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微课过程设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2019-06-03何银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微课教学小学数学

何银华

摘  要:具有图文并茂、声色光影特质的微课,固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理性品格的形成。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对微课进行可行性分析,展开最优化设计,进行可视化演示等。优化过程设计,就一定能让微课成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利器!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过程设计;逻辑思维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所谓“微课”,是指“以时长为十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主题、例题、疑难问题、实际操作等而展开的完整、精简的教学活动”。如何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对微课的过程的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微课的过程的优化,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可行性分析,厘清学生数学学习内在脉络

逻辑清晰的微课得益于教师在微课设计过程中的清晰的思路。作为教师,要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脉络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在数学微课设计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契合数学知识的逻辑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数学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包括数学知识的起源、生成、发展、走向等脉络,其关键节点主要有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盲点、考点、易错点等。学生具体学情主要包括学生已有认知、认知特质、倾向、需求等。对微课设计的可行性分析,能优化微课设计的内在脉络。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从知识逻辑上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等基础上展开的;从学生接受心理上分析,学生不仅具有了不完全归纳的学习经验,也具有了演绎推理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石。基于此,笔者将教材中的知识安排顺序作了以下微调整,即将“三角形的分类”的学习内容前置,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学习内容后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展开深度思考,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微课设计中,我们将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作为重点,将引导学生猜想、推理、验证等作为贯穿其中的隐性脉络,着力于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对数学微课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增强微课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过去,有教师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习惯于“眉毛胡子一把抓”,這样模糊了重点、消解了难点,从而不能彰显微课的优势。更有教师简单地认为,微课就是将正常的40分钟的课堂压缩,这是有失偏颇的。微课要“因课而微”,要“因人而微”。只有这样,才能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

二、最优化设计,彰显学生数学学习逻辑之美

微课短小精悍、声像俱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弥补课堂教学的短板。优化设计微课,最为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度思考,从而生长学生的逻辑思维。最优化的微课设计,应能彰显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之美。为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量数学教学目标、策略、秩序、资源等要素。要明晰“内容的组织顺序”“素材的呈现顺序”等。只有通过过程设计的优化,才能让微课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比如研发《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微课,我们在厘清学生数学学习内在脉络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于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几乎都能想到“测量法”“撕角拼角法”等验证方法。因此,这部分基于学生经验的数学实验验证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方面,有助于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操作表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操作经验累积,有助于让学生从直观上、操作上静态地把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但是,经验性的操作是有着明显的缺陷的,比如有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有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79°,有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1°;比如有学生在撕角过程中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拼在一起近似于形成了一个平角,等等。在这样的实验中,学生总觉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点“不靠谱”。为此,我们插入了一段“帕斯卡三角形内角和法”的微视频:任意一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将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得出怎样的数学结论?(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将任意一个锐角三角形、任意一个钝角三角形沿着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得出怎样的数学结论?(任意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任意一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综上的演绎推理,可以完全归纳得出怎样的数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借助微课,学生充分地展开思考,不仅领略到数学推理、数学归纳的精妙,更发展了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旨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不仅具有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显性教育价值,更具有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隐性发展价值。借助于微课,有助于突破数学教学的难点,尤其是感性的数学操作、直觉难以把握的数学知识。数学微课,是从感性数学过渡到理性数学的“摆渡船”。

三、可视化演示,突出数学学习的理性品格

数学微课,能将学生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展示出来,通过可视化的演示,可以突出学生数学学习的理性品格。从学生的数学思维内容、形式看,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包括“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活动。借助微视频的可视化演示,可以将学生内隐的不可视的思维“可视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课教学,有助于助推学生厘清知识形成的脉络,洞察数学知识的本质,搭建知识系统脉络。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后,笔者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将一个锐角三角形拉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直观地看到,尽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三角形的内角和保持不变。运用这样的动态资源、素材建构的微课,激发了学生的无限联想,当其中的两个角越来越小时,另一个角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平角;当其中的两个角越来越大时,另一个角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0°,另两个角越来越接近90°的直角。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学生能动态地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之间的关系。即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以及三个内角怎样发生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变与不变”的规律体现。这样的微课,充分地将不可言说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微课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地突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理性品格。

图文并茂、声色光影的微课,固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理性品格的形成。微课教学,作为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不可避免地给教师在设计、制作、实施上带来难题。但只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合理尝试、有序规划,就一定能让微课成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利器!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微课教学小学数学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微课堂,大世界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