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R·R·马丁“创世记”
2019-06-03徐琳玲
徐琳玲
1995年,刚回归文学写作的乔治·R·R·马丁签下了一部书稿。
按他的设想,用三卷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完,按一年完成一卷的速度,三年大功告成。
“当时的我是多么无知,一点都不知道未来二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将游荡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和提利昂、丹妮莉丝、艾娅、珊莎、琼恩·雪诺、布兰在一起,和其他所有人在一起。”
23年来,这部至今未完成的史诗奇幻巨作慢慢地扩大影响,从最初的奇幻文学迷小圈子,一步一步向外扩张。自2011年美国HBO电视网陆续拍摄、播出八季电视剧《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最终成为风靡全球的文化奇观。
和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不同,《冰与火之歌》的粉丝群中,占据相当比例的是40岁以上的中高层知识文化精英。他们中许多人沉迷在“冰与火的世界”里,各自从政治哲学、中世纪史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乃至天文地理等角度,作出了自己的解读和诠释。
《创世记》里,上帝用七天造天、地、万物和人。
身为“冰与火的世界”的主宰,“创世者”乔治·R·R·马丁,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创造出他的第二宇宙的?
卖故事的胖男孩:乌龟城堡,星际旅行和超级英雄
八九岁时,乔治向邻家小孩卖出了自己第一个作品——一个怪物猎人追杀狼人的恐怖故事。
他把故事写在从学校作业簿上撕下的纸上,孩子们则按页付他钱。第一个故事只有一页,马丁得到了一美分,第二个故事有两页,他得到了两分。因为主顾们大多还不认识这么多单词,小乔治还同时附送情景化朗读服务。
“我得说我是一个声情并茂的朗读者,特别是在表现我写的狼人发出嚎叫的部分。”
小乔治的职业创作进行得风生水起。很快,他的兜里有了一个5美分的镍币——那是一个五页长故事的稿酬。正当乔治雄心勃勃地准备编出更多故事时,一位重要主顾开始晚上做噩梦,他的妈妈找到了马丁太太,乔治的作家生涯也被迫中断。
生于1948年9月20日的乔治·R·R·马丁属于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
他是雷蒙·C·马丁和玛格丽特·B·马丁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雷蒙是一名典型的码头工人,闲暇时会读一点西部牛仔故事,玛格丽特则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对这个总埋在书堆里的孩子感到不可理喻,“读的都是一些神叨叨的。”雷蒙嗤之以鼻。
马丁一家住在新泽西州的贝约恩市。这是一个以炼油厂和海军基地为主业的工业小城,位于三英里长、一英里宽的小半岛上。他们住在联邦政府提供的廉租屋里,家里没有汽车,也很少带孩子外出旅行。直到乔治18岁去上大学前,他从未离开贝约恩城。
在贝约恩的廉租屋里,小乔治养过孔雀鱼、鹦鹉,还有许多小乌龟。他把小乌龟们都放在一个玩具城堡里。于是,这些小乌龟成了国王、骑士与王子,在城堡之外还有阴谋家——那是统治邻国的蛤蟆和变色龙。
在城堡里,小乔治“见证”了十几位乌龟国王的统治,有身材魁梧的“大国王”,他被城堡外的阴谋家谋害,接着是好心肠的二任国王,然后是最伟大的国王“活泼一世”;这里还有参加圆桌会议的龟骑士们……
乌龟城堡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其中那些最精彩的部分,譬如比武大会、战争、阴谋和背叛,一直在乔治的脑袋里上演着。
乔治十岁时,妈妈的好友、鲁西阿姨送给他一本书作为圣诞礼物——《穿上太空服去旅行》,作者是罗伯特·A·海因莱因。
故事讲一个名叫凯普的男孩在自家后院里发现了一套旧太空服,等他穿上后,太空服就带着他去了月球、冥王星、小麦哲伦星云,一路上见到形形色色的外星人,有长着蠕虫脸的坏人,也有善良的“母体”,他还认识了一个叫皮薇的女孩。最后,地球被外星人审判时,他们决定起来捍卫整个人类族群。
馬丁的父母
马丁与《权力的游戏》演员在2018年艾美奖典礼。目前《权力的游戏》创下荣获47项艾美的纪录,以及多个金球奖
“我之前从来没有读过那样的东西,读完后就想着下一本,更多的科幻,更多的外星人、太空服、星际航船。”马丁后来回忆说。孩提时代,他从来没有去过贝约恩之外的地方,但这些书本和故事能带着他翻山越岭,奔赴那些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甚至充满奇观的外星世界。
自从被小伙伴的妈妈“投诉”、丢了生意后,这个爱编故事的男孩就再也没有把自己写的东西给别人看。编故事成了他自娱自乐的一种独人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每个阵营都有一个指挥官,但结果由我来决定;或者像制作一个纸飞机舰队,我小心地设计着每架飞机的表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或者像和两个朋友潜入家附近的鬼屋。甚至像手淫或者偷偷读妹妹的忏悔杂志,当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偷偷地想从中了解有关性的东西。”
他的这些故事大多都没有结尾。当开始对一个故事感到厌烦,他就再编一个其他的故事来玩。“毕竟,我从来没有想过——其他人会想读我写的这些零碎玩意。”
他开始买科幻奇幻类小说的平装本。直到有一天,他被一本自称是“世界最伟大的漫画杂志”所吸引——那是“美国漫威之父”斯坦·李和杰克·科比开创的《神奇四侠》。
他立刻被斯坦·李的“超级英雄”们迷住了——每一个英雄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各种怪癖、毛病和缺点,英雄们一点都不完美,反派们也不是一无是处,甚至你都无法预测未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你只有回到那个年代,才理解这多么具有颠覆性。”
斯坦·李带着他的超級英雄们,成为影响马丁日后走上创作之路的第一个重要的人。
1963年,乔治给《神奇四侠》杂志的读者栏目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他认为斯坦·李的个人成就可以比肩莎士比亚云云。“有点吹捧得太过,是不是?Okay,我那时才13岁。”
这是他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发表文字。他开始越写越溜,从读者来信变成评论,还在另一本同人志上开起了专栏,探讨如何“拯救”那些他不喜欢的漫画。
当其他地方的漫画迷们读了他写的信,开始给他寄同人杂志和信。渐渐地,乔治和霍华德·沃尔特普等一些青少年漫画爱好者成为了朋友。当1960年代美国开始兴起漫画同人杂志时,他很快投身到这股潮流当中。
年轻的乔治·R·R·马丁
乔治拥有了一台老掉牙的手动打字机。
只要坐到打字机前,他就能编出一个超级英雄故事,他学着把一个故事真正地写完,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总是“烂尾”。然后是鼓起勇气、想办法把它推销出去。
乔治给漫画同人志投稿成功的第一个故事,是《机械战士加瑞茨》,他有一个装在金鱼缸里的大脑和一堆机械身体,然而没等到被印出来,这本杂志就消失了。然后他又模仿“蝙蝠侠”,创造在夜间戴面具行侠仗义的马塔·瑞。这个超级英雄故事被印在一本用蓝紫色复写纸刻印的杂志上,足足占据了9页。
他写了更多“超级英雄”故事。刊出,得到爱好者的好评,他继续写。
乔治的眼界也越来越高。当时名气最大的漫画同人杂志是《群星漫画》,由自称“德州三剑客”的三位漫迷创办,里头有乔治的朋友。他们很喜欢他寄过来的故事,但更希望他能为杂志已有角色创作文本故事。
他开始为《群星漫画》写“发电人”、“怪异博士”的故事,并尽力学着像斯坦·李那样写作。为“怪异博士”系列写的《孩子才怕黑》,让乔治在漫迷圈有了不小的名气,得到了一个颁给业余写手的最佳文本奖,后来还被改编成连环画。
整个青春期,乔治过得并不顺利。
1980年代,马丁为“百变王牌”系列写了短篇故事《障眼法》。他承认,里头的主角男孩汤姆,“是至今为止我笔下最像我的”。汤姆肥胖、懦弱、敏感、容易哭,常常被大块头的男生欺负。小说里,汤姆有个住在垃圾场的好友,并且有用意念移动物体的超能力,他偷偷借此小小报复了一下常欺负他的罗德尼。
“但是,我没有超能力。”在贝约恩,胖男孩乔治有他热爱的东西——超级英雄故事。“这是高中时唯一让我保持精神健全和愉快的东西。”
路口:华盛顿之春,贝约恩之夏
1966年9月,18岁的乔治·R·R·马丁第一次离开贝约恩,坐上汽艇前往中西部的伊利诺斯州。他考上了西北大学新闻学院——那是全美国最好的新闻学院之一。
在大学校园,这个戴着眼镜的大胖男孩努力结交新朋友,学习对付那些不友好的男生,染上各种大学生的坏毛病,以及摸索追求女孩子的办法。
大二时,马丁选修了一门斯堪的纳维亚史。当时,他对维京海盗的历史传说充满了兴趣。到期末交论文时,他突发奇想,说服教授允许他以一篇以1908年瑞典和俄罗斯“赫尔辛基要塞”之战为题材的虚构小说替代论文。教授同意了。
结果,教授很欣赏他的这篇小说,给了一个A,并代他投给了专业期刊:《美国斯堪的纳维亚评论》。杂志没有录用他的稿子,但回了马丁一封言辞非常友好的信。
他开始认真考虑将来是否当一个作家,或者无论做什么职业,自己有空就写点什么的。当得知小说作家的平均年收入是1200美元左右,马丁感到了一阵沮丧。
马丁在大三时选修了创意写作课。他在课上完成了四个短篇故事,两篇是科幻小说,两篇是带有现实政治意味的主流小说。
他按稿酬高低向杂志依次投稿,从《花花公子》到《类比》《银河》,全部石沉大海。直到他打电话给《银河》杂志的编辑部,小心翼翼地询问稿子的下落——接电话的女人语气粗暴,说他们没时间记录下每一篇被退稿的小说。
难堪中,马丁还是硬着头皮报出小说的名字。沉默片刻后,对方说:“等一下。这个故事我们买了。”原来,他们几个月前就决定录用这篇故事,但是,直到最近才翻找到手稿和支付单。
科幻短篇《英雄》,是马丁第一个卖出去的故事,稿费是94美元。
这让马丁感到兴奋。1970年冬,他让朋友开车带着他跑遍埃文斯顿北岸的报摊,买下所有刊登着《英雄》的那一期杂志。 1971年,他又卖出了他的第二个故事:《圣布雷塔高速出口》。
这是他在大四时写的、一桩发生在未来20年以后的高速公路闹鬼事件。这是他从古堡幽灵题材小说中得到的灵感,但是,“我把它放置在20世纪的封闭环境——轿车里。”
接连卖出两个故事,让马丁对自己有了那么一点信心——也许自己还真有一点写作天赋。
1971春天,马丁继续留在西北大学修硕士学位,其中有半年到华盛顿做跑政治新闻的实习记者。
此时的华盛顿正处于时代政治浪潮的漩涡中央,“反越战”活动如火如荼。马丁成了“国会山”上的常客,和其他记者一道列席各种新闻发布会,在走廊里追着权势人物们提问,也常在新闻室被老记者呵斥,然后乖乖地回去修改、补充。
那时马丁的装扮是一副嬉皮士记者的派头。他成功地减了肥,留着披肩长发,穿着喇叭裤、双排扣的深黄色运动服,戴着飞行眼镜,十分时髦。
1971年春天的华盛顿,除了白宫、国会山、反战游行,还有“世界科幻大会”。这是马丁第一次参加世界科幻大会,此后,他几乎从不落下,这被他视作“一年中最精彩、最为激动人心的活动之一”。
在活动现场登记处,马丁遇到了一个留着长黄发、胡子拉碴的嬉皮士,自我介紹叫加德纳·多佐伊斯,是科幻杂志《银河》的编辑,他认出了马丁的名字。加德纳后来成为马丁的挚友、写作搭档,两人合写过《战士》等小说。
在科幻大会上,马丁结识了一大批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作家、编辑和爱好者。他们都在讨论自己在写的故事、写过的故事以及将要写的故事。这让22岁的马丁心潮澎湃——他决心写出更多的故事和小说——“如果将来真准备当作家的话”,以及参加更多的科幻大会。
那个春夏,面临毕业的马丁却在求职路上撞了“鬼墙”:名校的硕士学位、优等生的资格和看上去亮闪闪的实习报道成果,通通不管用。大大小小的报纸都没录用他,甚至连漫威杂志也拒绝了他。
他被迫回到老家贝约恩,在一家地方媒体的娱乐部门跑夏季棒球比赛。因为部门临时削减预算,他被告知只能做个兼职记者,拿半薪做全职工作。那个闷热的夏天,他分身乏术,坐在办公室里拿着裁判交回的技术统计,胡编着赛事报道。
没有工作,没有女朋友,马上还有被征兵到越南参战的可能性,他决心放手一搏,看看自己能写出什么东西。“我不允许自己挖坑,不要什么灵感碎片和未完成的故事,我要写下能卖得出去的玩意儿。”
那个黯淡的夏天,马丁用当兼职记者余下的半天时间,以平均两周一篇的速度写作。也许是对这个世界积蓄了太多的负能量,他前所未有地文思泉涌,一口气完成了七个中短篇小说,包括《晨临雾逝》《第二种孤独》《夜班》等。
《晨临雾逝》和《第二种孤独》都算科幻小说,但完全不同于当时科幻杂志上的主流小说。尤其是《第二种孤独》,完全是主角一个人的喃喃自语,夹杂着对过往的回忆,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场面和事件发生。
马丁自己把《第二种孤独》比作“一道赤裸裸的伤口”,是自己在写作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以往的故事,我都是用脑子构思的,而这次不只是从脑子里,还加上自己的心和灵。这是我第一次把脆弱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述出来,第一次通过文字审视自己——我真的希望让别人读到这些么?”
对一个默默无闻的新手来说,这既可能成就他,也可能毁掉他的。但是,马丁当时相信这是自己写出来的最好的故事,“如果这样的故事都不被编辑相中,也许自己真的不适合走这条职业作家之路。”
幸运的是,这七篇小说最终全部卖掉了。其中,《晨临雾逝》《第二种孤独》两篇被当时全球发行量最大、也是最高端的科幻杂志《类比》买下。当时,这本杂志刚换了新主编,他有心对《类比》杂志做一些内容方面的革新尝试。
1973年,《晨临雾逝》被同时提名雨果奖和星云奖,并都入围了决赛。
忽然间,这个刚刚尝试写作的年轻人、不走运的新闻系毕业生已被视作科幻文学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新星”之一。
命运把他逼上了一条他最喜欢、却还没有勇气选择的道路。
1971年那个黯淡无光的夏天,成为马丁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那个夏天之后,每当有人问他的职业,他的回答都是——“我是作家。”
面包、梦想和女人们
从1971年到1975年,乔治·R·R·马丁搬到了芝加哥市。他在市中心和一些好友合租了一套有三个卧室的公寓。在餐厅和后门厅,他们各支起了一张床——毕竟,对刚从大学毕业的人来讲,每个月150美元的房租是一笔巨款。
室友们进进出出非常频繁,“好像是装了一扇旋转门”。里头有作曲家,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公寓开音乐会。来聚会的人都会好奇地问马丁:“你是玩什么乐器的?”
“打字机。”他一本正经地回答。
1973年,马丁完成了一个长中篇小说:《莱昂娜之歌》。
故事讲述了一对具有读心天赋的地球情侣受邀来到圣克亚星球做调查。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一种怪异的宗教,圣克人会选择和一种叫吉煞的虫子“结合”,直至完全被吞噬、丧命。被派到圣克星的地球人接二连三地皈依了这种宗教。在调查中,女主角莱昂娜也被这种宗教深深吸引,选择了和虫“结合”,而男主角则选择孤独,离开了圣克星。
马丁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刻画了人类永恒的孤独感,以及渴望被爱、理解和接纳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最浓烈的亲密关系中,人与人相互理解的有限性。
当时,马丁正处于一段真正投入的恋爱中。他承认,这段恋爱成为他谱写《莱昂娜之歌》的核心。
《莱昂娜之歌》被《类比》杂志买下,被选编进年度最佳选集,于1975年得到雨果、星云两大奖项提名,并入围决赛。最终,星云奖最佳中长篇由罗伯特·西尔佛伯格获得,而马丁在雨果奖上击败了他,拿到了雨果奖的最佳中长篇。
这一年,26岁的马丁已摘得科幻文学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大部分时间,这位开始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处于“饥饿状态”,为支付房租发愁。他那时经常光顾街角处的一家快餐店,那里贩卖最油腻的那一类食物。马丁每周去吃三到四次早餐,花1.31美元就可以得到一份有两个蛋、火腿、两片涂抹着黄油的吐司和咖啡。这是他当时唯一可以走进去说“来份老样子”的馆子。
1975年得知自己获得雨果奖时,马丁连1.31美元的早餐都快吃不起了。那一年,世界科幻大会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召开,他没钱支付机票。最后,由他的朋友本·波瓦代为领取。
除了时常为了房租、桌上的面包发愁,女人是马丁是最深的苦闷来源。
他好像总是抓不住她们变来变去的心。激发他创作《莱昂娜之歌》的姑娘很快抛弃了他,更糟的是,她还爱上了马丁最要好的朋友。很快,马丁又和颇有才华的年轻女作家丽萨·塔图陷入热恋。
两人相识于1973年达拉斯的一个科幻迷会议,当时他们同被选为“优秀青年作家”。第一次见面,他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彼此的吸引力,尽管两人当时各有男女朋友。
在多伦多的世界科幻大会上,他们再次相遇,开始保持通信。在频繁的书信往来中,两人的友谊和感情迅速升温,马丁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似乎已认识了一辈子的人”。当时他住在芝加哥,丽萨在洛杉矶,半年中两人频繁往来于两座城市之间,成为写作伙伴和恋人。
这场热恋终结于1974年的春天,丽萨忽然爱上了别人。马丁在这段感情中受伤害很深,他形容自己“舔着伤口,品尝着苦涩”。
这一年,马丁创作了奇幻中篇《灰烬之塔》。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故事里的男主角因为恋人移情别恋,自我放逐到危险的荒蛮之地,以猎杀“梦蛛”取得可作迷幻剂的毒液为生。
尽管不再是恋人关系,马丁和丽萨保持着持久、深厚的友谊,也是写作上的好搭档,合著过《风港的暴风雨》等系列小说。每当马丁感到创造力枯竭时,“总有个人来踢一脚”。每次讲起和丽萨的过往,马丁都会借机开涮她“对男人的糟糕品味”。
有趣的是,马丁的友谊、艳遇和爱情好像都和世界科幻大会有着牵连。他的几任女友、前妻和如今的生活伴侣,都和他在大会上相识或重逢,然后开始或长或短的纠缠。这也许部分解释了他为什么总是说——这是“每年最开心、觉得最激动的日子”。
1974年,世界科幻大会在华盛顿召开。马丁和一位名叫盖尔·伯尼克的红发姑娘重逢。不久后,盖尔搬到芝加哥,住进了马丁和朋友合租的公寓。
《权力的游戏》剧照
1975年11月,两人结婚。除双方家人外,马丁的一大帮作家朋友都到场祝贺。婚礼上演奏的是民谣组合Simon和Garfunkel的金曲:《跨越恶水之桥》。
“这是我这一生做过最糟糕的决定。”马丁后来感慨道,就像曲子里所唱的。他在写于1980年初的科幻短篇《局中变》里,掺和进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主角彼得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写小说不成,当记者不成,经商不成,人生处处碰壁。后来发现这和他大学期间参加的一次国际象棋大赛有关。那之后,象棋队里每一个成员的命运都在时间线上被动了手脚。
除了神奇的时间机器,小说里最传神的部分,是彼得和妻子凯茜之间的对话和相处——混得灰头土脸的彼得常常被妻子奚落、挖苦,而且总在他最痛的地方扎上一刀。
马丁和盖尔于1979年分手,给这段长达四年的艰难婚姻画上了句号。
1981年,在丹佛的科幻大会上,马丁遇到了一位旧相识、金发姑娘帕里斯,他很庆幸自己此时已离婚——两人初识于1975年,当帕里斯说自己如何被《莱昂娜之歌》感动,马丁立刻就喜欢上了她,虽然几个月之后,他还是和红头发的盖尔结婚了。
马丁邀请她到圣达菲来旅行,然后用绿咖喱和当地的一种墨西哥风味油炸面团让她“上了瘾”。两人从此生活在一起。2011年,他们在相伴整30年后正式结为夫妻。
帕里斯给马丁带来了温暖和爱,为他筑起一座舒心的城堡。这也给马丁的创作带来一个负面结果。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创作出像《莱昂娜之歌》《灰烬之塔》那样令人心碎的的故事。
1975年和盖尔结婚后,马丁迫切需要一份稳定的薪水来养家,以及支付妻子重返大学念书的学费。
他在爱荷华州杜比克市的一所天主教女子大学谋得一份教职。除了给新闻系学生上报纸新闻课,他还给英文系开写作、科幻文学两门课。此外,还要备课、写课件、读论文、改卷子,参加各种会议,找学生谈话,并担任校刊的指导老师。否则,修女们就会找他“很多很多的麻烦”。
每年的暑假、圣诞节和复活节,成了他仅有的可以写小说的整块时间。
1978年到1979年的圣诞假期,马丁在短短几周内完成了三篇不同风格的小说:科幻小说《龙和十字架》,奇幻小说《冰龙》,以及恐怖小说《沙王》。
最终,《龙和十字架》获得1979年雨果奖最佳短篇,《沙王》则获得雨果、星云两大奖的最佳中篇。
这是马丁第三次获得雨果奖,他也是史上第一个同摘星云、雨果两项大奖的作家。在1979年的波士顿世界科幻大会上,马丁捧着两尊雨果奖,一个晚上笑得合不拢嘴。在“雨果奖失败者俱乐部”晚会上,他一进门就被老朋友喷了一身奶油,狂欢到深夜。
《龙和十字架》是一篇包裹在科幻面具之下的小说,展示宗教的虚伪、黑暗和造神运动。《沙王》则讲述了一个养外星宠物的故事,展现人性深处的掌控、杀戮欲,和这种想当神的渴望是如何一步一步膨胀和失控的。
在创作中,这位在天主教背景里长大的怀疑论者展露出他对宗教和信仰的深刻洞悉:从《莱昂娜之歌》里探讨人类对宗教的本能需要,到《龙和十字架》对“造神者”的辛辣揭露和戏谑模仿;再到《冰与火之歌》,他为维斯特洛大陆构筑起了一个庞杂的信仰体系——七神信仰和各种地域宗教,塑造了原教旨主义者“大麻雀”、红袍女等一批善恶难断、个性各异的祭司、神职人员。
《沙王》成了马丁最受欢迎的作品,被重印、选编的次数不计其数。这也激励着他又创作了更多科幻混搭恐怖的作品,包括后来被改编拍成電影的《夜行者》——讲述一艘星际飞船上闹鬼的故事,以及《猴子疗法》《梨型男》等。
1987年,马丁获得了美国恐怖小说作家协会(HWA)设立的布莱姆·斯托克奖“年度最佳恐怖小说”。
在马丁的恐怖小说里,鲜少有血腥的场面,更多是对人心的洞察和理解。《猴子疗法》里讲述了一个和食欲做斗争的胖子,《梨型男》也只有一个体型怪异、不招人喜欢的公寓管理员。
马丁认为,构成一部优秀恐怖小说的元素,不是各种猎杀吸血鬼的怪异方法,或是切割下来的人类器官,它所探讨的是人类灵魂的阴影,“那些存在于我们体内的恐惧和愤怒。”
1980年代初,马丁又连续完成了两部长篇恐怖小说——1981年创作的《热夜之梦》和1983年完成的《末日狂歌》。
《热夜之梦》是马丁壮年期文学上最为成熟、也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
他选取了恐怖小说中常见的吸血鬼题材,将之放置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密西西比流域。以蒸汽轮船作为舞台,讲述了破落的船厂老板马什、吸血鬼族长乔希和他们各自对手之间的故事。小说以友谊、梦想和希望贯穿始终,彻底突破了以往人们对吸血鬼小说和吸血鬼形象的认识。
《热夜之梦》后来被视为与安妮·莱斯的《夜访吸血鬼》齐名的经典,并在21世纪初入选了英国格兰兹出版社的“奇幻大师杰作系列”。
好莱坞的天堂,炼狱
1983年,乔治·R·R·马丁遭遇到写作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危机。
马丁给2016年雨果奖失败者颁奖
这一年,他完成了一部雄心勃勃的长篇小说——《末日狂歌》,一部“混合了恐怖和摇滚的启示录小说”。他对小说倾注心力,希望借此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畅销小说作家”,而不仅仅是某个特定读者群追捧的“小众知名作家”。
《末日狂歌》出版后收獲了很多好评,并杀入了世界奇幻奖的决赛。但不知何故,就是叫好不叫座,精装品销售惨淡,平装书根本卖不出去。
当马丁的经纪人为他下一部长篇做推销时,遭到了出版界的集体冷遇。波塞冬出版社干脆直接把他从合作名单上划去。
“感觉自己被挂在了悬崖上,只能靠一只手抓住峭壁的边缘。”马丁后来回忆说。他也面临着金钱上的麻烦——他之前一拿到出版社的超高额预付金就付了一栋大房子的首付款。
马丁1983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末日狂歌》
1985年,马丁接到一个来自洛杉矶的电话,对方是他相识的一位热门电视剧编剧、制片人。他很喜欢《末日狂歌》,曾很想把小说拍成电影。电影虽然最后没拍成,两人却成了朋友。
在电话那头,对方告诉马丁——说自己要重启一部早年的科幻剧《阴阳魔界》,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写剧本。
马丁之前没写过剧本,也从未在影视产业工作过。作家生涯陷入困境,而他又迫切需要钱,犹豫再三后,他最终决定试手一把,并谨慎地选择从改编其他人的故事开始。几经波折,他改写了一个讲述“猫王”的扮演者穿越时空见到“猫王”本尊的故事。
马丁改编的剧本让剧组非常满意,他被《阴阳魔界》录用为签约写手。忽然间,马丁来到了美国西海岸最五光十色的造梦之地——洛杉矶,好莱坞。
那时,他在洛杉矶和圣达菲两头奔波。在洛杉矶,他和剧组讨论故事、读剧本、提建议、作笔记、参加高峰会议,到现场观摩电视剧是如何拍出来的。“在短短六周里,我学到的比我宅在圣达菲家里六年学到的还多。”
他接着为《阴阳魔界》又写了几集剧本,并请到了著名的恐怖片导演韦斯·克雷文来执导。
等《阴阳魔界》因收视率下降遭砍后,他又替科幻剧《双面麦克斯》写剧本。1987年,马丁接到了罗恩·科罗斯抛来的橄榄枝,邀请他加入现代都市奇幻剧《美女和野兽》剧组。
对许多生于“75后”“85前”的中国人来说,《侠胆雄狮》是一部可以唤起共同记忆的电视剧。1990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开播,《侠胆雄狮》是播出的第一个剧,它的原剧名就是“美女和野兽”。
按科罗斯的设定,这个经典童话发生在现代的纽约曼哈顿。“美女”是一名曼哈顿的女律师,“野兽”是一名隐居在第五大道地下的畸形狮面人。一天,女律师凯瑟琳在中央公园被暴徒袭击,重伤后被扔在路边。狮面人文森特救了她,把她带到地下世界养伤。尽管外表丑陋,文森特有一颗敏感、热爱文学的灵魂。两人相恋,并一起和世界上的丑恶、不义做斗争。
1990年代初,大院里有个大孩子常故作深沉地引用电视剧的一段开场独白——“这是一个由权力、金钱统治的世界……”而童年的我,对国际大都市精英女性的最初想象,全部来自干练美丽、穿着大垫肩职业套装的凯瑟琳。
这是给马丁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三年。罗恩·科罗斯是创剧人,剧作团队则由马丁和另两位年轻编剧构成。这两位后来都跻身好莱坞身价最高的编剧之列,是著名美剧《24小时》和《国土安全》的编剧。
马丁参与了三季的剧本创作,期间又担任制片,负责其中15集的监制。从挑选演员、预算规划再到后期制作,他样样都参与,掌握了好莱坞创意工业的整个流程。
他对这部剧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塑造了一个“地下世界”和属于地下世界的人们,包括次要角色和背景,观众喜欢的老鼠,耳语堂、迷雾厅这类的神秘黑洞。
“纽约城是有一个地下的世界,它由蒸汽管、地下铁和污水管组成,那是整部电视剧的现实基础。但那里没有带瀑布的黑洞和神秘的地下河,这样就用上了我在奇幻写作方面的能力。”
《美女和野兽》播出后,非常受电视观众的欢迎,两次入围“艾美奖最佳剧集”,后因出演女主角的琳达·汉密尔顿的离开,被迫终结。
与写小说相比,马丁认为在影视业工作挑战多、压力大、来自各方面的要求也多,“但是,等几周后,几百万人通过电视都看到了我所写的。他们也许喜欢,也许不喜欢,但至少都看了。这就是影视剧写作的巨大乐趣所在。”
随着个人名气和资历的积累,马丁在电视业“食物链”的位置也一路向上升迁,从自由撰稿到签约写手,再到剧本导演、执行剧本导演,从联合制片、制片到副总制片人,再到总制片人。
《美女和野兽》结束后,马丁自觉羽翼已丰,期待着策划、开发完全由他原创的新电视剧。当时,NBC、ABC和福克斯三大电视台都向他打开了大门。
他想把自己的几个中篇科幻、奇幻小说发展成原创的电视剧。在他的卖力推销下,ABC对他的一个平行世界的电视剧概念表达了合作的兴趣。《门》的创意来自马丁的奇幻短篇——《赖伦铎尔哀歌》。
在好莱坞一路顺风顺水的马丁,此时却开始遭遇一连串让影视工业创意人深恐避之不及的“企划炼狱”。
1991到1992两年间,马丁按电视台执行官和电影公司的要求,反复改写《门》的剧本。等ABC终于开了绿灯,试播剧得以开拍、制作。ABC非常满意,随即又订购六集以备未来的播出。
等马丁和他的团队把六集剧本都写好了,电视台的订单却没有跟着来。更糟糕的是,连之前拍好的试播剧也莫名地被取消了播出。
“《门》死了,就像我写的其他剧本一样。”马丁以“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埋葬在无墓碑的墓坑里”来形容当时的痛苦和失望。除《门》外,他在好莱坞还有许多个“胎死腹中”的孩子——科幻剧《双面麦斯》《星港》《生存者》,医疗剧《黑丛》,都在某个环节忽然被叫停了。
在好莱坞期间,马丁赚了很多很多钱。但他越来越不快乐。
“我喜欢在电视剧行业工作,它在很多方面具有吸引力。但是,用一年多时间创造出一个世界、许多人物角色,写剧本、改剧本、继续改写,按电视台办公大樓里那四个男人(审查部门)的要求再改写。结果,我所创造的世界从来没有机会被显现。那不是我期待的。我想要观众,我需要观众。”
1995年的一天,他从洛杉矶回到了圣达菲的家。他打开电脑,翻出了他在1991年开了个头、后因忙于影视剧写作而搁置的一个小说。
故事的开头有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去看一个男人被执行斩首。动手砍头的,是男孩的父亲,他告诫男孩——“宣判刑罚之人应当挥动宝剑,亲自动手。”
男孩叫布兰,是临冬城公爵暨北境守护者的次子。
和《侠胆雄狮》剧组时期的旧同事重聚
马丁和《魔戒》灰袍巫师甘道夫
创世说:“美国托尔金”的诞生
1978年末的圣诞假期,当时在大学教书的马丁创作了三个故事。
相比让他名利双收的《沙王》和《龙和十字架》,《冰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刊登在一本没啥名气的原创选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尽管,写完时,马丁认为这是三个故事中他自己感到最满意的,甚至是自己最好的短篇。“提笔时,词句似乎是自己流淌出来。”
在这篇被归为童话的《冰龙》里,已能听到《冰与火之歌》的一点“胎息”——出生在冬天的女孩阿黛拉具有召唤冰龙的天赋,骑着飞龙去战斗的龙骑士,南北两国之间的纷争,士兵在战争中对平民的烧杀、抢夺和强奸,以及故事里漫长的夏天和冬天设定……
《冰与火之歌》
马丁为“冰火系列”新创作的小说《神秘骑士》
马丁2018年底出的新书《火与血》——一本讲述冰火世界的历史书
马丁自认为是奇幻文学领域里第一个创造出“冰龙”形象的人。它有着冰雪身躯,喷吐的是寒气而非火焰。“这是我对奇幻物种唯一的真正贡献。”
马丁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奇幻小说作家。
但自1971年开始职业写作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写科幻、恐怖题材,很少碰奇幻题材。这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靠奇幻小说根本赚不到钱。
1970年,是美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每年都会涌现一些新的科幻杂志,此外,还有大量与之竞争的科幻原创小说选集。但奇幻类的杂志少得可怜,像托尔金、霍华德这样的“严肃奇幻”根本没有发表的地方。
对一个靠赚稿费来付房租、养家的穷青年作家,他只能偶尔抽空偷偷写几个,就像童年时他为自己编的那些乌龟城堡、国王和骑士的故事
无论是《冰龙》里有召龙能力的阿黛尔和她的冰龙,《赖伦铎尔哀歌》里戴黑王冠的莎拉,还是《迷失大陆》里的女巫、狼人和蓝骑士……在马丁眼中,他们都是《冰与火之歌》的前传。
在创作庞大惊人的“冰与火世界”之前,马丁还写过许多其他系列:星环系列,和丽萨合作的“风港”系列,“钢铁天使”系列,“莎拉”系列,“狼人”系列,哈维兰·图夫星际航行系列。
每一个系列都拥有一个独立的、可继续扩张的虚构世界,它们有自己的运行法则、独特的人物和背景设定。马丁自嘲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一路“挖坑”,这些系列中,有的只写几个故事就被束之高阁了。
其中持续时间最长久的,是他和他的作家朋友共同创造的“百变王牌”世界。
自1979年定居新墨西哥州圣达菲城,马丁和一帮作家经常在一起玩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包括“克苏鲁的召唤”、“超人世界”。马丁经常充当游戏的主持人,搞一些“复活”已死的人物、创造新人物的鬼花招。而其他作家也在游戏里各自创造自己的新角色。
这为马丁开启了脑洞。在他的牵头下,联合了这个作家的游戏团体,还邀请了他在美国其他地方的六七个作家朋友,共同创作小说系列,名为“百变王牌”,并和巴兰亭出版社签下前三卷的书稿。
作为搭建者,他把这个虚构故事的“共享世界”做了如下的设定——
1946年5月,曼哈顿上空撒落了一种外星病毒,然后以无法预料的速度迅速传染散播到世界各地。在被感染的人中,90%惨死,9%的人扭曲变形成了怪物(鬼牌),还有1%的人幸运地因此具有了超能力,成了“王牌”。地球一下子变得跟过去完全不同了。
在这个“共享世界”里,作家们各自创造人物、配角和故事线,这些又成为其他作家笔下的出场人物和故事背景,以及继续衍生成为更多故事的主角和配角……
“百变王牌”系列的第一卷出版于1986年,一登场就大获成功。当年,就有小说进入那一年星云奖的决赛。到1988年,整个系列入围了雨果奖。
马丁一直是这个“共享世界”的幕后操控者。他是主编,也是“创世者”。最初几卷的间奏小说全部由他一个人操刀。他需要在不同作家的故事之上,进行穿针引线,把它们编织进一个完整、有机的虚构“世界”里。
2014年6月24日,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探班《权力的游戏》
《权力的游戏》拍摄现场
“我和我的朋友们所做的,已经超越了共享世界的概念,而是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样本。”马丁非常享受地宣称,“创世是非常酷的一件事。”
“每一个伟大的故事都必须要有趣的角色、吸引人的故事线、唤起情感的文字、重要主题。但是,史诗奇幻小说还需要具有一个令人难忘的背景设定——它和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它有自己的丰富历史、地理风貌和文化习俗,迷人的东西和恐怖的东西。这就是托尔金所谓的‘第二宇宙。”
1960年代他在西北大学读书时,《魔戒》开始风靡全美。当时,美国数万个男生寝室墙上挂着的,不是人物海报或者动作场景,而是“中土世界”的地图。
在玛丽亚高中读高三时,马丁从一本同人杂志上第一次听说了托尔金这个名字。随后,他买到了一本盗版的平装本《魔戒同盟》。
马丁当时完全是被托尔金“吓倒了”——读到其他知名幻想作家的作品,这个高中男孩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也许可以写出一样好,甚至比他们更好的东西。
“但是,我读到托尔金,我绝望了,我想我永远达不到他的高度,简直望尘莫及”,“只有傻瓜采取模仿大师的足迹。”
三十年后,他做到了。
他创作的《冰与火之歌》,被公认是唯一能和奇幻文学巅峰之作《魔戒》比肩的伟大杰作。
等待一個伟大的结局
这真是一场漫长而磨人的等待。
自1996年出版第一卷《权力的游戏》,马丁最初保持着平均每两年完成一卷的速度,然后是三年,五年,六年。到2011年第五卷《魔龙的狂舞》出版以来,他至今都没有交出第六卷、第七卷的书稿。
自4月15日,HBO《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开播以来,人物崩、台词崩,故事线的推进突兀又潦草,除了好莱坞最擅长的特效还撑着“宏大撼人”的卖点。
2016年,当电视剧的拍摄速度赶到了小说前面,一小部分挑剔的书迷已有微词。待到第八季全面崩塌,让人们越发坚信一点:没有马丁原著小说的支持,即使是好莱坞最有魔法的“金手指”,也是力有不逮的。
没有了“创世者”,崩塌难道不是必然的么?
面对粉丝们八年如一日的催稿,这位地球上最著名的重度拖延症患者的回复总是——“是的,我还在写”,“别再问我《凛冬的寒风》(第六卷)什么时候出版,反正不会是今年”,“你们都知道,我是一个写东西很慢的人。”
“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自己克隆成好几个,或者找到办法从每天多挤出几个钟头来,或者干脆不用睡觉。”
更让他烦恼的,是互联网上满天飞舞的“群鸦”。一个传闻说他其实已经写好了新两卷,但因着种种“肮脏的筹谋”,迟迟不肯把书稿交出来;另一个,则是说他年事已高,写不出来了。
这些谣言让马丁既生气又觉得好笑。对于那些说他江郎才尽的,老爷子对着镜头酷酷地竖起了中指。
仿佛要对粉丝们有一个交代,又仿佛是回击那些对自己的质疑,在个人官网上,马丁陆续贴出《凛冬的寒风》部分章节的选读。
“但,这不意味着我已经写好了。是的,猴子还蹲在我的背上,但是它长得越来越大,是的,等到有一天。”
这个典故来自他写于1980年代初的恐怖小说《猴子疗法》,讲一个胖子减肥的黑色幽默故事。他采取一种“猴子疗法”,猴子从他嘴里抢走了每一样食物,他越来越消瘦,而趴在他身上的猴子越来越肥大。直到有一天,发了疯的胖子从楼上跳了下去。一个多么悲伤的故事!
作为真正热爱马丁的书粉们,最大的担心是他的健康——毕竟这位“拖稿大王”真是一个体重严重超标的大胖子。而且,马丁已经70岁了,再过四个月,他将马上迎来71岁。
2016年3月8日,网上突然传出《权力的游戏》原作者去世的消息。结果证实,那是另一个“乔治·马丁”:传奇乐队“披头士”的制作人乔治·亨利·马丁爵士去世。老爷子不得不亲自辟谣:
“我还活着,还在写,还在编,还在看电影、读书。我希望偶尔能四处晃晃。但是,谢谢你们的关心。”
几周前在上海举行的“冰火”粉丝线下聚会上,一位接近马丁的人士带来最新消息:“他的身体状况目前不错,现在有一个专门团队来负责管理、照料他的个人健康,包括让他吃得更健康,更多的健身、控制体重。”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老马获历史写作奖项
20年里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冰与火之歌》的创作,马丁也还同时忙着许多其他事。
他继续担任着“百变王牌”系列的主编,自2015年起又开始推新的原创小说卷。他亲力亲为许多事,包括组稿、约稿、编辑、审稿,给出修改意见,指导他人进行改写。当有作品受到雨果奖提名,他比自己获奖还开心。
“我非常渴望自己能为它多创作几个新故事,但是我现在实在没有时间。”
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幻想文学大师,马丁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包括参与各种奇幻、科幻、恐怖小说的重要文学活动,担任文学奖项的评委、作品推介。在他买下的圣塔菲影院里,他常常为作家朋友们举办图书分享、推介会,并亲自担任主持和问答。
我曾统计过,由他赞助的各种幻想文学写作营至少不下五六个,他为这些写作营设立了奖学金,有时还到现场和青年作家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各种问题。
之所以做这些,马丁说是因为他“深刻理解青年作家刚起步时的艰辛”。
当然,还有占去很多时间的好萊坞合作。2018年底,马丁正式公开宣布“目前共有五个《权力的游戏》的衍生剧、系列剧在策划、开发中”。
自1970年代早期,马丁说自己就习惯像杂技演员一样,同时在空中抛接几个“球”。“我承认,有时候我会被球砸到脑袋,但是,这样使得生活不是那么单调乏味。”
令人伤感的是,在过去三年里,他为朋友写的悼文越来越多。那些七八十年代和他狂饮胡闹、一起追女孩的老友们正在一个一个地告别这个世界。
2016年元旦,马丁对过去一年做了一个长长的总结,分享了自己所作的旅行——“我知道你们中许多人不乐意,宁愿我一直坐在电脑前、最好连一分钟都别站起来。”
“我很喜欢旅行。旅行很有乐趣,但也是要‘交税的。我很清楚,如果我不作这些旅行,衰老和健康状况未来也会阻止我。谁知道五六年之后,在路的另一头有什么等着我(以及,你们,你们,你们)呢?”
马丁说自己很喜欢一位著名编剧的话——“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讲一个伟大的故事,以一个伟大的结局收尾。”
(参考书目和资料:《梦歌——乔治·R·R·马丁作品回顾集》;乔治·R·R·马丁个人官方网站、博客;《权力的游戏》1-5卷)