率15%左右,3℃时羽化率52%,6℃时羽化率85%,因此,养殖棚内最低温度应保持在3℃以上,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应安装空调增温[3]。

5 推广应用情况

5.1 推广应用面积

2年共推广应用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技术40 333 hm2。其中,2015年实际推广面积 20 066.5 hm2,2016年推广面积20 266.5 hm2。

表1 2015-2016年腾冲市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推广面积

5.2 推广应用成效

通过对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实施情况调查,2015年相对防效63.7%,2016年相对防效66.3%,2年平均防效65.0%。

表2 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技术大田防效调查

防效计算公式:防治效果(%)=[1-(处理区防治后的存活数×对照区防治前的存活数)/(处理区防治前的存活数×对照区防治后的存活数)]×100

5 结果分析

利用蚜茧蜂防控油菜蚜虫与杀蚜虫化学农药相比,2014年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减少农药(以使用25%吡蚜酮计算)使用量29.04 t,节约农药成本726万元,以油菜生长期平均使用杀蚜虫农药3次计算,可减少杀蚜虫化学药剂用量60%左右,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对水、土、大气的环境污染,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同时减少了劳动力投入,以有效推广面积3.2万hm2计算,累计节约生产费1 056万元;新增纯收益5 480.4万元。

6 讨论

蚜茧蜂防控蚜虫技术是一项生态、环保的治虫防病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油菜、玉米、蔬菜、烤烟等农作物的蚜虫防治。该项目的应用推广,既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减少杀蚜虫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对水、土、大气的环境污染,恢复农田生态;同时减少农药包装物的使用,节约资源,减轻农田面源污染;还减轻了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危害,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该项目在推广应用中未发现任何负面作物,因此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烟苗烟株种源
云烟121健康与感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差异研究
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累积及产质量的影响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有利于炼苗的带脚垫漂浮育苗盘烤烟育苗技术研究
移栽期和施氮量对烟株个体发育的影响
烟苗病毒病检测及防控技术研究
西南桦种源早期选择试验
3TYJ—45型台式烟苗剪叶机剪叶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