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深学习体验 助力数感建立

2019-06-03孙诗涵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习体验数学素养数感

孙诗涵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在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究之中,从而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促进数感的建立、形成、发展和强化。主要实施途径是,一要创设生活感知情境,促进数感启蒙;二要引领合作学习,加速数感领悟;三要重视问题探究,促进数感强化。

关键词:学习体验;数感;数学素养;实践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就得把学生数感意识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去思考,既要重视引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的感受,又要帮助他们学习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等,从而提升他们对数的感受力,更精准地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形成数感。

一、感知生活,启蒙数感

数感很神秘。究其缘由,主要它是一种内隐的知识,一种技能,很难说清楚它是什么。但它对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是有着直接影响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数感直觉和数感意识的培养,尽力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情景分析、实践验证等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真切的体验中更深刻地掌握数的概念,建立初步的数感。

如,在“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解读准教材的编写意图,另一方面还得考量准学生的生活现实,并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活动探究的学习平台,让数感在具体的活动中得到启蒙。

一是改编教材的情境图中信息呈现形式。采用Flash动画方式,让小棒有序地一个一个走出来。组织学生跟着小棒的出现数出根数,1,2,3,…,9,让物与数对应起来,使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已经建立的这些数的概念。

二是设计动画“飞进来1根红红的、粗粗的小棒”,并引导思考:现在画面上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能够接着数出10。此时,教师就得突出重点,讲清比9根多1根后就是10根,进而帮助学生提炼出:比9多1就是10。紧接着动画展现:把10根小棒捆成1捆,体现1捆是10根小棒,就是1个十。当学生能够明白10根捆成1捆,1捆是10个一,也是1个十时,关于十的数感也就建立了。

三是组织动手实验,让学生摆一摆小棒,10根捆成一捆,理解1个十和10个1的构造。再摆一摆圆片,数出10个摆成一摞,进一步感悟十的建构。紧接着,进行师生互动,老师说出11、13、19等数,引导学生运用十的建构,拿出对应的小棒,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深化“十”的建构。再设计学生之间的互動,一人报数,一人拿小棒。经历几轮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掌握“十”的意义以及相关应用。

当然,教师还可以拓展其他应用,比如,让学生数出10本图书,数出10张桌子等,以加速“十”的建构,让他们把20以内的数与具体的物连接起来,从而使20以内数的概念表象得以愈发清晰起来,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诱发数感。

二、合作学习,领悟数感

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是学生数学学习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小学生数感建立的教学中教师就应重视合作学习的引导,让学生在群体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在思维碰撞中升华理解,从而为数感领悟打开智慧之门。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倾听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倾听开启合作之旅,实现了同伴间的学习交互,有助于思维拓展,进而对数的认识不断丰富,逐步凝练成抽象认识,从而加速数感的领悟。

如,在“元角分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元角分的认识,把握三者间的联系,特别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形成元的建构,加速人民币对应着的数感形成。

设计这样的活动题:小林准备买1支铅笔,需要付出1元,你能帮他想想可以怎么拿呢?课件呈现,提供人民币的情况,若干个1元的硬币、5角的硬币和1角的硬币,还有若干张2角的纸币。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不同面值的纸币来组成1元钱。①直接拿1元硬币。②1个5角+1个5角=10角,是1元。③1个5角+5个1角=10角,是1元。④1张2角+8张1角=10角,是1元。⑤2张2角+6张1角=10角,是1元。⑥3张2角+4张1角=10角,是1元。⑦4张2角+2张1角=10角,是1元。⑧10张1角=10角,是1元。⑨1张5角+2张2角+1张1角=10角,也是1元……

开放的结果,不仅能促使学生回忆起对人民币的认识,唤醒学生用钱的经验,还激发学生计算经验的养成,让他们在不同的思考中获得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得这部分的学习更具活力。

从中能够看出,要帮助学生建立有关人民币的数感,教师就得发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用以及20以内加法计算的作用,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着不同的实践,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感悟。这样的实践,既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发散思考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数感的具体表象,让数感得到发展。

三、问题探究,强化数感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学生深化数感的基本路径。因为任何知识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验证,也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形成技能与数学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创设那些有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从而使已经建立的数感得到强化。

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得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运用面积模型去解决问题。

“学校的多功能教室准备装修了,工人师傅测量后发现,教室长15米,宽12米。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现在有这样的方砖可供选择,边长5分米的,边长4分米的,还有边长8分米的。你认为师傅们如何选是最好的?”

问题会诱发学生用好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数学模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深化公式的应用。同时,设计的选地砖训练,无疑能把学生的思考向纵深推进,让学习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当学生说出3种都可以时,就得拿出自己的依据,这需要他们进行分析、思考和验证。最终,学生在分析比较后发现边长5分米的方砖是最合适的,因为大小适中,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再加工,把方砖裁成不同的形状。

这是一个学生身边的情境,当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时,就必须调动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模型,还得学会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最为完善的方案。也正是这样,学生才能在问题解决中不断完善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强化了数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得做个有心人,学会把学生的数感培养融合在一切有利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形成数感,在问题思考研究中发展数感,在实践应用中强化数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素养随着数感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学习体验数学素养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契合感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